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 2025 超高齡社會,「無障礙衛浴」與「牙醫到府」提前開跑!/專訪逸彩與牙驛通
本社創團隊與報導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109 年度社會創新實驗中心營運計畫」支持
撰文 /翁嘉瑩(NPOst 特約記者)
在1993 年進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2018 年,已正式轉為高齡社會。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即將在 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年在台 85 歲以上的人口佔老年人口的 10.3% ,2070 年,更將增長至 27.4%!面對人口結構越趨「超高齡」的社會,我們準備好了嗎?
在今年進駐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後簡稱社創中心)的團隊中,同樣關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第 3 項「健康與福祉」的逸彩企業有限公司(後簡稱逸彩)與牙驛通(益康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從生活空間與醫療資源兩方面,提升老齡人口的生活品質。
逸彩於 2014 年開始研發有別於傳統工法的組合式整體衛浴,為不同需求的客群提供客製化服務,協助設置無障礙設施與適合長輩使用的安全設備;成立不到一年的牙驛通,則致力於推廣牙醫到府服務,縮短民眾就診的距離,將政策美意落實到真正有需要的人身上。
偷工不減料,客製化衛浴翦除障礙
逸彩在 1994 年便已創立,以客製化班系服、團體服起家,而後因社會環境改變,開始思考轉型,嘗試短期商業租屋模式。在整修房屋便於出租的過程中,逸彩發現衛浴是裝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若有閃失,可能就會造成嚴重的漏水問題,形成住屋安全的關鍵所在,為此,逸彩創辦人陳重成開始格外關注浴室設計。
逸彩起先從國外進口,將多餘庫存放到網路上拍賣,卻意外發現很多人有類似需求,於是特別增設了衛浴部門,從設計、製造、測試、打樣慢慢摸索,後來成功開發出全程皆由台灣產製的客製化衛浴,如今已推出第六代。
以往的傳統工法,需要先敲開地面,以水泥灌漿製造底座,再使用矽利康或塗膠的防水措施覆蓋,施工期長。使得不論是要翻新或新增衛浴,都是一件大工程。
有鑑於此,逸彩的一大特色,便是改革如此費時耗力的裝修工作,「結構式組裝衛浴」成了逸彩最重要的創新核心,場勘後,待備料完成,只需一天的時間,就能將衛浴設備組裝完成,「偷工而不減料」的工序,也使逸彩在 COVID-19 的疫情中,成為國家防疫隊的一員。
接下了 120 間檢疫房衛浴設備的重責大任,為了在半個月內完成半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陳重成緊急租用廠房、購買設備和機台、調動人力,並將繁雜動作拆解成簡單步驟,讓臨時工也能夠快速上手,大幅提升產能。陳重成談起這件特別的案子,滿是驕傲,除了自豪自身企業所具備的靈活與彈性,也為能協助台灣防疫感到與有榮焉。
除了防疫,也為長照帶來創新可能
而人們對於良好衛浴設備的需求,背後所隱含的,是對浴室環境安全的重視。社會新聞上,在浴室發生意外的憾事頻傳,而隨著時間流逝,人們的生活狀態更動,對於住房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但衛浴環境高昂的變動成本,常使人們在「將就」的情況下,形成安全隱憂。
比方說,年長者不便上下樓,可能會需要在一樓增設衛浴;又或是需要較大的衛浴空間,以便獨自或照護者協助洗澡等,此外,增設扶手與防滑設計通常也是長者所需的標準配備。若乘坐輪椅,則要留意浴廁門口的高低差,設置斜坡以便出入。
種種細節因人而異,為了安全,量身打造,幾乎成為一種必須。對於較需特別照顧的群體,如身心障礙者,逸彩也在促進健康福祉的目標下提出社會方案,如 80 歲以上長輩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的家庭等,都能透過方案得到更友善的福利。
「不專用」的材料概念,助力環保與永續使用
除了改善衛浴設備、提升生活品質,逸彩也嘗試使用永續資源。零件、板材都不是專用材料,方便更換與維護,由於組裝式設計,若有天不再需要衛浴設備,使用者可以將材料拆解重組為櫃子、桌子甚至床鋪。陳重成說,逸彩甚至曾經協助顧客將衛浴改造成青旅的太空艙。
除了從選材著手,商業模式也發揮巧思,目前正在規劃銷售與租賃並行模式的陳重成說,根據消費者的回饋,很多人對逸彩的衛浴設備都是暫時所需。
舉例來說,有些客戶租賃目的是作為營業場所,實際使用只需兩年;也有客戶因意外受傷,僅在短期內需要空間較大的浴室;因為改建原浴廁而需要暫時品來替代等,也是常見情形。對於有臨時性需求或是經濟負擔較重的客群而言,租賃是相對實際的選擇。對於逸彩來說,也十分樂見這樣的循環經濟。
