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讓印度的未來黯淡無光/《三點半後不收屍》書摘

 

編按:

Caroline Gluck 是聯合國難民署駐伊拉克的資深新聞官,她曾任職 BBC 十多年,先後擔任駐柬埔寨、韓國及臺灣的特派記者,並投身人道救援工作,也曾任國際樂施會(Oxfam)及歐盟人道救援計畫的新聞專員。上個月(10 月)初,她的《三點半後不收屍:人道救援工作者的全球行動紀事》在臺灣由無境文化出版,收錄了她在全球各地發展中地區工作的第一線手記。本篇即為其中的摘錄。

11 月 8 日,就在全球為川普當選美國第 45 屆總統而震驚,印度總理莫迪卻在晚上 8 點的全國演講中投下另一顆震撼彈。他宣布印度最大面額的 2 張鈔票從 9 日開始全面作廢並回收,並從 11 月 10 日開始正式發行 500 盧比與 2,000 盧比的新款紙鈔。莫迪以此逼迫有錢人將家中積存的黑金拿出來換新鈔,許多人讚嘆他打黑金、反貪腐的決心與手段(參考:逼有錢人拿黑錢換新鈔,印度總理莫迪下猛藥抓貪腐),同一時間,卻也有人批評莫迪此舉是大行新自由主義,實則是反人民、反窮人。

無論如何,這是個了解印度的好時機。NPOst 藉由本篇書摘,進一步點出印度的多重災難。從 Caroline Gluck 及印度非營利組織 JSS 的在地觀察,我們看到飢餓在印度已成為另一個政治議題,也是印度所面臨的最重大公眾健康問題。

Caroline Gluck

本篇作者 Caroline Gluck

那是我參訪行程的另外一天。醫生和護士安詳進行每天的巡房工作。這間 40 床的社區醫院營運效率十分出色,地址位於查迪斯邦的加比拉斯普爾(Bilaspur)區嘉尼亞黎(Ganiyari)村。這間設有門診部的醫院由一個名為 JSS(Jan Swasthya Sahyog 的縮寫,亦即「人民健康扶助團體」)的非營利組織營運。這間醫院成為該團體在加比拉斯普爾區一個計畫的核心項目, 而該計畫強調社區健康以及宣導,也是由樂施會出資扶助。

「人民健康守護團」的創辦人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醫生,畢業的學校全是印度最知名的醫學院。他們 10 年前無視於都市的優渥職位或開業前景,反而著手創立了這個組織,為的是要設法匡正印度某些醫療資源失衡的現象。他們是懷抱高度熱忱且具衝勁的理想主義者,希望能做出不一樣的事,將基本的醫療服務提供給部落與鄉村社區,因為當地民眾無法享受像樣且廉宜的公共衛生照護。

他們共同的行醫經驗令他們深信:飢餓是印度所面臨的最重大公眾健康問題。這些醫生認為,貧窮以及飢餓是削弱人民免疫系統的元兇,導致人民更容易受到感染、更容易罹患致命的疾病,損耗他們耕作與謀生的能力。

醫生必須治療的大部分嚴重疾病,都由經常性的飢餓與極度貧窮所導致。醫院病床有很大的比例提供給結核病患者,他們的身軀瘦弱得教人痛心。

圖片來源/JSS 官網

圖片來源/JSS 官網

我在一間病房拍攝「人民健康守護團」創辦人之一的約格緒.賈因(Yogesh Jain)醫師進行晨間巡房。他在一位名叫阿地提亞(Aditya)結核病病人的床前停下腳步。這位 28 歲的病人大概 4 個月前染上了結核病,不過直到前 2 天才住進醫院。先前他在當地一家區域醫院接受治療,但是病情不見好轉,於是便和幾個親戚花了 8 天時間來到比拉斯普爾。旁人溫柔扶著他坐起來。約格緒醫師一手支撐著病患瘦弱的背部,一手拿出聽診器並要求對方試咳幾聲。阿地提亞照做之後接著喘氣起來。醫師的手仍舊撐著病患,同時輕聲細語問他幾組問題。最後護士為他端來藥片和水。

此次陪我參訪的是一位已在印度住了好幾年的攝影專業同事。根據他的觀察,像約格緒醫師這種平靜專注的神情是很罕見的。醫師在印度和在世界其他許多國家一樣,一般擁有相當高的社會地位,而且尋求他們專業協助的人經常絡繹不絕。如果他們服務的院所又是經費時常不足的公共衛生部門,那麼工作負擔尤其明顯。許多醫生習慣只將病人視為一個個的「病例」,而不是有血有肉的個體。對於這些個體而言,你碰碰他的手、拍拍他的肩膀或是胳臂,意義其實不容小覷。我觀察約格緒醫師的診療過程時,便很清楚看出,在他專業技能的背後還有憐憫心和同理心 2 種強力後盾。

