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原民」回到「原鄉」栽種「原生種」-專訪綠色冀泉的牛樟茶葉品牌大業
本社企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104年度中小企業品牌拓展計畫--輔導社會企業品牌形象建立與推廣」支持輔導
牛樟樹是臺灣原生特有種,就像大家熟悉的紅檜跟扁柏一樣。但牛樟樹在漢人眼裡最值錢的,是利用其斷木培植出來的牛樟芝,因此引發了牛樟樹的盜伐危機。「在臺灣,在種牛樟樹的人是生技公司。但現在已經只剩下十年的供應量了。但它是特有種,移植去其他地方,也不會種得好。」
如果今天不砍樹也能讓樹的主人賺錢,是否就能為牛樟樹找到出路?
陳宇華和其他三位團隊夥伴,在創業之前同是保險業務。「我們看到山區的狀況,就開始花時間去調查、去參與,雖然業績維持不墜甚至長紅,但老闆還是無法接受,『你們經營這些對業績數字沒有幫助的事,到底有什麼用?』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決定正式出來自己創業。」
牛樟芝和牛樟葉,兜幾?!
「你買茶,我種樹」是綠色冀泉最簡短有力的號召。再仔細一看,發現其中的商業關係鏈精密異常。
創造種樹的工作機會,讓「原民」回到「原鄉」栽種「原生種」,綠色冀泉在其中負責提供種樹的相關技術與設備,牛樟樹的所有權也歸原民所有。唯一條件是原民必須販售牛樟芝樹成長過程中掉落的樹葉和樹枝,綠色冀泉將生技公司眼中沒有經濟價值的牛樟葉製為茶葉,推廣到市場上進行販賣。「賣的越多,我們就越能回來栽培更多的牛樟樹。」
「很多原民青年其實也想回部落安身立命,但是目前為原住民產業所標榜的文創工作,很難創造足夠的規模經濟。但種樹事業可以成為山區原住民的工作優勢,也能讓更多部落青年參與其中。」
種樹是事業,原民是主人
陳宇華發現,原住民會把牛樟樹的葉子拿來泡茶喝,並且很高的營養價值。除此之外,自然掉落的樹枝或枝幹,也可以做為部分製作精油和牛樟芝的原料。「我們要做的,是替牛樟茶葉建立品牌、尋找市場。而現在茶葉的市場戰場已經不在臺灣,中國和日本才是我們的著眼處。」
做為一個同時關心環境保護和原民就業的社會企業,陳宇華談了很多原鄉造林政策的問題。「高山茶園對水土保持不好,因為茶樹的抓根不深;但取牛樟樹的老葉,樹可以一直長大、根可以扎得更深。我們要讓樹越長越大,二十年前農委會為了鼓勵造林,所以只補助小樹,結果很多人等樹長大之後就砍掉再重新種新的小樹。」
「但我們和原住民契作二十年,付給他的看管費比地租更優渥。很多人想和原住民合作的時候,都覺得原住民很難『管理』;但我們的合作方式不需要管理他,樹是他的、地是他的,他自然會想要好好保護他的樹。我們只需要他的葉子,而且是付費購買的。」
不需自己種牛樟,而是替它找到市場
也許是因為對保險產業的熟悉,陳宇華對於發想「牛樟樹要怎麼找錢」充滿無比多的點子。「牛樟茶葉的定價高端,目前知名度也還不夠高,沒有試過味道的消費者,不會想貿然嘗試。目前我們多找企業送禮採購的方向去談,今年應該有機會做到損益平衡。」
陳宇華強調,不是只要是牛樟樹,就對其茶葉收購來者不拒。「也要注意種植地周圍有沒有污染源,來自平地的幾乎不能用。」我們問他,如果有一天市場對茶葉的需求超過了目前能供給的量,綠色冀泉會怎麼辦?
「我們不會為了供應量而去多剪葉子,這樣反而會讓樹長不高;相反的,如果過了前五年的生長期,牛樟葉的產量會逐漸倍增。如果看得遠一點,很多當下就不會做出得不償失的選擇了。人類現在為了發展經濟而破壞環境,也是一樣的短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