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士瑩專欄【阿北私會所】金錢能否衡量 NGO 的價值?

0

 

編按

NPOst 邀請資深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阿北,每週六晚上隔空問診(大誤),回答關於非營利工作領域的問題。無論你是志工、NPO/NGO 工作者、捐款人、有志投身公益者,都可以來填表單問問題喔!褚阿北每週將抽出 1-3 個不等的問題來回答,現在就來舉手發問吧!

29 推眼的公益察家:

阿北哩厚!我想了解要如何加入 NGO 組織,以及在經濟上如何平衡呢?

脾氣從來沒變好過的褚阿北:

到了 29 歲你是沒找過工作嗎?(激動換氣過度)

阿北主頁

進 NGO 組織就跟進任何產業一樣,要「應徵」。無論是當「志工」還是當「員工」都要符合專業條件,不是說會梳包頭就可以去某一家宗教組織,會上街頭就去哪一家環保組織,不是這樣的好嗎?(脾氣很差)

如果不知道需要什麼專業條件,那就到你想進的這類 NGO 的網站,去看他們正在應聘的人需要什麼條件,列印下來貼在書桌旁邊,開始按照這些條件來準備自己,讓自己變成具有符合專業條件的人。

同時留意可以短期參與的活動,試試水溫,以免到時候真的進了又說理想和現實不一樣,接受訓練三個月以後做沒兩天就說不適合要辭職,這種浪費資源的人,真的很討厭好嗎!(遷怒)


26 歲的生:

身為捐款人,我該如何判斷我所捐助的團體是否拿了錢真的有在做事呢?

總是分得清清楚楚的褚阿北:

拿了錢的團體當然有在做事啊!只是做多少事而已。

許多 NGO 都很有潔癖,每年都會請會計師稽核,網站上也都有固定徵信,也都會計算他們經費用於實際計畫的比例有多少,但是「有沒有汙錢」跟「做了多少事」確實是兩回事。

NGO 很忙、很認真,不代表做事有效率,原因在於很多 NGO 工作者從來沒有「符合商業效率的經營管理」的經驗與專長,所以習慣憑著熱情跟直覺在衝撞。每當有人質疑他們為什麼用很多錢做效果很微小的事,就會像河豚遇到危險一樣整個脹起來,充滿防衛性地說:

「我們做的事,其價值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才怪啦!(摔手機)

比如說醫療團體,如果派一個醫生遠道從臺灣去馬拉威義診兩個禮拜,至少要花10 萬元,請問兩個禮拜對於當地一個心臟病的慢性病人有沒有真正的效果?但是同樣花 10 萬元,卻可以在馬拉威當地訓練、雇用一個 365 天都可以在當地駐紮、語言文化還相通的衛教師,不但增加就業機會,效果還好至少 182.5(?)倍,還可以在當地推廣衛教常識,並且有足夠的錢可以裝設網路,讓這名當地衛教師透過網路跟臺灣的志工醫師保持緊密聯絡,沒有生病的村民也可以享用網路的便利。這樣都到底哪個「有在做事」呢?

感覺上,這兩種方式都花了 10 萬元,也都有做事,但是知道如何把錢用在最有效的地方,卻是判斷同性質的兩個 NGO 組織成敗的關鍵。

每次只要聽到 NGO 開口避重就輕說「這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這種話,我就知道這個組織八成有愛心沒腦筋,通常會很不留顏面地哈哈大笑,戳著漲得快要爆炸的河豚說:「我看根本是你不會衡量吧?」

難怪我很容易跟好人吵架。(反省中)

作者介紹

褚士瑩

褚士瑩,資深 NGO 工作者阿北,年近沒有半百,打交道的公益組織超過百餘,喜歡胡搞,語不驚人死不休,從來不怕吵架。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