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走遍一座城,不如好好認識幾個人

0

文/胡頎(南洋姊妹會志工)

2008 年,當時任職於《四方報》的廖雲章為了一封看不懂的讀者來信,決定飛到西貢,而四個月的留學生活,點點滴滴匯成了《流浪西貢一百天》。

那麼,這本書說的是一個人在西貢的百日探險嗎?

大標題「西貢好地方」、「西貢好好吃」、「西貢好朋友」、「西貢故事多」、「二○一三重返西貢」似乎如此暗示,但事實上,「一個人」恐怕是離這本書最遠的詞。如果一定要為這本由各色短篇構成的書找一個中心,那必然是:「他們」讓我看到的西貢。

鬱悶的台灣幹部、一同學習越文的日韓外派幹部夫人、努力把握語言交換機會的越南學生、賢慧的房東太太、留學法國的「異鄉人」鄰居、任勞任怨的越南女兒、將女兒嫁到台灣卻落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母親、理髮師、河粉店的員工、甜品店的老闆娘、……作者擺落了文史資料和意見評論的掩護,直接而真誠地牽著一位又一位在西貢生活的人,向我們展現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彷彿親切地說著:這是越南,這也是越南,同時,必然還有我們看不到、看不那麼真切的,也是越南。

南洋姊妹會當志工,總會時不時聽到姊妹說家鄉事。不同於一般常見的「台灣如何如何」、「法國、德國、日本如何如何」,她們的敘述鮮少以「越南、泰國、柬埔寨、印尼」作為論斷主詞,她們只說「我們」。

我常想,這種表達模式背後,反映的或許是一種因飄零而生的體認:人唯一能確知的只有他的生活,而人與人的生活即便相隔咫尺,也可能判若雲泥。作者在書中感嘆地說:「也就是學會了一點越南語,我才知道,語言不是障礙,偏見和歧視才是。」而偏見和歧視,不正是生於「一個國家、一種身分、一個人,就是只有一種樣子──就是這個樣子」的想像嗎?

從這個角度看,本書最後一句話便有了雙重涵義──「我相信,與其走遍一座城,不如好好認識幾個人」──只有真的把其他人看到的世界放到心裡,只有記得這個世界必然有其他的樣子,我們才可能真的看見這個世界。

封面上,「流浪西貢一百天」七個字隔在小販和他掛滿芭蕉的貨車間,車上一串串黃澄澄的芭蕉像盛開的花朵,而小販若有所思地望著畫面外,我們看不到的,世界的另一面。

 

 

photo credit: Erwin Verbruggen via photopin cc

 


按讚,接收更多公益好資訊!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