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華光社區等都市更新爭議案中,由建築師、估價師、律師等專業人士組成第三方NGO,擔任建商、住戶的協商平台,能有效協助三方取得共識嗎?
本週焦點:北市推NGO協商平台
二十四日,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表示,最快將於今年底推出兩個NGO,分別擔任都更案件的協商平台、爭議平台。其實,今年四月甫上任時,張副市長即已將NGO公民社會、協商平台做為兩年任期的重要推展項目,但目前為止此NGO計畫尚未公開任何官方說明資料。NPOst根據張副市長近年的相關發言,以及其所參與的文林苑協商一案,嘗試彙整此NGO的可能發展:
原型:文林苑更新案協商小組
文林苑都市更新爭議案去年(2012年)三月由政府代為拆除不同意戶王家,四月,聲援民眾及王家在王家土地上搭建組合屋,阻擾建商樂揚建設施工。由於建商、同意戶、不同意戶始終無法取得共識,工程持續延宕,甚至引起房地產界「都更已死」的言論。今年(2013年)四月郝龍斌市長遂委派具「政大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身分的張金鶚副市長為召集人,不動產估價師公會陳玉霖名譽理事長、蔡志揚律師等為成員,成立六人協商小組,期望能在三個月間解決爭議,找出共識方案。
▲六人小組歷經三個月與三方的多次協商,相關過程皆公開在評估報告中。
〈圖片來源:文林苑更新案協商小組評估報告〉
令人惋惜的是,今年六月底,六人小組完成《協商小組評估報告》,召開記者會宣布協商正式破局,文林苑回歸司法程序;而在七月最高行政法院駁回王家的再審上訴後,建管處核准樂揚建設部分動工。雖然協商破局,但從六人小組釋出的評估報告,稍可一窺張副市長對NGO協商平台的想像:
-
運作模式:蒐集三方意見後進行小組評估,提出數個解決方案;進行三方分別協談,達成共識/破局,不論結果為何都需完成並公開評估報告。(協商小組評估報告p.6)
-
協商原則:合法原則、公平合理原則、社會成本最小化原則。(協商小組評估報告p.17)
-
財源機制:提出的七項解決方案(協商小組評估報告p.17)中,第六案的「都市更新公益協商基金」由樂揚建設埋單;此模式或許將成為NGO平台的財源之一。
功效與風險:由六人協商小組看NGO協商平台
以結果論,三個月耗費大量人力、時間(根據協商小組評估報告p.7,小組共召開十一次會議,小組成員也分別與三方進行多次會談),最後破局似乎是回到原點;但筆者以為,協商雖是以取得共識為目標,但破局本是可能結果之一,就本次協商中,至少可看出此機制的幾項功用:
-
介入政府決策,爭取協商時間:在六人小組協商機制啟動後,張副市長即介入原進行中的強拆違憲案的訴訟,代表市府同意和議停止訴訟,為協商爭取更大的時間與空間。
-
留下協商過程記錄:公開評估報告除了讓未來更多協商案件得以參考外,可讓爭議各方有一份完整的文件互相攻防、接受大眾公平。例如王家的訴訟代理人詹貴順律師在媒體一致指向是王家導致協商破局時,在苦勞網發布了一篇《釐清文林苑都更案協商破局真相》,就是以評估報告做為基礎,鼓勵大眾詳閱評估報告,了解事件真實脈絡。
-
提出解決方案:先不論方案的良窳,解決方案做為談判的起點,讓爭議各方能有效開啟對話。
但同時,此次協商過程也可看出,未來NGO協商平台可能會有的經營風險、需慎思的面向:
-
協助溝通 vs 促成方案:在詹律師《釐清文林苑都更案協商破局真相》一文中提及,雖名為協商,但六人小組與同意戶協調時卻以方案七為同意書同意標的,此等行為一再顯示六人小組是心有定見的,非以「協助溝通」為目標,而是在「促成內定方案」;詹律師認為這是破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外觀與實質上,如何在取得共識的目標導向下,不踩到促成內定決策的紅線?這絕對是協商平台艱困的難題。
-
成員公正性:六人小組成員,除了郝市長任命的張副市長,其餘成員皆由張副市長欽點指派,成立之初尚遭質疑其公正性,未來成立NGO協商平台,據經濟日報的消息來源,可能將培訓30-50組協商人員,人數增加的情況下,該如何取得各方信任?如何杜絕成員受私利影響協調程序?更進一步,如何確保評估報告的品質?是否應有監督或評核機制?
