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不用再販售可憐!」學界、NPO、無家者,讓弱勢創業成為可能

0
圖片來源:https://goo.gl/ZskAoZ

 

文/劉一龍 輔仁大學社工系副教授,「路行者咖啡」、「雷達胖烘培坊」無家者創業計畫發起人與協助者

大家可能不知道,實務上,許多接受社會福利機構短期安置的無家者,通常是非志願性、年紀較長、帶有工傷或身障。其實,在流浪街頭之前,他們已經自行找過工作。但前述限制,讓他們無法順利在職場穩定就業。當各種可用資源耗盡,只能非志願到街頭打滾時,NPO 的外展社工給了他們希望,讓他們得以落腳,這些棲身處多是政府單位委託辦理,在服務績效的期待下,這些無家者將透過就業社工或生輔員幫忙,邁向「穩定且正式」的就業(最好有勞健保證明)。

發現矛盾了嗎?無家者不是才剛在職場上被非志願排除,且也曾試著自行找過工作?在機構協助下,他們可以做些什麼穩定的工作?答案是:清潔和保全,這類需要勞力付出的工作類型,原因是身體和年齡的限制。然而,這類工作極需體能,身體限制加上休息不足,造成他們無法穩定就業,再度在職場上被迫退出……這樣的因果倒置及混雜可能持續發生,消磨無家者和助人者的信心與鬥志。

圖片來源:https://goo.gl/ZskAoZ

圖片來源:https://goo.gl/ZskAoZ

發展新的可能:無家者創業

如果傳統的正式職場無法適合無家者,創業能否被當作一種可能?一來,可視無家者身體狀況調整營業時間,且創業技能最好和他過去的工作經驗相關,也可透過培力訓練創業技能。例如社團法人臺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的「起家工作室」,就是讓具備(或訓練)水電技能的無家者採用預約方式進行居家修繕。我自己則於 2015 年在紅龜募資平臺發起「路行者咖啡」計畫(參考:紅龜公益募資平臺創辦人:透過群眾集資,讓好事不斷發生),且於 2016 年和桃園市的安欣關懷協會(外展中心)合作執行。同年,也和新北市志願服務協會(觀照園)合作,在相同的平臺提案「雷達胖」烘培坊,將於 2017 年執行。

無家者創業和一般人雷同,也需要資金和技術,只是這類創業多屬額外增加的創新提案,經費在機構原有的預算之外,需要尋求外援。前述提案的經費來源都來自群眾募資平臺,透過文字、圖片或影片結合文案來說服大眾支持。在我的合作經驗中,NPO 對此類專案撰寫都較無經驗,皆由我發想和撰寫,前述 2 個提案,我就都撰寫和修改 6 次以上,因為募資提案和學術文章撰寫不同。待專案上線和執行後,我和 NPO 也公布所有花費單據,以示責信。

「路行者咖啡」的創業技術,初期是由我和咖啡師討論,並將方法告知 NPO,由工作人員協助和訓練,之後再利用空暇時帶著創業個案逛咖啡館,刺激其繼續學習動機,並由我和工作人員陪同至咖啡店學習新的手沖咖啡技巧。至於「雷達胖」烘培坊,則由機構尋求鄰近學校的餐旅科系師生協助,未來也將繼續媒介業師培養個案技能和就業常規。

%e8%b7%af

圖片來源/「紅龜」網站截圖

督導、機構、無家者,三方到位

不過,一般人經常誤會,以為只要資金和技術到位,創業就會成功,特別是容易吸引社會大眾目光的弱勢創業。但是這樣的榮景常常是煙火式,熱潮一過,生意終將回歸平淡。若想將熱度維持,願意持續行銷、營運分析和轉變就非常重要,且行銷不是販售可憐,而是緊扣計畫主軸和精神進行宣傳。營運分析則包含分析產品特質、客群和困境,並找出對應方法。此外,陪伴也非常重要,無論是平常或假日,對人力的需求都較高。

這樣的經濟助人模式,是由學校教師和 NPO人員合作,學校教師兼任機構督導,負責提案發想、撰寫計畫、文案、外部資源聯繫、假日陪伴,以及問題分析和解決。NPO 工作人員則協助販售聯絡事宜、身心理狀況評估、平日陪伴、問題提出與討論,以及解決辦法之執行。不只是經濟,這樣的助人模式還運用團體討論和個案工作,協助思考個人和金錢的關係、扭轉社會大眾對街友的刻板印象。社福機構也不再只是接收指令,因為外聘督導也參與計畫,協助個案及工作人員培力,拉近學術和實務的距離。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