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Ost 週報 No. 48:八一八拆政府凸顯媒體報導差異鴻溝 視障者資訊近用公聽會檢討著作權法規
追蹤上週週報的「佔領內政部」行動。呼應大埔強拆事件滿月,這個以靜坐、演講、彩繪、音樂會、種樹為主要形式的公民不服從[1]行動從18日凌晨起展開,19日由主辦的農業陣線聯盟宣布暫告一段落,農陣表明將繼續推動土地徵收條例的民間版本修法,並強調「公民不服從不是停止,只是開端」。
追蹤上週週報的「佔領內政部」行動。呼應大埔強拆事件滿月,這個以靜坐、演講、彩繪、音樂會、種樹為主要形式的公民不服從[1]行動從18日凌晨起展開,19日由主辦的農業陣線聯盟宣布暫告一段落,農陣表明將繼續推動土地徵收條例的民間版本修法,並強調「公民不服從不是停止,只是開端」。
大埔強拆滿一個月,本週響應滿月而起的街頭運動勃發,週五(16日)、週日(18日)分別由捍衛苗栗青年聯盟、台灣農村陣線,在苗栗縣府前發起《守護苗栗音樂晚會》、在凱道發起《把國家還給人民 818拆政府》上街行動,後者並於18日凌晨將戰線轉移至內政部,突破內政部前後門,直進到內政部辦公大樓前進行跨夜靜坐,至週報截稿前,在逐漸增加的警力包圍下,仍有約三百人在現場,用靜坐陳述制度的不公、對政府的不滿。
根據信託法,公益信託的設立需經政府主管機關許可,而就在七月底,勞委會公告了《勞動力發展業務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的草案。這項草案的意義在於,通過後企業、甚至「一般民眾」,都可自行發起公益信託,以類似捐款的方式,將財產轉交給專業的公益信託受託人(例如:信託業者、與勞工權益相關的NPO等),讓他們規劃並運用你的善款在微型創業、職業訓練、勞動力開發等勞工相關範疇。
工作,可以不只是為了養家餬口,可以不只是為了幫老闆掙錢;工作,其實也可以是為了幫助社會上辛苦著的弱勢朋友──這,正是聯合勸募推出「一日捐」的初衷。
營運自始公開資訊與財務的1985聯盟,曾被部落客蔡依澄醫師盛讚為「一場Open Source的社會運動」,好巧不巧,台灣最大的開放原始碼聚會COSCUP(Conference for Open Source Coders, Users and Promoters)也在八月三、四日登場。接連兩日以Open x [Web / Mobile / Data]為題的八個議程軌、共百餘場演講,有相當高的比例正是利用開放原始碼進行應用,解決或回應社會問題。
公民行動在社會議題上的兩種模式:「立即投資,短期收效」與「長期投資、未來收效」[1],恰好在本週的兩場大型活動《COSCUP開源人年會》、《凱道萬人送仲丘》集會分別展現其經營方式和特色,雖各自仍有可進步空間,但其透露出的曙光是更令人期待的。
本週依然是社會議題發燒的一週,對政府簽訂服務貿易協定〈以下簡稱「服貿」〉的反對聲浪在本週逐漸匯聚,並化為具體社會行動;而洪仲丘案、大埔案的公民行動則面臨行動模式的轉型,開始正視「如何長期經營?」、「如何持續擴大實質影響力?」的問題。
又是轟轟烈烈的一週,「洪仲丘」與「苗栗大埔」事件激起全台關注,仔細觀察事件發展,我們可以發現社會行動主導者從既往的NPO、NGO逐漸過渡為公民本身,傳播工具也大量使用社群媒體,影響的速度與幅度大幅提升,並將議題從年輕人關注的網路、臉書,反撲回主流媒體。
適逢ICF身心障礙新制滿一週年[1],國內身障總人口也已達到112.6萬人[2],本週新聞恰好也都與政府推行的身心障礙友善環境有關,包括金管會擬成立身障專線、觀光局推動國內無障礙旅遊示範路線,以及北市交通局公布低地板公車的近程目標。
台灣應不應該簽署「身心障礙權利公約」呢?以此為主題的我國有無簽署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之必要公聽會將在七月十五日登場,雖然媒體報導量不大,但本次公聽會係導因於今年三月國際獨立專家所給予台灣政府的建議。公聽會在即,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份公約的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