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完東西隨手捐,千萬零錢去哪了?讓公益界的「灰色金庫」回到陽光下

圖/silent.scope @ VisualHunt, CC BY-NC-ND

編按:

根據曾與便利商店合作放置捐款箱的社福團體表示,每個月來自大型連鎖超商零錢捐的收入可以高達千萬元。然而,這種「隨喜捐贈」不僅無所憑據,且多數人買完東西、隨手把零錢丟進旁邊的捐款箱前,卻不曾注意過捐款箱的放置單位(募款單位),才因此頻頻出現「不經意間竟然捐助了與自己立場完全相反的組織」等情況,還曾在 PTT 上引起嘩然討論。有人因此不願再隨手捐款,有人開始質疑小額零錢捐的去處與可信度。

也因此,見性福利基金會、心展物聯網天主教新竹教區共同策畫,自即日起至 6 月底,於遠東 SOGO 百貨新竹 Big City 館利用特製捐款箱,為教區內 18 個社福團體聯合募款。此活動除了募款,另一個重要意義在於實驗公益團體是否能透過「優化隨手捐」這件事,不僅提升大眾的捐款意願、透過親子互動達到慈善的教育意義,也讓隨手捐這件事更具可信度,以維持大眾與公益團體之間的信任感。

本篇為活動初期的策畫理念報導,至 6 月底活動結束時,NPOst 將再就成果進行後續報導。

 

「在臺灣,手上如果有垃圾可能還找不到垃圾桶,但如果你想要捐錢,或是發票,你一定可以找得到(地方捐)。」前聯合勸募祕書長陳文良,現任財團法人臺灣省天主教會新竹教區的社福管理暨研發委員會執行長,指出現今臺灣如果想要小額捐錢或是發票,機會隨處可及:「買東西找零,零錢太重不想帶走可以投零錢箱;街上也隨時都有請你捐發票的公益團體」。然而,捐款者單純隨喜、為自己省事又感覺在做好事的捐贈,一旦進了這些貼著不同議題與團體的小箱子,每年的款項總額卻是難以估計,成為公益界的灰色金庫

利基在「空泛信任」中的小小善行

長期關注社會創新的財團法人見性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王俊凱是資深的 NPO 工作者,曾待過傳統大型非營利組織、物流業、也熟悉企業社會責任(CSR)。他意識到目前難以確認總額的「小額捐款」對於捐款者、通路(企業)、公益團體 3 方來說,的確是一種便宜行事:一方想要做愛心、另一方想要經營企業形象、第 3 方則只要可以在定點募款或是擺置捐款箱,就可以收到捐款者「不要求收據」的一筆總額,而 3 方利害關係者對於這筆數字的共識,存在於詮釋空間很大的「互相信任」中。

圖/Tax Credits @ Visual hunt, CC BY

「小額捐款的確很方便,但我想要引起大眾思考的是,『方便』有沒有比『責信』重要?」王俊凱加重語氣。

「非營利組織如何把資金透明化」是王俊凱一直在留意的可能性,公開財報或是財務結構都是方法之一,現在有許多公益組織已經在進行,但令他更精神一振的責信實驗是從小額捐款的源頭就開始著手。 3 年前,他注意到有一個年輕的新創社企心展物聯網正在嘗試用新的科技方法記錄每一筆小額捐款,並勾稽正確捐款個資、收據與報稅的完整捐款流程,與社會溝通「公益捐款」沒有「空泛的信任」這件事,「每一筆款項不管是 5 元或是 5 萬元,都應該要被記錄與可追蹤。」王俊凱興奮的說。

圖/作者提供

e 化時代,我們還要再不斷容錯嗎?

心展物聯網的創辦人黃宸謙今年還未滿 30 歲,4 年前是臺北市長柯文哲競選辦公室中的監票部隊,「我年紀輕、坐門口,常常會有熱心民眾跑來說要捐錢」。黃宸謙回憶第一次經手小額捐款的狀況,「每一筆收據都要民眾親手寫下身分證等個資、現金放在我身上保管、最後再由財會打字登記。每一個步驟都有可能會出錯。」他餘悸猶存。

黃宸謙指出,那段「收納」小額捐款的經歷雖然不長,卻讓他感觸良多:「跑到現場要把現金掏出來給你的人,通常是不管怎麼樣都要挺你的人」,選舉常說的一張票一世情大概就是這意思,但捐款人手寫收據卻有無數尷尬點:字跡夠不夠端正、會不會有錯別字、記得的個資(如戶籍)完不完整,在在考驗捐款者的耐心,「簡直就像是花錢找罪受」,黃宸謙小結。

圖/勇心瞰世界 @ Visualhunt, CC BY-NC-SA

等捐款者把現金拿出來、收據自己謄寫清楚了,後頭還有金額保管與核對、捐款人資訊建檔、寄發收據等無數困擾,「每一個動作都有可能流失捐款人的資料或金錢。」然而,黃宸謙從與捐款人現場互動的過程卻深刻感受,在這個一切都可以 e 化的時代,捐款者想要親手將金額捐助給支持的人或團體的那份心意,應該要是一件開心的事情。過去沒有數位化工具,讓每個步驟不但需要花費非常高的人力與時間成本,還要忍受不精確所造成的錯誤率,「但現在科技都可以做到了,難道還不做嗎」?

