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天主教社會慈善福利基金會華遠兒童服務中心 八合一雲端智慧表格,一次整合200名志工服務資料

說到「課輔班」,一般可能會有著比較嚴肅的印象:為了補強學生課業而存在的地方,小則採家教形式,大則如同補習班開班授課。但課輔班到底還有沒有其他的「功能」,到高雄華遠兒童服務中心的課輔班看看,或許會有不太一樣的感想。

即將邁入第十六個年頭的華遠,已經陸續在高雄市許多國小開設課後輔導班,這是他們的主要業務,也是他們為弱勢學童服務、提供關懷的起點。這次我們再度拜訪華遠,邀請陳邦富主任與社工員靜茹與我們聊聊華遠的故事及與胖卡合作的經驗心得。

打造一個課後好去處:華遠故事

華遠兒童服務中心的最初原型,只是由一群中山大學教授共同發起的「單親兒童課業輔導暨人格陶成班」計畫,規模不大,是個只有與鄰近的鼓山國小合作的小型課輔班。

在提到是什麼樣的契機,讓陳邦富主任一行人決定開始做這件事,可以說是基於一種「看到什麼該做,就去做」的熱血。

陳主任回憶,當時他在中山大學成立了一個天主教教職員聯誼會,定期舉辦聚會,交流生活與教學的心得,但除此之外,他們也曾想過「是不是還可以再做點什麼」。頭兩年,成員們會在如聖誕節這樣特別的日子,出點錢買東西,到養老院探望長輩,「其實什麼正事也沒做。」主任淺淺一笑,細細敘述著聚會情景。

在1996年前後,台灣發生了幾件重大的社會事件,引起大家反思自己身處的社會環境,主任說,聚會時大家特別關注中輟生的議題,因為這在當時社會還算是很新鮮的名詞,他們討論中輟生的家庭與處境,以及可能的幫助方式。

在某次聚會中,一位在鼓山國小家長會擔任會長的成員提到,鼓山國小當時的單親家庭比例高達18%,許多單親學童因家長需工作負擔家計,不是轉托給祖父母教養,就是課後無人照顧,在課業上的表現普遍落後,日後中輟的機會很高。「我們就想,應該可以做點事。」主任說,於是他們開始著手規劃課輔班。

從1996年開始,陳邦富主任與另一位發起人蘇其康教授,帶頭與學校溝通、找適合上課的場地、從中山大學及文藻外語學院的學生社團徵募課輔老師班底等,一步一步實現他們的構想。

前後花了大約一年半的時間籌備,課輔班才於鼓山國小上路,並在半年之後,加入天主教社會慈善福利基金會,華遠兒童服務中心正式成立,有規劃地為高雄市的單親學童開辦課輔班。華遠隨後陸續在其他區成立據點,為鹽埕、忠孝、九如、華山等國小的學生服務,之後在社會局的建議之下,更於第二年進駐最有迫切需要的旗津,找來海洋科技大學的學生支援擔當課輔老師。

華遠的成立與服務開展過程,或許就像是所有的歷史一樣,可以簡單濃縮成八百字的故事篇章,但在主任的敘述中,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一路走來每一步的不容易。一如進駐旗津一事,尋求校方的認同、課輔老師的來源等困難,都曾讓陳主任與華遠同仁傷透腦筋。

隨著課輔班在各據點成功開展,也讓華遠看到了越來越多有待滿足的「需求」,像是近年來社會變遷之下出現的隔代、新移民、中低收入戶等弱勢家庭孩子越來越多,他們同樣迫切需要課輔資源,這也促使華遠調整服務對象範疇,希望盡可能地照顧到高雄市各區亟需協助的家庭與學生。

「在服務一段時間之後,又有人問我們,這些小學生上了國中之後怎麼辦?」主任笑說,當然要有人接手,華遠的資源人力有限,實在不可能全包,只是目前就他所知也沒有其他負責國中課輔的單位。就華遠多年的經驗看來,許多個案上了國中,家庭的問題依然沒有改善,在缺乏課輔陪伴之後情況依然轉壞,現在他們也在四處據點嘗試擴大課輔年齡層至國、高中生,望能延續服務的效能。

從一開始的25人到現階段的168人,華遠的課輔班逐步在高雄市區落地生根。「的確是有成長,但這也只是市內有需求人口的1/30而已。」主任強調,他們跳下來做這件事,就是想拋磚引玉,也正因為華遠無法負荷全部的需求,所以期待以他們的課輔經驗為例,未來有更多團體投入,才有辦法走得長遠。

不只是課輔 關懷也同步

在致力於國小弱勢學童的課後輔導之餘,華遠也發現許多孩子需要的不只是學業上的指導,在家庭、生活上也有問題需要協助,於是決定聘請專業社工,負責關懷訪視、資源連結轉介等個案工作,並找來專業諮商師提供輔導事宜。

社工靜茹補充,在華遠上課輔班的學童,有將近三分之二的開案比例,這也是他們比起課業更重視「關懷」的原因。

不過,令我們感到好奇的是,為何華遠堅持找大學生而非專業的老師擔任課輔志工,主任說,其實他們並不排斥,只是,即使是專業教師也需要接受他們的訓練,了解華遠的服務理念。

過去有些國小退休老師曾到課輔班參觀,認為華遠經營班級沒有方法,但陳主任說,這就是他們想要的,因為孩子在學校上課八個小時已經很辛苦了,課輔班的兩個小時如果還要符合學校的要求,「那不是慘透了!」主任笑說。

