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圖表要回答什麼?執行資訊視覺化,不可不知的 6 大步驟

圖/José Alejandro Cuffia @ unsplash

本週 NGO 推進器想要介紹的資源是來自紐約大學,由紐約大學人權與全球正義中心(Center for Human Rights and Global Justice )、電機學院(Tandon School of Engineering)共同推動的「Visualizing Rights」計畫。高等學院社會法律學門和電子技術學科相互結合,一起推動研究合作案例,紐約大學即使非首例,也可以說是少數的案例,這樣的組合還頗具新意。

圖/creativeart @ freepik

資訊視覺化,你不可忽略的 6 大工序

Visualizing Rights 計畫核心關切的是:看似抽象的權利,如何透過具體事實(如數據)加以視覺化地具像呈現出社會問題?視覺化資訊數據的應用,是否能協助人權運動的倡議和推廣?在此番數據遇上實際人權問題的探究中,兩個學院逐步合作推出 Visualizing Rights 網站,不僅收錄推動視覺化研究的教訓反省,亦有蒐集各界有關視覺化與人權運動的資源,例如指南、書籍、影片、播客、工具等,十分豐富。人權與全球正義中心在 2018 年出版的手冊中,把看似繁雜的數據視覺化工序,濃縮簡化成 6 個步驟,作為初學入門者可參照的指南針:

第 1 步:確認要探討的議題第 2 步:討論此議題當中,可以取得哪些數據資料第 3 步:這份數據資料與視覺化作品,試圖回答什麼問題?第 4 步:為視覺化作品決定合適的圖表呈現第 5 步:檢視這份資料與視覺化潛在的不足與偏誤第 6 步:思考視覺化圖表如何能再改善精進。

NGO 與 NPO 工作者過去若沒有處理數據資料的經歷,或許可以從這套方法中掌握基礎概念,想要快速提升資料識讀辨察力,它是一套很不錯的學習清單。

圖/rawpixel @ unsplash

回歸問題意識,別讓資訊圖表失去意義

6 個步驟中,筆者覺得第 3 項最為困難,也是過往經驗中自己常卡關、鬼打牆的地方。蒐集、清理過的數據資料與視覺化作品到底試圖回答什麼問題?如果在執行視覺化的過程中無法保持清晰、敏感的問題意識,或是對正在處理的議題還未有一套完善的倡議戰法,視覺化只會淪為一場試驗練習,而無法引起他人的共鳴,遑論企圖能對上位政策産生影響力。先不提人權倡議工作是否能投助大量精力在蒐集數據並將之轉換成視覺化,但 Visualizing Rights 網站確實提示了各式權利議題組織的案例示範,你可以不理會這些方式,但不可以不知道這些趨勢的變化。註:台灣相關類似案例請參考:看見思法 ——屬於人民的司法視覺化資料庫


延伸閱讀:

善用框架、故事、敘事,組織也能帶著群眾創造世界觀

【NPO 小工具】專案團隊好比人體運轉,五臟俱全、氣血活絡、手眼協調的專案執行怎麼做?

作者介紹

NGO 推進器

介紹並分享盡責安全的網路資訊,協助找尋全方位的非政府/非營利組織數位科技與社會運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