手冊年報會訊統統為你數位化,助 NPO 省錢又環保/專訪利他社企
本社企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105 年度臺北市社會企業推廣服務計畫」支持輔導
不同於環保倡議者常見的積極衝撞形象,專訪當天,利他社企執行長王傳宏,打扮斯文、說話有力,這樣對生活游刃有餘的中產階級科技人,竟為了減少環境破壞,在退休後一頭栽入社會企業,提供 NPO 紙本雜誌轉電子報 APP 的服務。
曾任職於鴻海、創建新華社電子書平台的王傳宏,退休後擔任法鼓山的志工。他發現每月出刊的《法鼓雜誌》,發行量雖大,卻無法吸引習慣電子閱讀年輕人,很多人帶回家也是看完即丟。眼見此情此景,重視環保的王傳宏,想到的是每本雜誌背後被砍伐的樹木、油墨汙染、運送的碳排放等。為此,他自行為《法鼓雜誌》製作了電子版 APP。
「我原本沒有要創業的,創業非常辛苦。」職場經驗豐富的王傳宏,務實的說:「但後來想到,地球暖化這麼嚴重,有些事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於是,王傳宏召集了志同道合的夥伴,創立利他社企。利他社企於 2015 年 10 月上線,希望複製《法鼓雜誌》的模式,幫助資源有限的 NPO 節能減碳。
了解資源限制,才能解決問題
「光臺灣的紙漿需求每年就要砍掉 2400 萬棵樹木,而臺灣像法鼓山這樣定期發行紙本雜誌的 NPO 就有 5000 多家,」王傳宏說,「但 NPO 的財源不像一般公司那麼寬裕, 他們就算想要減少用紙,大多也沒有資源獨立開發 APP,像 Hami book、ibooks 等也不會願意幫他們免費製作電子書。」利他社企因此不向 NPO 收取任何費用,改以廣告支持營運。目前利他社企已經有 60 多個 NPO 會員,包括公益採購網、遲緩兒基金會等。
王傳宏深知部分族群對紙本刊物的依賴,因此面對以年長者為主要客群的宗教性 NPO,他並沒有想要「完全取代」紙本刊物,但至少可以讓他們少印一點。不習慣用手機、平板的老人家,仍然可以索取紙本雜誌,只是多了一個溝通管道,不僅可以讓 NPO 減少印量、減少成本,也可以觸及 NPO 原本接觸不到的年輕族群。
了解中小型 NPO 通常人力不足,利他社企因此不斷修改版面,從創始至今改過數十次,希望讓上架流程變得更簡易方便,就為了讓 NPO工作者不必重新學習。「利他社企編輯頁面就像一般部落格的編輯器,只要你會 Word,就可以輕易上手。」王傳宏說。
氣候變遷,親身感受
對於年紀稍長的王傳宏來說,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不只是數據或聳動的新聞,而是確確實實可以從生活中感受到的改變。過去,氣候穩定、四季分明,「我們這個年紀的人都知道,小時候,每到 10 月就要開始穿毛衣。但是現在,到了 11 月、12 月,天氣炎熱到大家還可以穿短袖!」王傳宏更聊到加州野火、去年的印度高溫災害、大陸熱浪等,「氣候異常的程度,已經無法用聖嬰現象來解釋了,」他說,「這個世紀末,因為海平面上升,臺北、高雄、臺南都將變成沼澤地,到時候,無論是男女平等、兩岸統獨,還是弱勢福利,都比不上環保重要!」
正因為環保問題如此重要,在提供 NPO 免費電子刊物 APP 服務後,利他社企更進一步,將服務推展到研討會等其他紙本浪費嚴重的地方。
「每次研討會的大會手冊,你會讀嗎?厚厚一本大會手冊,大家都『發願』一定要讀完,但最後根本就不會讀。只是不好意思當場丟掉,所以帶回家回收。」王傳宏認為,就為了一天的活動,數十棵樹要遭殃,卻又無法有效傳遞知識,實在浪費。
因此繼 NPO 之後,利他社企推出一次 9000 元的研討會手冊電子化服務。改成電子版後,每次研討會平均可拯救 7、8 棵樹,此外,電子化的手冊更可與會後問卷、線上報名系統、報到系統、行事曆通知互相連結,相較於研討會大量的報到人力、紙本作業,以及每次 3 萬元起跳的手冊印製作業,利他社企的 APP 服務顯然省錢省力又環保。
因為大多數研討會的手冊內容又臭又長,因此王傳宏說,「做成APP,至少可以讓參加者在來的公車上、或回家的公車上,稍微點開滑一下。但若依舊是紙本,要大家在公車上從背包拿出那麼一大本手冊來讀,根本不可能。」
將來若有餘力,除了減少紙張浪費,利他社企還希望延伸出更多服務,比如幫助會員保留讀者、活動參加者的資料庫,幫助他們分析客群,進行客製化內容、活動推播。利他社企期許自己能為會員打點一切刊物、資訊相關的事情,讓會員們能將心力更專注在自身服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