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外的特教老師,曲智鑛的沙漠行旅

0

 

編按:

關鍵評論網將於 8 月 27 日舉辦未來大人物論壇,選出 20 位 35 歲以下的優秀年輕人。作為協力媒體,NPOst 精選大人物專訪報導,共同參與這場看見臺灣未來的盛會。其餘系列報導請見關鍵評論網未來大人物專題,活動報名請見 Accupass

未來大人物 event cover_final

曲智鑛原是一位師範生,也是在傳統教育體系下培育出來的特殊教育老師,他在大學時期同時輔修心理輔導與諮商學,更在研究所進行「高等教育」中,特殊教育學生輔導的研究。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他發現特教在學校體制和家庭教育之間有著偌大的空缺。因此在拿到教師證後,他決定不參加教甄,而是自己成立「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開始實踐自己的特教理念,踏上一條不同的教育之路。

當初為什麼選擇念特殊教育學系?「那個陰錯陽差,意外決定了我的教育人生。」曲智鑛說,高中填志願時,只想要上國立大學,當時因為怕自己填錯,因此和朋友互相檢查志願卡。

朋友當時看他的志願中填了 20 幾個「師院」,便提醒他「念師院未來很有可能要當老師喔!你有這個打算嗎?」由於曲智鑛並沒有特別想要成為老師的打算,因此就把那 20 幾個志願擦掉了,但偏偏漏擦了一個志願,於是就上了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我一直以為只要可以念到國立大學就可以和師長交代了,但我很感謝老天爺的安排,讓我在修了心理學、心理輔導後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更意外的在實習過程中,發現自己在面對『人』時,比別人多了一點耐心。」

「在小學實習時,我發現學校裡的氣氛很特別,一個滿腹教育熱情的新老師進了這間學校,總會受到很大的環境壓力,好像多做一點事情,會讓資深老師覺得『現在是顯得我做很少嗎?』」

曲智鑛表示,直到進入誠致教育基金會(均一教育平臺)工作,結識了一票熱血教師,他開始對學校工作氛圍的觀點有了很大的轉變。

「從我大四帶的個案中,我發現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放學後很少有地方可以去,安親班也有足夠的權利可以拒收。這引發我思考,究竟如何陪伴這些孩子?」

成立「陶璽特教工作室」

起初的幾年非常煎熬,每一年都有同學考上正式教師,讓身邊長輩不斷詢問:「同樣是教育,同樣是服務人群,你為什麼不選擇一個讓自己更舒服的方式?」但曲智鑛從來都沒有放棄的念頭,因為他相信,特殊教育不只是要在體制內努力改變孩子,而是要影響他們身處的生長環境。

曲智鑛解釋,針對特殊孩子,學校每個學期都會擬一個「個別教育計畫」(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簡稱「IEP」),透過各種不同的資料,針對孩子學科及學習能力的狀況擬定計畫,「我常陪家長去學校開個別計畫的會議,為的就是把各個環境(校內、校外及家庭)的目標釐清,但一開始受到很多老師的抗拒。」

他說,一開始校內的特教老師會認為,家長帶另一位同樣是特教老師身分的人加入,「監督」意味十足。但他不斷努力和學校、老師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而不是選擇站在家長的立場監督老師。

他也認為增進「社交能力」的方式,就是讓孩子接觸更多真實的環境,因此和家長、老師協議,在固定時間把孩子聚集一起,參加各種不同的活動,甚至是爬山、唱歌,藉由這些活動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假想出他有什麼問題」,或是告訴他「良好的社交需要什麼能力」。

漸漸地,三方都會互相幫助,成功增進了許多孩子的進步。曲智鑛笑著說,「一開始真的很難,因為我必須設法改變那些『付我薪水』的人!」

o0tszo2xkvpnu3wymrq9i8857ou6j0

帶自閉症孩子在沙漠行走

曲智鑛年初帶了 3 位肯納症(俗稱「自閉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簡稱 ASD)孩子到北京參加 4 天的活動,再繼續前往內蒙古,沿途在沙漠行走,在大陸停留了 12 天,除了培養團體默契,更讓大齡 ASD 在自然課堂中探索自己。他說,這趟沙漠之旅非常辛苦,但他看到孩子非常明顯的成長和變化。

他舉例,一位 22 歲、有 ASD 特質的大孩子,吃東西非常挑惕。在沙漠中,每到要吃東西時,他就會有很多情緒。「但是我們必須讓孩子知道,在團體生活中,不能要求別人改變既有的原則來配合你」,因此即使發生了很多衝突,他仍不因心軟而妥協。

在發生了諸多爭吵後,這位孩子的改變是什麼?曲智鑛說,「在回臺北的路上,他和我分享他的感受,他說他在這趟旅程學會了什麼是『忍耐』。意外的是,回臺灣後,他的父母告訴我,他挑剔的個性漸漸好轉了,飲食也越來越有彈性,越來越會包容他人」。

因為曲智鑛和許多人分享了這趟旅程的收穫,因此也被大陸的夥伴邀請合作,在今年 9 月到 12 月,計畫要一起帶 10 位孩子,從丹東「走路」到廣西,路程將會超過 10000 公里。曲智鑛說,ASD 的孩子很孤單,為了讓孩子能不孤獨地行走,他們決定讓孤獨不再孤獨。