他在比拉斯普爾雖已工作了幾年,自己的滿腔理想卻不曾消沉。他和同事渴望看到改變發生,對於幾乎每天都在他眼前上演的一幕幕不公不義的社會現象顯然義憤填膺。

圖片來源:https://goo.gl/4Ydzoy

圖片來源:https://goo.gl/4Ydzoy

醫院裡大約一半病患的體重比起印度平均建議的正常、健康標準值低 7-10 公斤。此外,出身部落或較低層種姓的病患,其營養不良的情況更加嚴重,因為體重比農村一般標準還低 6-7 公斤。後來,我們到約格緒醫師的辦公室裡坐下進行訪談。他告訴我:「這裡的人體重比標準值至少輕 10 公斤。這樣的話,人體當然百病叢生。食物是健康的決定因素。食物有項功用,那便是幫助肌肉生成,這是勞動力的關鍵所在。依靠土地謀生的人必須勞動,要是無法勞動,他們就賺不到錢。食物的另一項功用便是幫助建構抵禦疾病的機制。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貧窮病,是缺乏食物所導致的病。」

他說:「這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醜聞。每天晚上餓著肚子的人並非少數,而是大有人在。印度經濟如此欣欣向榮,以致有人賺的錢多到用不完,連帶引發肥胖的後遺症。我的一個好朋友管這種現象叫『飢餓的集體大屠殺』……飢餓以疾病的方式呈現,同時毀滅你的勞動能力,而這能力是窮人擁有的唯一資產啊。」

約格緒醫師繼續說道:「貧窮和剝奪不一樣。『剝奪』是讓人民無法取得食物的一個蓄意的過程。」他又斷言:「印度有關當局處心積慮,偏偏要讓人民吃不到食物。」

圖片來源/JSS 官網

圖片來源/JSS 官網

這項指控確實好重。我禁不住同意:就我親眼所見,他的評論多麼深得我心。飢餓在印度已成為政治議題,而且,如果還能補充什麼,只能說局面不僅沒改善,反而越變越糟。

過去 2 年食物價格變貴,這對人民健康的影響很巨大。在比拉斯普爾「人民健康守護團」所經營的醫院裡,醫師們異口同聲表示,當前人民的健康情況是他們最近幾年來看過最惡劣的。排隊等待看診的病人增加了,像結核病和肺炎等重症的病例數更加兇猛竄升。

他們除了呼籲政府的「公眾配給制度」必須落實,成為窮人一概可以受益的普遍制度,同時強調配給的食物必須包含像豆類、小米和花生等營養價值較高的品項。

約格緒醫師說:「食物可以說是最好的預防針,比方這裡有許多人是結核病的帶菌者,比例大約 60%,可是發病的人總數只占整個社區的 2%。是你的免疫系統阻止感染階段繼續演變為發病的階段。可是人一旦捱餓了,免疫系統就會崩壞。食物不足,直接衝擊的便是身體的防禦機制。」

圖片來源/JSS 官網

圖片來源/JSS 官網

成人缺乏食物相當危險,因為身體太過虛弱就沒力氣工作,又容易罹患疾病,至於未來的年輕世代如果缺乏食物要如何發育,同樣值得大大憂慮。營養不良的孩童會發育遲緩,智力亦遭損害,影響他們在學校的學習能力。他們的前途可說是黯淡無光,但他們的前途的確也意味著國家整體未來將會如何成長發展。根據「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公布的 2010 年飢餓指數,印度 5 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的比例超過 40%,這讓印度在排名上落後許多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國家。

「人民健康守護團」在比拉斯普爾一些食物供應最不穩定的地區經營免費的幼兒園,開放對象為 3 歲以下的幼童,這是他們「供食與營養計畫」裡的一個項目。在這些幼兒園裡,小孩吃的餐食營養更加均衡,比方菜單時常包括蛋白質很豐富的蛋類,還有例如像「沙杜」(sattu,磨成粉的乾綠豆或是乾莢果)和全麥麵粉等的品項。如果孩童出生後的頭幾年能夠維持正常的體重,那麼將來就比較有機會正常發育,也比較有能力抵抗疾病。未來他們在生活中如能努力奮鬥,相對比較能獲得成功的機會。

圖片來源/無境文化提供

圖片來源/無境文化提供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