學工程科技的黃宸謙從「優化捐款流程」、「讓每一筆款項都可以透過數位工具記錄追蹤」的初衷出發,創立心展物聯網,並且推動智慧募款箱。從捐款投入後,機器便可以計算並記錄每一筆數額,印出感應紙;捐款人透過掃描感應紙上頭的 QR Code,可以將自己的捐款資料上傳到雲端系統,交由公益團體記錄整合,還可選取「上傳到國稅局」的功能,走完捐款的最後一哩路。

圖/作者提供

慈善從家庭開始,讓「捐款」成為孩子的快樂體驗

黃宸謙的智慧募款箱推廣之路,4 年來與近 20 個公益團體合作,除了推動捐款流程自動化,還透過每一場活動再客製化捐款機器的形制。(參考:「臺灣的公益募款好有創意!」心展物聯網重建臺灣捐款信任感)「我發現大家對於路邊常出現的勸募這件事逐漸冷感,多看一眼都嫌麻煩。」黃宸謙解釋他為每一臺募款箱客製化的概念:「捐款既然應該是開心的事,怎麼樣讓大家覺得新奇、好玩並產生互動,這些功能設計很重要。」心展物聯網的募款箱尺寸與功能不一,有的有透明面板可以看影片、有的有拍照功能可以攝下捐款者做愛心的瞬間,還有的可以吹泡泡或「下雪」,尤其讓親子開心。

智慧型募款機 

天主教新竹教區在這半年內已經與心展物聯網合作了 2 次一日募款活動,其中就有使用到吹泡泡功能。陳文良指出,「對於教區而言,募款活動與心展物聯網合作,除了使用機臺的自動化功能,也是為了讓小額捐款的捐款人和公益組織,再也不是只能集體匿名相遇在一個捐款箱裡,而是每一筆都可以辨識與記錄。」

從「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進展到「我想認識你,請讓我有機會謝謝你。」不僅可以建立潛在的長期關係,募款箱所創新的互動功能,也讓捐款者有機會在捐款的當下便認識公益組織,尤其能創造一個親子互動與公益教育的環境,「慈善教育要從家庭開始(charity begins from home)。」陳文良說。

圖/Dakota Corbin @ unsplash

一場重建信任的社會實驗

出於對「小額捐款也需要每一筆清清楚楚」的共識,見性福利基金會、心展物聯網與天主教新竹教區共同策畫,希望將智慧募款的概念做一個更長期且在地化的合作。即日起到 6 月底,「10000 位佳播天使募集中,一起守護桃竹苗」的募款活動在遠東 SOGO 百貨新竹 Big City 館正式開跑,募款金額將協助老牌公益團體天主教新竹教區內的 18 個社福團體推廣兒少、老人、身心障礙、移民工等多元社會服務計畫。

「每個家庭都或多或少會接觸到我們,甚至就是我們所服務的對象。」陳文良強調,巨城百貨公司中的消費者往往以家庭為主,而教區所提供的社會服務涵蓋範圍之廣,也涉及到桃竹苗每個角落可能會出現的弱勢族群,「我想在這裡做一個小的聯合勸募。」陳文良指出,他這次以新竹教區內 18 個社福組織共同募款的方案,就是希望可以讓更多人支持多元社福的概念。

圖/作者提供

此合作的發動者王俊凱樂觀支持這場老牌組織與新工具在地方大型賣場相遇的合作規畫。他長期關注天主教在桃竹苗的多元社福方案,指出過去的傳教工作篳路藍縷、扎根在地,而臺灣進步如此之快,「如今在地的家庭與企業應該已有足夠的能量,能夠撐起這些長期經營的組織。」

王俊凱更進一步定義這場合作:「我認為『小額捐款也要公益責信』這個價值,也可以成為信仰。」他不斷重申,當今社會連區塊鏈與比特幣都在快速嘗試運用在不同領域,「公益組織要比這個時代走得更快,更勇敢與大眾公開透明溝通所有的事,社會才會越健康、越文明。」


延伸閱讀:

【捐款人想什麼?】「不喜歡組織過度宣傳」、「看得到組織的階段性成果較能信任」

余孟勳專欄/在持續對話與多元治理中,不斷辨證「責信」的意義

作者介紹

白宜君

曾任《四方報》、日報記者,關懷異鄉人、非營利組織與地方情感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