華遠希望課輔班是讓孩子紓解情緒與壓力的地方,在比較友善、沒有歧視的環境獲得陪伴,不致學壞。主任強調,華遠無意變成只重視課業表現的「補習班」,他們將主軸放在孩子的學習動機、自信心和品格上,因為「這些好了之後,其他自然會好。」

華遠認為,比起老師,孩子比較願意與年齡較為相近的大哥哥、大姊姊交心,所以希望由大學生擔任課輔志工。另一方面,主任也說,大學生志工其實也是華遠服務的對象,希望大學生可以在服務過程中學習如何幫助他人,也讓自己獲得正面的影響,像是培養感恩心,或未來在組織家庭的時候多想一些。

「我個人有個夢想,如果這件事可以借助社區的力量,會更好、更簡單。」陳主任認為成長環境非常重要,有了來自社區、社會的關懷,更能夠幫助孩子不學壞,因此華遠長遠的目標,就是希望可以和社區團體合作,以課輔為起點,在社區形成關懷網絡,但主任也笑說:「現階段還不行,不能再給我們社工壓力了。」

志工管理的艱鉅挑戰

「其實一直有開班需求丟給我們,但我現在最擔心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優質的社工和志工。」陳主任說,他們希望每位到各據點服務的志工,都能充分了解華遠的服務理念,因而非常看重志工的訓練,希望能維持課輔班的品質。

華遠的課輔志工人數,每學期大概150位左右,最多會有190位不等,每位志工每周分別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服務,但華遠目前僅有六位專職社工,會計與諮商師都是兼任。志工的管理,遂成了華遠同仁的最大挑戰。

當然,對於華遠在運用志工人力的深入程度,包括如何找到這麼多人,又是如何維繫與志工間的良好互動,也是我們非常好奇且想請教的。在找人一事方面,主任搖了搖頭說:「早期我有答案,現在我沒有答案。」

華遠最近幾年招募志工明顯困難很多,靜茹告訴我們,由於經濟不景氣,很多大學生需要打工籌措生活費,或是會優先考量課業或生涯規劃,不像以往在學校張貼海報就有多人響應。「本來我期待這件事可以變成大學生的『新生活運動』,但就是做不太起來,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要怎麼做。」曾就此事投書社論的主任感嘆地說。

由於來擔任課輔志工的大學生,同樣也是華遠服務的對象,「所以我覺得經營志工這件事是很重要的。」靜茹認為要讓志工找到持續服務的動力和目標,來到華遠,其實就像是在大學裡參加社團,在這裡,可以和社工或其他志工一起聊聊課業或生活上的事,也定期舉辦聚餐活動,交流上課輔帶孩子的經驗。

行動辦公 雲端築起跨據點聯繫網絡

隨著服務對象與範圍的不斷擴展,華遠目前在高雄市區共有八個據點,相當分散,平時各辦公室之間資料的互通有無,原先社工們是直接見面交換,但靜茹說,其實社工都各忙各的,聚在一起的機會不多,這也使得資料交換的工作進行得不太有效率。

我們在與華遠在溝通之後,了解到這樣的需求,便建議各辦公室之間的資料交換可以採用Dropbox之類的雲端儲存空間,並導入雲端行事曆的使用,方便同仁間快速了解其他人的工作事項,讓跨辦公室之間的聯繫更有效率。

關於使用前後的差異,靜茹說,即使不見到面,也可以讓彼此和平時在學校任教的主任,掌握每一位社工的工作進度,像是某個時間點誰去了哪裡、做了什麼,課輔班的孩子有什麼樣的狀況等。

「對我們的管理上有很大的幫助,也幫我減少了一部分的行政負擔。」靜茹笑說,在工作上習慣運用這樣的工具之後,現在也開始會用在生活中,如管理自己的照片、文件等數位資料。

靜茹也說到,雲端存取資料也讓每天奔波各地的社工同仁方便不少,帶著平板就可以隨時在工作空閒時間處理文書工作,利用零碎的時間來消化行政工作量,是最實質的收穫。

雖然主任謙稱Dropbox和行事曆自己還運用得不夠純熟,就算有台平板電腦,可能也只用到了10%的功能而已,但對於華遠未來數位化的規劃還是有很多期許。

「華遠已經走過十五個年頭,長期下來其實累積了相當多的資料,但都散落在各個地方,工作同仁也換了很多批人,真的是時候好好整頓。」主任開玩笑說自己的記性越來越差,所以華遠的下一步,是要將過去累積的資料全部數位化歸檔,並且有系統地分類整理,將資料使用權限設定得清清楚楚,方便日後管理。

不過,靜茹也提到,華遠現在或許欠缺的就是一個負責統籌管理資料的人,她說在啟用Dropbox共用資料夾之後確實幫助不少,但現在大家還是基於自己的習慣使用,還是有很多細節問題有待克服。

「我們很感激胖卡協助這些。」主任說,華遠想做的事情還很多,但如果要繼續走下去,勢必要有系統地發展,或許以後需要聘請專業的資訊人員、組織諮商部門、找到做其他事的社工人力等……,「當然如果這樣全部加起來的話,我們的錢就不夠了(笑)。」

雖然主任說自己其實還搞不太懂這些數位工具的應用,但在總結華遠在工作資料數位化的經驗時,他肯定地說:「以後還是要往這方向發展,事情才有辦法做得成。」在訪談的尾聲,主任很有熱忱地問起行動裝置的操作使用,想更善用自己平板電腦,就從信箱和行事曆開始上手,主任微笑地拍拍說手邊的iPad:「希望我可以多用用它!」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