-
介入時間點:雖文林苑協商破局,詹律師在今年四月即曾表態認同協商理念,但介入時間點應在都更事業計畫、權利價質變換尚未核定前;今年六月六人小組的公開聲明中,也表達出介入時間點是文林苑協商案難行的根本原因之一。NGO協商平台是否應界定介入時間點?或依時間點採取不同的協商方式?都值得再加思考。
-
誰來組織?:根據都市更新公民論壇的記錄,在六人小組前張副市長即與眾專家研商過:由民間發起的NGO負責,其評鑑將更難執行,但由政府組織NGO平台,勢必會有「為政府都更政策服務」的反彈。
即使數度被批評NGO協商平台「過於天真」,市府仍開出年底推出NGO協商平台的願景;究竟,這個理念良善的機制應如何落實、取得各方信任,最重要的,達成協助溝通、取得共識的具體成果,就待市府在吸取文林苑經驗後,能提出更具體細緻的平台規劃了。
追蹤報導:友善環境專案齊發
上週週報介紹的5% Design Action設計師改造社會行動,本週,已有具體的延伸成果上線:一位程式設計師上週參與5%的工作坊後,將小組專案討論的視障者點餐困境[1],延伸為線上服務《點菜難題》,利用程式型的資料視覺化,把點餐流程做成結構性資料庫,提升點菜效率。目前網站上已有摩斯漢堡、高記的菜單,並預計開始製作夜市小吃版菜單,有興趣(不怕越做越餓……)的朋友歡迎加入資料蒐集的行列。
▲利用結構性的資料庫,提升點菜效率。
〈圖片來源:點菜難題網站〉
延續友善環境的主題,協助挑選無障礙餐廳的APP友善台北好餐廳團隊,連續兩週舉行《友善餐廳探險隊》工作坊,主流程與5%工作坊相同,與身障者一起上餐館觀察需求缺口。值得注意的是,十七日的工作坊參與者是某房仲業及某保全業的店長及員工,各位NPO夥伴們或可思考:無障礙、體驗型的工作坊,似乎是相當合適做為企業內部訓練、企業志工日的主題,不論是做為人力支援,或做為營收財源,與企業合作都是可能的選項。(註:目前採取「為企業設計工作坊以賺取營收」,規模最大的當屬已在三十個國家活躍的《與黑暗對話Dialogue in the Dark》社會企業。)
國內其他公益、公民訊息
當設計師、工程師用自己的職業專業關心社會,藝人在這波公民行動中也沒有缺席:歌壇天團五月天上週公布了第二版的《入陣曲MV》,除了歌詞以「當一份真相,隻手能隱藏」被認為暗指洪仲丘案,畫面也出現大量怪手、國軍和核電廠的象徵性圖樣,MV甚至以大埔案甫去世的張藥房老闆的畫面為結尾;另一位近期以關心社會時事引發關注的藝人,則是在粉絲團上頻頻轉貼核四、服貿、食品安全訊息的藝人雞排妹ili。
▲五月天「入陣曲」的第二版MV以大埔案張藥局老闆做最後一幕。
〈圖片來源:點菜難題網站〉
做為有影響力的個人媒體,藝人臉書可引起的轉發數量常多達百次、千次,如雞排妹曾表示的,可達「引發更多人關注」的效果。但感謝諸多自發關注社會的藝人之餘,卻也必須注意:若藝人轉貼的訊息是錯誤的,帶來的負面影響力也將非常巨大[2]。在偽科學、假訊息充斥的今日,除了期待如泛科學等獨立傳媒的影響力日增外,我們個人在受藝人感召、轉貼文章前,或許也都該多思考一下:「我為什麼支持這個論點」、「有反面意見的平衡報導可以看嗎」、「這個問題真的是二選一嗎」──觸發獨立思考、討論、驗證資訊的習慣和能力,而非單向接受立場,這,才是回報關心社會的藝人們,最珍貴的禮物。
[1] 視障者因不便閱讀,到餐廳時又怕耽誤時間,不太可能請店員把所有餐點念過一遍(光是高記的餐點種類就有約182種),因此往往只能請店員搭配、直接點最多人點的餐,失去多元選擇性。
[2] 姬十三先生在泛科學年會中曾談及名人散播偽科學訊息的現況,請看這篇泛科學的專文報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