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徑】科技與安全——性暴力的舊行為與新工具

文/米恩(NPOst 特約記者)

「#Metoo」運動得以在全世界蔓延,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科技的發展 —— 電腦、平板、智慧型手機等等,加上網路的普及,讓女性得以在網路上快速串聯,並積累出一股巨大的能量。

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暴力、偷拍、復仇視頻等事件頻出,也讓性暴力從線下不斷延伸到線上。在科技早已滲透我們日常生活的今天,女性要如何安全使用科技?又要如何分辨自己是否被人因科技濫用而施以不當對待?

資訊社會的安全隱患

 「科技」有時候會給人「距離感」的錯覺,以為那是人工智慧、無人駕駛、區塊鏈、機器人等等。但其實我們每天的生活都與科技息息相關——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體、社交軟體、網路叫車、線上外賣服務、Google 地圖……也正因為科技如此重要,一旦它被濫用,女性便有可能深陷性別暴力之中。

有的科技濫用簡單粗暴,像是在家庭暴力中,手機被另一半奪走、弄壞,或是網路帳號被掌握和監控、被阻止使用網路等,從而導致女性孤立無援,更有甚者,女性還會被威脅要公開不希望他人看到的私密照片。

圖/ Sasha Freemind@ unsplash

科技濫用可能來自親密關係中的另一半、周遭的人,甚至是陌生人,通過科技濫用的性暴力還包括:跟蹤、騷擾、威脅、監控、詐欺、假扮、羞辱……如果原本就在遭受性暴力的女性,科技濫用更是讓她們的處境雪上加霜。(延伸閱讀:善用數位而不擅用數位──當生活被科技「定位」,一場實境遊戲,讓跟騷無所遁形

拒絕科技,治標不治本

是不是把手機關掉、把軟體刪掉、把加害者封鎖,暴力就會停止了呢?事情絕沒那麼簡單。

一方面,科技確確實實為女性賦權,而女性也需要通過科技與家人和外界保持聯繫,拒絕科技,反而會讓女性被孤立,失去求助的工具和管道;另一方面,別以為加害者只會出現在網路上,他們可能會因為在線上找不到你,而直接出現在你家門口!

此外,在資訊社會,信息無所不在。即便被刪除的內容,也依然會在網路上留下痕跡。而線上和線下其實是交錯產生影響的,試著想想:如果加害者把你的私密照片公佈到網路上,又恰好被你的僱主看到,你要如何繼續正常工作而不受影響呢?

圖/ Artem Kovalev@ unsplash

事實上,人們在網路上暴露的個人資訊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多。很多軟體都會搜集用戶資訊,例如手機拍攝的照片就有定位功能,假如把照片上傳到臉書,加害者就能用特殊軟體對照片進行分析,掌握你的行蹤。市面上甚至還有一些資訊定位設備,可以安裝在不顯眼的隨身物品中,危機無處不在。

正確使用,科技即友善工具

縱使科技的使用存在安全隱患,女性要做的不是脫離科技,因為科技本身是中性的,只是加害者把它當成一種濫用的工具。錯的不是科技,錯的是利用科技進行性暴力的行為。做好安全防範措施,才能避免遭受科技帶來的性暴力。

來自美國 NNEDV(The National Network to End Domestic Violence)的 Rachel Gibson 提供了一些建議:

  1. 檢查一下手機裡的定位功能,不需要的話可以把它關掉。
  2. 檢查手機裡安裝的軟體是否要求定位功能,要求是否合理。
  3. 檢查 Google 地圖、甚至是 GPS 的歷史記錄,並考慮清除這些記錄。
  4. 使用社交媒體分享近況時,做適當的隱私設定。
  5. 記得為自己的手機、電腦等資訊設備,設置二階段認證或安全密碼。
  6. 安裝防毒軟體和反間諜軟體。
  7. 接入公用網路時,盡可能確保網路提供來源為可信任的(公共)機關。
  8. 不輕易接入免費的公用網路。
  9. 不要打開不明來歷的連結。

如果女性發現自己正在遭受科技性暴力,不要著急刪除或封鎖對方,要記得留存證據,尋求可以獲得幫助的資源和管道。

此外,加害者在監視受害者的同時,被害者也可以反過來「監視」加害者,例如通過臉書等社交軟體知道對方的心情和動態,提前做好準備和預防工作。

市面上也有一些預防性暴力的軟體可供選擇,目前全世界大概有 200 多款防性暴力的軟體。不過,這種軟體也非萬能,最好選擇一款最符合自己需求的軟體,在使用之前也要檢查軟體的安全性和隱私設定,以免洩漏個人數據。(延伸閱讀:資安也是安全防護網的一環!日常生活中做好資訊安全管理,保障人權也保護弱勢

對一線工作者的培訓

性暴力的防治需要依靠一線工作者的幫助和努力,但一線工作者未必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來應對科技濫用。例如,讓女性遠離科技就是不恰當的建議。然而,未必要精通科技的人,才能為女性提供與科技安全相關的幫助,培訓一線工作者,也是防治科技性暴力的重要一環。

來自澳大利亞 WESNET (Women’s Services Network)的 Karen Bentley 表示,從 2016 年在 2019 年的一個項目中,澳洲總共有 2,886 名一線工作者接受了針對女性科技安全的培訓。培訓結束後,約 98% 的一線工作者表示,自己對處理科技濫用更有自信。一線工作者必須掌握的科技濫用形式,主要包括如何保留科技濫用的痕跡、搜集證據;如何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策劃,以提供遭受科技性暴力的女性的安全;以及女性技術安全相關的資源。

圖/ Edu Lauton@ unsplash

培訓後,WESNET 還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跟進,86% 的一線工作者認為培訓改變了他們改善女性科技安全的方式。

而很多獲得科技安全協助的女性表示,「知道他沒再追蹤我後,我終於能睡個好覺了。」「他過去常常不讓我和孩子們講話,在家中孤立我,現在,我終於可以放鬆下來,好好和孩子們講話了。」

不過,所有的安全防範措施都只是偌大拼圖中的一塊,擁有一個完整的安全計劃,才可以有效避免科技性暴力。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性暴力並非單獨存在於世,它不過是線下的延伸,是一種使用新工具的舊行為。


延伸閱讀

【解放路徑】阿富汗女性的經濟賦權——家暴不再是日常

【思想禁錮】《非自願測試》妳的貞操不是妳的貞操(康庭瑜影評)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