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先天失明者」發表的文章,常有「錯別字」的原因

1

(作者李秉宏,任職於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本身是律師,也是一位失明者。)

這是去年我在臉書上寫的一篇短文,但顯然已淹沒在浩瀚的臉書文當中。本來我一直想把該文找出來做推廣文,但始終不知怎麼做。剛好,今天才知道怎樣寫臉書的網誌,由於這對認識我們這個族群多少還是會有些幫助,故特將此文蒐集下來。有興趣的人可自行轉載。

「錯別字」一直是我們先天失明者長期以來的問題,雖然這不能拿來當作找理由的藉口,不過,使用華文的先天失明者,為什麼寫文章時總會出現「錯別字」,我覺得有義務讓所有的人知道前因後果,如果大家覺得小弟的這篇文章值得廣為宣傳,歡迎大家自行轉載,目的只是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先天失明的盲人。

基本上,先天失明者如果從小開始是接受啟明學校的教育系統;或在一般學校接受教育卻無法肉眼目視的先天全盲者,由於大部分都無法透過肉眼閱讀一般的字體,所以,這類的族群都是透過學習點字作為使用的文字。那什麼是「點字」呢?「點字」(又稱『盲文(』英語:Braille),最早是在西元1821年由一位法國籍的路易·布萊葉所發明,透過點字板、點字機、點字打印機等在紙張上製作出不同組合的凸點而組成。點字的基本單位是長方形的盲符,有位置固定的六個點,每個點可以凸出或不凸出,形成64種可能。六個點的分佈是左右兩行,上中下三層,左行自上而下稱為1、2、3點,右行自上而下稱為4、5、6點。而點字的每個符號,都是透過這樣的遊戲規則所購族而成。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點字也開始與電腦的技術做結合,盲人可以配合點字顯示機將屏幕上的文字即時轉化成點字;而為了能表達其他特殊的所有符號,現在的盲用電腦有增至八點的點字產生。

由上面的敘述我們就可以知道,不問這位盲人是使用哪一國的語言,「點字」基本上就是一種「拼音式」的文字,而在台灣與中國大陸,也不例外的是使用「拼音」的模式來學習華文,所以在華人盲人的點字世界裡,只有「音」而沒有「字型部首」的概念,舉例而言,「都市的『市』」與「世界的『世』」,對一位學點字的盲人來說並沒有差別。那麼一位學點字的盲人要如何了解「字」的涵義,只能透過前後文的語句來做理解,顯然有別於一般眼明人「望形生義」的學習方式。

正因為「點字」的世界裡並沒有「字型」的概念,所以我們在打字的時候為何會出現「錯別字」,就是這樣的緣故而產生。而值得分享的地方,這樣的困擾對於一位「後天失明者」及「歐美的盲人」來說,並不會有以上的問題。因為「後天失明者」在失明以前,她的生活經驗就是一位眼明人,所以在失明後雖然生活變了掉,但過去的記憶還是有助於他們使用原有的文字,基此,「後天失明者」在失名以後,如果想要學習電腦打字,是有條件使用「倉頡」或「無蝦米」等輸入法作為輸入文字的媒介。至於「歐美的盲人」,由於他們的語言本來就是「拼音式的文字模式」,所以「明盲間的轉換」完全沒有障礙,要說差別只是呈現文字的方式不同罷了。

那麼,現在使用華文的先天失明者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依我目前的了解,方法只有兩條路:

1.透過建制「詞庫」去降低「錯別字」的機率,走這條路的好處,是使用者可以延續過去的學習經驗,但壞處就是無法根本性的解決這個麻煩。

2.強迫自己去做一個眼明人,捨棄過去的學習經驗,然後學習使用「倉頡」或「無蝦米」等輸入法,好處是可以根本性的解決這項麻煩,但困難之處,就是這條路對一位先天失明者來說,一定要下非常大的決心,說白了,就是要一位「先天失明者」去做一位「眼明人」 其實當中的滋味,與「後天失明者如何重新做盲人」是一樣困難的。

以上是小弟的分享,希望有助於大家認識我們這個族群。

(原文取自李秉宏臉書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