牙醫到府,讓資源抵達真正需要的地方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牙痛除了難忍之外,不少研究期刊指出嚴重者,更可能引發腦炎、肺炎,危及生命。但身處偏鄉,或患有重症、行動不便,卻遭遇口腔問題的人,與牙醫的距離,常比想像更遠。
2012 年起,行政院衛生署將牙醫到府納入健保給付範圍。符合條件的民眾,申請通過後便能獲得牙醫到府的服務,且僅需支付一般門診費用。開辦的第一年,服務人次僅有 30 人,而後除了 2015 年些微下降,需求人數逐年攀升,截至 2018 年,已累計 3475 人次的牙醫到府服務。
到宅牙醫的概念與服務,逐漸普及,然而牙驛通執行長曾暐志指出:「衛福部統計台灣有一百多萬人有這樣的需求,但真正有在做到府服務的牙醫卻很少。」構想固然美好,卻免不了面臨僧多粥少的窘境。
串接牙醫與民眾,填補資源之處,也是服務創新之時
曾暐志針對民眾與牙醫兩個族群,分別說明現行牙醫到府的困境:對民眾而言,資訊不流通,申請行政流程繁雜,使得許多民眾不知道有這項服務可以使用,或因不知道如何申請而打退堂鼓是最大困擾;牙醫則是缺乏支援網絡,難以憑一己之力滿足層層規範,像是取得認定學分、尋覓同行護理師、準備可攜設備等等。
看見這樣的落差,牙驛通開始建立不同橋樑,填補資源,再串接牙醫與民眾之間,嘗試讓醫療服務能夠抵達真正需要的地方。
針對民眾面,牙驛通透過相關協會、公會,向民眾推廣牙醫到府的資訊,並協助處理申請事宜。對於牙醫界,牙驛通則將與有志從事牙醫到府的醫護人員合作,協助舉辦教育訓練課程,擬定到宅服務的標準化流程,並準備相關器械,為牙醫師排除種種行政障礙,讓具有熱忱的牙醫師,能夠全心全力發揮專業。
不以營利為目的,「我們老了也可能用到」
提起創業原因,曾暐志靦腆地說,是由一位在樹林開業的牙醫師,想要推廣牙醫到府服務,找了幾位朋友作股東,而後邀請曾暐志一起成立公司。初衷只是單純想讓政府的美意能夠真正落實,「這件事情很重要,以後我們老了可能都需要用到。」
曾暐志過去在藥局服務,曾有免費送藥到府的工作經驗,服務範圍遍及全台。再加上本身具備行銷廣宣的專長,有豐富的異業合作經驗。對創業始終抱持濃厚興趣的曾暐志,過去曾擔任創業輔導顧問,現正就讀創業管理研究所。
曾暐志表示,他將牙驛通所提供的服務,視為一種回饋社會的方式。牙驛通作為牙醫師與民眾之間的媒介,謹守政府法規推動牙醫到府,並未額外收取民眾任何費用。牙驛通也獲得政府支持,得到獎勵補助,也因而能增加民眾的信賴感。現今牙驛通的首要之務是將服務穩紮穩打地做好。
「我們不是賣商品,我們就是要做好的醫療服務。在整個服務流程中,使用者的體驗、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台灣目前老老照護的型態普遍,陪同就診的舟車勞頓,讓照護者勞心傷神。曾暐志曾耳聞居住於公寓五樓的夫妻,照護者為了陪伴病人看診,背著病人下樓梯,卻因此跌倒、拉傷,而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這也是牙驛通想要解決的迫切問題,當牙醫到府服務成為選項,就能減少民眾在就醫過程中遭遇的阻礙。
視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方式
為了優化服務流程,曾暐志訪談許多牙醫,也跟隨牙醫師進行牙醫到府服務。某次經驗讓曾暐志體會甚深,主要照顧者知道病人牙痛,詢問居家醫療的護理師,才得知有牙醫到府服務;卻因不諳行政程序,不熟悉網路操作,耗費數日才申請成功。牙醫師到場發現病人牙齒已嚴重發炎,若不盡快處理,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
雖然政府規定兩個月才能申請一次牙醫到府服務,但病情危急,無法兩個月後再行複診,牙醫師沒說什麼,卻在幾天後以義診的方式再度到訪,這些細枝末節,讓曾暐志也對牙醫到府的工作有了一些別於商業運作的使命感。其實牙醫到府服務,由於設備所限,僅能從事簡單洗牙、拔牙、塗氟等等基本口腔保養。
然而,除了醫療行為外,牙醫到府更重要的事情,是專業判斷,對不方便就醫的民眾而言,是否需要緊急轉診並進一步治療,避免病情惡化,很可能避免一場勞民傷財的大病,而牙醫師、護理師也能對照護者進行簡單的衛教工作,讓病人得到更妥善的照護。
未來,除了牙醫到府,牙驛通也企圖擴大合作範圍,結合護理師、藥師、營養師、職能治療師,甚至是無障礙空間的單位,讓行動不便的民眾擁有更多醫療資源,以及獲取正確資訊的管道。
面向促進「健康與福祉」的廣泛目標,即將在 2025 年步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是否也能成為「超友善社會」,這些一點一滴的創新嘗試,或許正是生活之所以可愛之故。
延伸閱讀:
不包尿布、不臥床、不約束,「自立支援照顧」成為一場挑戰傳統的社會運動
當全球 1/3 的食物遭浪費,「剩食」,如何變成「勝食」?/專訪格外農品、環意有限公司、幸福食間
責任編輯:樂亞妮
核稿編輯:高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