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稿】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為何是社福勞資對立,政府納涼?
編按:
上週五(3/3)早上,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吳玉琴偕同社會福利總盟理事長陳節如、老人福利協會理事長賴添福,以及勵馨基金會行政處處長曾孟儀召開「社福團體特性與勞基法的衝突與解套記者會」(參考記者會逐字稿),以及吳玉琴委員一篇會後專訪(參考:「我們的社工現在都這麼累?」吳玉琴立委記者會後獨家專訪)刊出後,社會福利(服務)工作者群情沸騰。
本篇為勵馨基金會執行長於記者會後之來稿,強調相關訴求在記者會中並沒有被清楚表達,因此進一步撰文說明。文末同時附上來稿所附之勵馨基金會聲明稿,NPOst 原文刊載。
文/紀惠容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最近因為吳玉琴委員與社會福利總盟召開記者會,引發不少爭議,我必須說,非常遺憾,記者會相關訴求未說明清楚,引致外界誤解,甚至引發社福界自家爭議,卻讓政府在旁邊納涼的局面,這是我們最不樂見的情況。
中途之家原本就是法定服務,政府就應該依照勞基法給足所有人力,而不是只會喊財力不足,不但沒給足人力,也不管生輔員期待不同排班方式的心聲,而讓民間機構背負「剝削勞工、背棄公義」的汙名,這不應是多年承擔社會責任的民間機構,所該承受的後果。
勵馨支持勞基法維護勞權的精神,中途之家生輔員夜間睡覺的待命時間,應該計入工時,而不是發津貼,這是一個不可逆的勞工權益。很遺憾的是,經過社福機構多年的請願、談判之下,檢視目前所有法定服務中途之家的委託縣市,只有一個臺北市政府,願意給足三班人力,其他縣市完全規避法令,置承接機構於風險之中,可笑的是,政府反而擔起糾舉的角色。請問,這是誰違法?誰該被糾舉?誰該被譴責?
但是,即便臺北市如此「大方」,承接機構仍面臨一個困境與風險,就是找不到人力,甚至有機構徵求一年仍是空缺找不到人。為什麼?因為現代人鮮少願意做三班制的工作,那是一個疲於奔命上下班的工作之外,還要輪值打亂生理時鐘的花花班,對健康影響極大,在勞工意識高漲的今天,請問有誰願意?
勵馨曾做過生輔員的心聲調查,在勞基法一例一休,總工時不變,夜間睡覺待命時間計入工時的條件之下,她們願意做二休二或三或四(連做 16 小時,休 16 或 24 或 32 小時),這樣才有充分休息時間,這是她們的心聲,不是機構要剝削勞工,延長工時。勵馨建議立法院儘速召開公聽會,聽聽生輔員的心聲。
勵馨長期以來支持社工工會,對於工會的主張,願意一起研議解套,同時,勵馨也鼓勵兒少安置機構生輔員籌組工會,一起鞭策社福產業提升,攜手合作,共同尋求解決之道,要求政府給合理的勞動條件,才能讓社會更理解支持社福產業,這才是臺灣之福。
在臺灣面臨家庭崩解、老化、少子化的今天,社福產業必須提升,國家更該負起應有的角色與責任,檢視社福資源、重新分配政府資源,更多挹注至社福產業,而非要求天使般的社工不斷犧牲奉獻,或剝削民間機構付出,消費機構使命。
勵馨基金會聲明
最近因為吳玉琴立委與社會福利總盟召開記者會,引發社福界自家爭議,卻讓政府在旁邊納涼,勵馨感到非常遺憾,因此勵馨今天特別發出以下聲明稿,以澄清外界爭議:
一、政府常以財力不足為由未給足人力:
中途之家原本就是法定服務,政府應該依照勞基法給足所有人力,然而現今政府卻經常以財力不足為由而未給足人力,也不管生輔員期待不同排班方式的心聲,而讓民間機構背負「剝削勞工、背棄公義」的汙名,這不應是多年承擔社會責任的民間機構,所該承受的後果。但是,即便台北市如此「大方」,承接機構仍面臨找不到人力的困境與風險,甚至有機構徵求一年仍是空缺找不到人。因為現在鮮少有人願意做三班制的工作,除了必須疲於奔命上下班,還要輪值打亂生理時鐘,對健康影響極大。在勞工意識高漲的今天,請問有誰願意?
二、生輔員主張做長休長:
勵馨曾做過生輔員的心聲調查,在勞基法總工時不變,夜間睡覺待命時間計入工時的條件之下,她們傾向於一次連續工作較長時數,也才能擁有較長的連續休息時間,這樣才能獲得充分休息,這是她們的心聲,不是機構要剝削勞工,延長工時。勵馨建議立法院儘速召開公聽會,傾聽生輔員的心聲。
三、勵馨支持勞基法維護勞權的精神:
中途之家生輔員夜間睡覺的待命時間,應該計入工時,而不是發津貼,這是一個不可逆的勞工權益。很遺憾的是,經過社福機構多年的請願、談判,檢視目前所有法定服務中途之家的委託縣市,只有一個台北市政府,願意給足三班人力,其他縣市完全規避法令,置承接機構於違法的風險之中。因此,政府才是該被譴責的對象。
四、勵馨鼓勵兒少安置機構生輔員籌組工會:
勵馨長期以來支持社工工會,對於工會的主張,願意一起研議解套,同時,勵馨也鼓勵兒少安置機構生輔員籌組工會,一起鞭策社福產業提升,攜手合作,共同尋求解決之道,要求政府給予合理的勞動條件,才能讓社會更理解支持社福產業,這才是台灣之福。
五、政府應挹注更多資源至社福產業
在臺灣面臨家庭崩解、老化、少子化的今天,社福產業必須提升,國家更該負起應有的角色與責任,檢視社福資源,將更多政府資源挹注至社福產業,而非要求天使般的社工不斷犧牲奉獻,或剝削民間機構付出,消費機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