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口慾」到「保育」:用科技捍衛動物權益/2020 地球日特刊
文 / 環境資訊中心。NPOst 編輯修訂。
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病毒的源頭疑似與中國華南海鮮市場的「野味」脫離不了關係。當疫情於世界各地延燒之際,你是不是也開始回憶起:「對欸!小時候臺灣好像也盛行吃野味!」
「小時候在山產店冰櫃中看過被剝皮的穿山甲,有夠像一個血淋淋的嬰兒,很恐怖。」「我吃過猴子還有山羌,味道超腥。」
在網友熱烈的討論串裡,20 年前的臺灣,山產店菜單上不只有烤飛鼠、三杯田雞、獼猴、焦阿巴(烤鳥肉)、三杯兔肉、海豬肉(海豚肉),甚至還有黑熊、穿山甲、白鼻心等保育類動物。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幾乎無所不吃。
其實,1980 年代,臺灣除了吃野味之外,也像現在的中國一樣——進出口、走私野生動物。直至一波波國際保育組織的壓力不斷湧來,臺灣才終於在 1989 年制訂《野生動物保育法》,然而成效十分有限。經過數年,國外保育團體揭發臺灣仍有店家販售犀牛角等違法行為, 1994 年,美國引用《培利修正案》對臺灣祭出經濟制裁後,政府方開始全力打擊盜獵及走私。
以鏡頭取代槍口,上演一堂不傷生命的生命課
20 年來,經過嚴格查緝野生動物盜獵、販售、走私行為,及推動野生動物保育的宣導教育,才止息了吃野味、非法取用動物皮毛和骨頭的不良風氣,野生動物們也因此從食物,成為被尊重與觀察的對象。
原本對準著野生動物的槍口,變成了生態觀察的鏡頭。當鏡頭拉近了人民與野生動物的距離,生態保育也就逐漸成為社會共識,其後,更發展出生態旅遊的形式,讓觀察晉升為體驗。在戶外,經常可見扛著大砲去賞鳥的鳥迷、學習辨識蛙類叫聲的生態愛好者;更有許多人組成了保育團體,保護青蛙安全過馬路產卵、救治受傷的猛禽,以及在沙灘上守護海龜產卵安全,甚至以環境信託的方式,守護穿山甲的棲地。
逃過下肚,卻躲不過馬路
雖然我們已經不以野生動物滿足口腹之慾,然而,近年來因為土地開發、水污染、土壤污染、氣候變遷等因素,使得許多野生動物喪失原先的棲息地,或是生活環境被道路、高爾夫球場等人造設施切割得七零八落,導致繁殖或覓食時必須冒險穿越馬路。
過馬路必有風險,看不懂號誌的動物,就這麼冤死在馬路上。根據「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的資料,2011 年開始,路死動物的數量呈現快速成長的趨勢。2019 年,保育類的石虎遭「路殺」的新聞屢屢登上新聞版面,引發社會關切。
「拍照打卡」也能救動物
眼見越來越多野生動物瀕臨絕種,民眾開始利用智慧型手機和網路,參與「公民科學」行動,幫助科學家完成環境資料的蒐集。目前,全臺灣已經有超過一百個公民科學社團,從蒐集路死動物屍體、珊瑚礁體檢、白海豚目擊回報、全台海域鯨豚目擊回報,以及季節性的新年數鳥嘉年華等等。臺灣海域的海龜、出沒於西部的白海豚與東部的鯨豚,都已經開始有編號,甚至擁有自己的綽號了!
你也習慣「拍照打卡」嗎?現代人時常將各處美食、風景照上傳到社群網路,分享自己的生活軌跡。但你知道,其實,拍照打卡的動作,除了可以成為食記、旅行紀錄以外,更能為保護野生動物盡一分心嗎?以下介紹 4 種科技工具,讓你一機在手,就能加入生態保育的行列!
