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想當「靈媒社工師」,終究找回助人天命/專訪《通靈少女》原型角色劉柏君
2009 年 9 月,劉柏君以筆名「索菲亞」出版《靈界的譯者》一書,她在書中以數十年來的親眼所見釐清華人宮廟問事的傳統,並為讀者揭開靈界鬼話、神佛的神祕面紗;2013 年,陳和榆導演將她這段少年生靈媒的特殊歷程改編成短片《神算》,之後與 HBO 合作,將之擴充為 6 集的《通靈少女》劇集,找來著名女演員郭書瑤擔綱演出主役謝雅真一角。
《神算》預告
當此劇集於 2017 年 4 月 2 日開播、迅速躋身熱門話題之列時,一路走來秉持「助人」初衷的劉柏君,其實離開宮廟界已久。如今的她,在歷經一翻寒徹骨後成為臺灣首位棒球女主審,持續關懷、耕耘臺灣偏鄉的少棒與青少棒。同時,也將大學時的社工專業學以致用,在愛馨物資分享中心新北中心身居要職,甚至曾於就讀政大宗教研究所期間,因有所啟發而改宗伊斯蘭教。這些豐富、重大的人生抉擇與過程,讓劉柏君對於生命、助人事業以及宗教迷信等課題,有著較常人更加敏銳、堅定而透徹的領悟。
《通靈少女》預告
是助人,還是讓迷信變本加厲?
幼年時體弱多病的劉柏君,因為與生俱來的靈視天賦,早早就開始幫身邊的大人看風水、報明牌,甚至擔綱陰陽兩界的溝通橋樑,贏得不少尊敬讚賞、禮物與名聲。如同《通靈少女》第一集所演,因能與周遭的鬼魂對話,故能看出問事者問題的癥結,解決嬰靈、放不下的情感、鬼魂附身等雜症,早慧的她,也在 16 歲便與親戚合開宮廟。
然而,人心叵測,人鬼殊途,即便真心,也因助人而快樂,但當問題牽涉深不見底的欲望時,「助人」的初衷也被扭曲。
「宮廟就像人心欲望的積合體,來問事的人們,不外乎想求得滿意的事業與感情,或者希望能夠藥到病除。然而,我在當靈媒的過程中卻逐漸發現,臺灣的宮廟文化有嚴重的『信仰功利化』傾向,這已失去信仰本來的初衷。其實,在我們這個世界上,雖然不是努力了就一定會有好結果,但有努力就一定有收穫。」劉柏君說:「我曾遇見有病不去看醫生的信徒,也遇過一位小企業主,起初只是問事,但一次次之後,變成『什麼都要問』。有一天,他竟連『枕頭放哪裡』都要來問我時,我覺得非常難過。他原本不是好好的嗎?怎麼來了宮廟以後就變這樣?我因此跟他說,他如今的成就與事業,並非因為宮廟的幫助,而是自己的實力與努力累積而成。」
其實,正因在宮廟撞見迷信的荒謬,促使劉柏君反思,在宮廟替人服務、溝通人鬼,表面上好似解決了問題,但這是否其實是在「引人入迷」,讓迷信變本加厲?雖然她也不諱言,18、19 歲時的她曾單純地接受別人說她的靈視天賦是「帶天命」的說法,熱血又熱衷助人的她,不僅因此犧牲玩樂、也將青春年華投注在宮廟裡,拚聯考時甚至曾幻想成為一名專業帥氣的「靈媒社工師」,期盼自己在受過專業訓練後更加有效地助人,因而選擇了社工系。但當她看清,這世界上有不少人藉著宗教作惡或遂行自己的欲望時,她便痛定思痛,啟程走上另一種人生,大三、大四時,她終於還是決定退出道場。
「我其實是個很專心的人,因為行程滿檔,所以總是只在空檔讀書,但成績都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跟電視劇裡的謝雅真常為了幫人處理事情而翹課不同。」提到高中、大學時的回憶,劉柏君異常認真。學生時代的她,幫助的對象除了看不見鬼神、有事相詢的信眾,在學校裡,她更是那些看不見黑板的視障同學們最堅強的學業夥伴。
「每年社工系都有 3 個視障生保障名額,但他們在學業上並沒有比較優待,畢業的標準和大家一樣。由於先天條件所宥,他們在功課上確實比較吃力。新生訓練那一天,我一進學校就被一個視障同學叫住,起初是詢問我新生訓練的地點、叫我帶她去,後來則請我陪著一起吃飯、上課,我也就不小心養成了專心上課、抄筆記的習慣。」
