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你買一件每月「兔兔衣」,BCI×Rabbit捐出221元
BCIxRabbits 透過「你買一件每月兔兔衣,我捐二二一」的方式為哈凱部落重建基金募款,永久屋預計於7月左右完工。(左:BCIxRabbits專案經理Beta Liu,右:營運長 Lily Liu)
【記者張雅柔、陳明安,2014年6月11日/台北市報導】「我是全職做這份工作,但我沒拿薪水,而這是我自己選擇的。」一名嬌小的女生,穿著隨性的寬鬆T恤,留著俐落的短髮,24歲已是一家公司的營運長,這家公司專門賣設計T恤,並且用販賣所得去支持需要幫助的團體,而最近他們正在替台灣的哈凱部落募資建構屬於他們的家園;特別的是,這裡的成員除了營運長,其他人白天都還有正職工作,簡單說,這是一群人特別的「副業」。
延續志工旅行的感動
一開始只是像大家一樣的國外志工之旅,但到了Natasha跟May兩個台灣女生身上一切開始變得不一樣,到柬埔寨當志工的兩人,看到當地BCI孤兒院裡,資源不足、設施簡陋,卻要照顧只增不減的孩子,回國後對於這樣的情況做出了具體的行動,一開始只是從當地孤兒院帶回他們所製作的T恤幫忙販售,後來發現,若乾脆以台灣的工廠生產,不但更貼近台灣消費者喜好,同時也能更有效的販賣,於是BCI×Rabbit就這樣誕生了。
而Natasha和May兩位創辦人,現在遠赴美國求學,因此現在BCI×Rabbit的運作主要是靠台灣的團隊在執行,其中除了營運長Lily之外,其餘的工作夥伴全是兼職在做這份工作,雖然是兼職,但卻一點也不馬虎,從T恤衣料、設計圖樣到官網架構,都是成員們腦力激盪、互相拉扯下的產物。「我得到的不是薪水,我想這不能用錢去衡量,我得到的是更多其他的東西。」營運長Lily雖然是全職經營BCI×Rabbit,但他選擇不收薪水,「有人可能會笑我傻啊!」她笑笑的說著,但語氣裡卻堅定的強調,一份工作的價值並不僅是金錢,而是她在工作中的成長及滿足感;目前BCI×Rabbit尚未達到收支平衡,但Lily表示他們希望能有更多的資金投入,走自己的步調,一步一步將步伐踩穩。
BCI×Rabbit在每件印有兔子的T恤賣出的同時,取「兔兔衣」的諧音,BCI×Rabbit就會捐出221元給需要幫助的單位,一開始是柬埔寨的孤兒院,後來慢慢的也開始了與不同機構的合作;而哈凱部落,就是其中之一。
與哈凱部落的故事
「那個時候我們看見山的那一邊出現一道將近圓形的彩虹,當下,就覺得無論如何一定要接『哈凱』這個案子。」專案經理Beta興奮的說著:「當下我們大家都很激動,而且彩虹在泰雅族裡面也是一個很好的象徵。」哈凱部落是1996年賀伯颱風的受災戶,也是台灣第一批風災戶,當時政府並沒有健全的補助措施,於是,哈凱部落聽從政府的指示,從桃園復興鄉山上搬到了山谷中臨時搭建的組合屋,原先政府給的3年後,就能搬到永久屋的承諾,這一等就是13年。
「你穿著襪子踩在他們的地上都會以為是踩在冰水上。」Beta氣憤的敘述著當時在哈凱部落的所見所聞,因為組合屋本只是要短期居住,這樣的建材根本耐不住長期的耗損,再加上臨時搭建的屋頂,不用說遮風避雨,就連個像樣的屋頂都沒有,於是在山谷的組合屋中的泰雅族人,13年過去,病倒的病倒,年老的也過世了,甚至等到了祖孫同堂,也看不見遷出組合屋的日子,只能將就的在每戶配給的五坪大小空間上吃力的生活著,潮濕、積水早已見怪不怪。
慢慢的這群土地上的原住民們開始發現,原來,政府早已遺忘他們,於是經過一連串的陳情、抗議,終於,蓋永久屋的預定地,爭取來了!不過,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政府訂定建永久屋的自付額高達五百萬,部落根本付不出這樣的天文數字,然而,繳不出自付額,就意味著政府永遠也不會動工,補助也永遠不會核發,就在這時,BCI×Rabbit透過人權協會的網站得知了哈凱部落的困境,團隊來到拉拉山上做進一步的評估。
「其實我們那時知道,我們要幫忙募到五百萬是一項很難的挑戰。」Lily說,他們不去想做不到的事情,他們希望專注於可以做的、可以改變的事情上,但面對哈凱部落的難題,他們鼓起勇氣決定一試,「我跟部落說我們就盡力賣,能有多少是多少!」於是他們為哈凱部落設計了一套T恤開始上架銷售,過程中,也有越來越多的社會團體注意到哈凱的問題,紅十字會更在短期內以募資的方式,籌到了能讓工程執行的五百萬,但BCI×Rabbit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對哈凱的專案。
因為他們發現部落裡希望蓋出真正有屋頂、兩層樓的家,五百萬只是最基本的建築體,如果只幫到這裡,那麼哈凱部落又會搬到一個不經年月的屋子,所以他們決定繼續販賣哈凱部落的T恤,幫忙募集二樓的層板,讓哈凱的家更像一個家,陪哈凱真正走完最後一哩路。
上班族的副業 社會企業的初衷
未來的BCI×Rabbit,Beta說有很多種可能性,有機會也想發展成實體商店、也想跟國外的慈善單位、福利機構等合作,但是回歸到底,他們都得先將目前的腳步站穩,夢想可以很大,但要從腳下走起,Beta說:「雖然白天在公司大家都已經很忙了,但是這個是我們真正想要做的。」一群上班族的副業,但這是用熱忱堆疊、希望灌溉,他們用行動真正實踐了社會企業的初衷,用永續的方式做公益。
本文由生命力新聞授權刊登,原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