1. 讓你認識全球的動植物——iNaturalist
iNaturalist 是一款在 2008 年,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資訊學院的 Nathan Agrin、Jessica Kline 和 Ken-ichi Ueda 等人研究創設的系統。基於對自然觀察的熱情,開發了軟體與網站。使專業研究者與對公民科學有興趣的大眾能夠連接、交流,而觀察者隨手記錄的資料,也能成為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來源。
只要到「iNaturalist」網站或下載 APP,將看見的動植物拍照上傳,就能進一步認識它們,說不定還能發現尚未被記錄的野生物種,累積生物科學資料庫!(更多使用方法請參考:【公民科學】iNaturalist使用指南大公開!)
2. 紀錄動物亡魂——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
於 2011 年 8 月在臉書平台所創建的「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又稱路殺社),社團成員來自四面八方、涵蓋各樣的職業與人才。透過將死於路上的動物屍體拍照上傳,除了提醒用路人注意特別該路段,路殺社也藉此協助建構生態友善道路,以改善野生動物路死的現象。下次在路上看見動物屍體,難過之餘,也別忘了拍下牠們的身影,就有機會讓動物路死的機會減低。(延伸閱讀:「以死明志」的公民科學行動——路殺社為動物說話/ 2019 NPOwer 公益行動家 2)
3. 動物出沒請減速——Omnie CUE 交通情報達人
預防勝於治療,若能先行注意動物出沒路段,或許就能減少憾事發生。Omnie CUE 交通情報達人是 2020 年升級的一款內建智能 AI 的交通情報 APP,針對臺灣國道資訊進行優化,利用大數據的智慧分析,提供危險路段、即時路況等最新行車資訊。用路人可以下載使用內建的百大路殺熱點路段資料,在行經保育類動物出沒區時,語音會主動提醒降低車速,留意車子附近的動態。
4. 建立動物的戶口名簿——海龜點點名
於 2017 年成立的臉書社團「海龜點點名」,由一群熱愛海龜的人士創立,希望邀請大家一起拍下、蒐集海龜的照片和目擊資訊,點名每一隻經過臺灣或住在臺灣的海龜,讓大眾有機會更深入了解他們一點。此外,除了臉書社團,海龜點點名也創設自己的網站,分享許多國內外關於海龜的環保議題,有興趣的朋友也能一起關注!(不讓海龜專美於前,鯨豚也有自己的戶口系統,詳請可參見中華鯨豚協會創設的尋鯨任務 App。)
隨著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資源索求愈發便利,使得人們更容易為了一己之私造成生態保育的浩劫,犧牲其他物種的權益,然而,不只人類生命可貴,動植物亦然,沒有任何生命應當被隨意剝奪。而為生態保育貢獻己力,其實並不需要專業的器材或是高深的知識,具備一顆關懷生命的心,不吝隨手之助,人人,都是保育尖兵。
關於世界地球日:
1970 年 4 月 22 日,美國發起大規模遊行,超過兩千萬人為永續環境走上街頭。這個出乎意料的參與規模,使得每年 4 月22 日組織環保活動形成一種慣例,並從美國逐漸推展到全世界,成為全世界環保主義者的節日和環境保護宣傳日。
在這天,不同國籍的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宣傳和實踐環境保護的觀念,至今,全世界已有超過 140 多個國家、逾 2 億人參與地球日的活動,臺灣,當然也沒有缺席。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起 2020 臺灣世界地球日,NPOst 共同響應,歡迎參與這場 50 年來從未間斷的公民運動,作夥罩地球!
環保書單:
1.《尋熊記:我與台灣黑熊的故事》,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汀克溪畔的朝聖者》,麥田。
3.《上課了!生物多樣性(1-5)》,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4.《里山的一年繪本 2:雜木林的一年》(繪本),小光點出版。
延伸閱讀:
潛入屠宰場、臥底調查保育類野生動物買賣/陳玉敏投身動保 25 年:「直視苦難才有改變的可能。」
責任編輯:樂亞妮
核稿編輯:高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