「一開始,我還有想過要幫視障同學做得更多,但後來發現,抄完筆記後念給他們聽,讓他們自己做成點字筆記最快。這也是為什麼我始終認真上課,且不敢翹課的原因,因為一旦翹課就會有罪惡感,就會想:他們如果沒有我要怎麼辦?」
這份由衷的善解人意,不僅讓需要幫助的同學順利通過考試及畢業,連劉柏君自己都因長年的專心聽講及複誦筆記,使她幾乎不用多花時間念書就能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當然,這份難得的友情也茁壯、豐富了彼此的人生。
助人才是真正的「天命」
「成為棒球裁判也是類似的故事。」劉柏君話鋒一轉,娓娓道來自己擔任棒球裁判十多年來的際遇。
「棒球從小就是我的最愛,長大後也很自然地去想,身為女生的自己該如何參與棒球。大學時,我曾因康輔社在假期舉辦棒球營而當了小隊輔,後來畢業、退出宮廟界後,棒球成為生活的重心。雖然在投身裁判的前 3 年,因性別而面臨相當大的阻撓,但後來遇到貴人,獲得護具公司通德興業董事長陳前芳的提拔、贊助,讓我無後顧之憂地到美國的職業裁判學校受訓,並有機會擔任 2010 年在委內瑞拉的世界盃女子棒球錦標賽等國際賽事的裁判與翻譯。」
這樣的際遇,也讓劉柏君開始思考究竟該如何把美國的受訓制度與教材搬到臺灣,以及如何讓臺灣的裁判有更多提升的機會。如今,雖然環境仍不允許這些改變,但多年來的努力還是有了曙光──今年,北市教育局贊助了「女子裁判體驗營」,雖然只是象徵性的開始,卻讓她備受鼓舞。
「在偏鄉少棒方面,以前只要有裁判的機會,我一定參加。早期在澎湖講美國小、花蓮太巴塱等地都耕耘過一段時日。當裁判、幫忙募集物資及訓練隊員等。不過,臺灣基層棒球的環境已不像過去那樣風光了,的確需要更多人的關注與投入。」
至於為什麼會投入愛馨物資分享中心呢?「其實也算是一種無心插柳吧。」愛馨物資分享中心其實就是二手物資販賣中心,以販售婦女及嬰幼兒物品為主,將募得的物資整理後販售以打平行政收支,也僱用需要的婦女,成為她們的準備性職場,並且讓其他婦女們能用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到二手物品。
「二手物資的募集與整理非常不容易,稍不注意便很容易面臨虧損,且垃圾處理費也相當昂貴。但我過去在偏鄉少棒隊的專長就是募集物資,所以就因為大學好同學的邀請而到愛馨物資繼續發揮所長,持續將物資整理分配,提供給受暴、受侵害、生活有困難的婦女。」
「雖然現在的自己非常忙碌,但相較於過去在道場給人問事,喝茶、聊天、收紅包,我覺得這才是所謂的『天命』。」
回想自 16 歲起從事助人事業以來,劉柏君發現,現代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以致不敢追求自己的人生。年輕時,她雖然常一頭熱地解決別人的問題,但現在只希望透過自己的親身經驗告訴大家,生命只有一次,不應為性別或其他先天限制而放棄追求夢想,只要在過程中不去傷害他人就好。她也強調,臺灣在性別平等上仍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這是每個人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因為看過太多死亡,反而發現活在當下的重要。有些人明明有很多想法,將死之際才發現一個都沒有實現;也有些人愛計較,但生病以後才發現,真正想要的就是身體健康。」劉柏君雲淡風輕卻頗富哲理的一席話,對有夢的人來說,不啻是春風送暖。自此我們了解到,雖然年輕的生命曾因「帶天命」而被限縮在宮廟與道場,但走出來以後,海闊天空,生命就像一顆充滿可能性的棒球,能夠飛得又高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