9k3685zvg1nsgzmmrcwr9y66hi5dx0

影響最深的一位孩子

曲智鑛說,他帶過一個很特殊的孩子,在國一時被班上同學霸凌,因此心中非常抗拒學校,但他的家長起初沒有發現真正的原因,選擇用責打的方式處罰他,並設法強硬改變他,結果這位孩子不幸併發了嚴重的躁鬱症。

老師設法想去家裡關心他,卻都被拒絕在房門外;他甚至在路上看到穿著同樣制服的小朋友時,也會害怕到無法直視。漸漸地,他的自理能力也消失了,開始不喜歡洗澡,甚至會用肢體攻擊父母。

他說,當時的狀況非常棘手,他一直思考要如何突破這個困境,至少讓孩子「願意讓他接近」。

最後他想了一個辦法,雖然很奇怪,但也是唯一的辦法:「由於我多年來都是光頭造型,加上孩子家中是虔誠的佛教家庭,在他心中,只有宗教人士是比較有愛心的。所以我就決定用『師兄』的身分認識他,讓他卸下心防。」曲智鑛說,成功接觸他後,每天陪他做的事情都普通到不行,陪他做資源回收、走走路、吃吃點心。

原先不太能講話的他,慢慢會學習分享;原先看到穿制服的孩子會害怕,漸漸也會問他,隔壁的小朋友在聊些什麼?陪伴了 3、4 年後,曲智鑛認為,這位孩子內在的能量已經穩定了,可以嘗試再走出去了。因為臺灣完善的的升學保障,這位孩子考了基測、申請了高職,現在也回到體制內學習了。

「這整個過程我完全沒預期到。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投入了很多資源,等到孩子大了,也放棄了。我想和家長們說,即便你的孩子現在狀況很差,很像在階梯上停了、不動了,但我們永遠都無法預期孩子的進步可能性有多大。」

教孩子與自己的「特質」和平共處

曲智鑛說,有些 ASD 的孩子會有些特殊興趣,在很多家長眼中,這些特質都必須強硬被改變,但他不這麼認為。他說,教孩子與自己的特質「和平共處」更重要,想要從孩子身上吸走某種能量,不如拉大其中的彈性。

他舉例,曾經有位 ASD 孩子「特別愛出考題」,喜歡把自己埋在房間裡出考卷,拒絕出門面對人群。「我的陪伴方式,就是去他家『給他考』!」他賦予這位孩子出考題的權利,每次見面,就會預留一段時間給他出考題,甚至送他「如何出考卷」的書籍(教育測驗與評量)。

「我不禁止他,而是讓他更有機會了解出考卷怎麼一回事。」沒想到漸漸地,這位孩子願意出門來找曲智鑛,雖然目的是為了出考題,但他願意踏出房門了。

「我記得那天我請他出 50 個考題,回來後他傳一個 line 給我:『老師,今天為什麼要出這 50 題?』」曲智鑛收到訊息後笑了,因為他發現孩子的改變,他發現孩子已經開始思考「我做這件事情的意義是什麼?」、「我是不是一定要做這件事情?」

面對孩子的特殊習慣,家長總是非常焦慮,認為「我一定要改變他,因為我光看就不開心」。但與其要改變一個孩子的特質,不如幫助孩子讓這些特質合理的呈現、教導他們和自己的特質和平相處、讓他可以在這個環境被接受,而不是想要「徹底」改變他。

0kw5qf3imn4u1mro2mex5zp6pci3bx

用科技改變特教生態

「我原本想要放掉自己的工作室,因為在工作室裡,我能帶的孩子有限,透過均一教育平臺可以影響更多人。」但在掙扎的過程中,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告訴他,「影響一個孩子,和影響一群孩子,這兩者的價值都是無限的,而且是無法比較的。」因此他給曲智鑛很大的彈性、調整工作時間,在均一錄製教學影片之餘,也可以在工作室繼續陪伴孩子。

曲智鑛說自己非常感謝誠致教育基金會的訓練,也因為這個平臺的夥伴,讓他不斷有勇氣嘗試新的可能。他今年下半年將花 4 個月的時間,帶著孩子到大陸「行走」10000 公里。此外,他希望可以延續均一教育平臺的啟發,募集軟體工程師,和大家一起透過智慧型系統和科技的力量,努力改變特教生態。最重要的是,先和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一起走出來。

獲選未來大人物的心情

「一開始我真的覺得自己不會當選(笑)」,他說,過去忙著工作,沒有機會好好靜下心來回想,但在「未來大人物」的提名到評選過程,他終於有機會非常認真地回想這幾年的經驗、整理過往的故事。

「獲選雖然很開心,但我心中的壓力也大了,因為我知道,我被賦予的責任更重了。」曲智鑛說,他一定要更努力、做得更紮實,才能「名符其實」。期許自己能夠用科技的方式去打破「維生」和「理念」的門檻。

「我想分享『選擇』這條路的整個心路歷程、故事,及面對真實的情況下的各種心情轉折,希望可以讓更多有相同理念的人,一起來努力幫助孩子。」曲智鑛說。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