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士瑩專欄【阿北私會所】庇護工場的鳳梨酥竟然是代工廠買來的,我被騙了嗎?

 

編按

NPOst 邀請資深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阿北,每週六晚上隔空問診(大誤),回答關於非營利工作領域的問題。無論你是志工、NPO/NGO 工作者、捐款人、有志投身公益者,都可以來填表單問問題喔!褚阿北每週將抽出 1-3 個不等的問題來回答,現在就來舉手發問吧!

特別聲明:本文圖片每一張都標示為「示意圖」,意即只是示意,並非文中所指之組織,與文中所指無關。

天真的善心人:

阿北,我這幾年逢年過節都固定跟一個社福團體買鳳梨酥,也都鼓勵同事、朋友跟他們購買,雖然他們賣的價錢比較貴,口味也沒有很特別,但因為是做善事,所以覺得沒關係。他們每個月生意很好,據說都有 100 萬元的業績。

可是最近我才知道,原來這家社福機構所謂的「庇護工場」,根本沒有自己做鳳梨酥,只是把從代工工廠買來的鳳梨酥放進他們自己的包裝盒而已,讓我有種被騙的感覺。

這也就算了,我聽朋友說,他一個在這個社福團體工作的朋友抱怨,就算賣一百多萬的鳳梨酥,利潤竟然還不夠請老師教一個肯納症(自閉症)患者學會騎自行車,這會不會太誇張?阿北,我被騙了嗎?

世故的褚阿北: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不知道社福團體為何就算賣 100 多萬的鳳梨酥,也不夠教一個肯納症患者騎自行車?

第一,因為你沒做過生意,缺乏成本概念,不知道賣鳳梨酥利潤多少。

第二,因為你很幸運,不了解精障跟身障者的困難。所以你不知道為什麼庇護工場往往缺乏效率,也不知道他們的學習成本。

阿北主頁

社福團體的宗旨,本來就不是做鳳梨酥

代工的鳳梨酥,利潤大概只有一成左右。

所以如果一個月賣掉 5000 盒、每盒訂價 200 元的鳳梨酥,表面上雖然有 100 萬元的進帳,但實際利潤只有 10 萬元左右。

或許你會說「社福團體要賣鳳梨酥,為什麼不自己做?這樣利潤就會增加了,不是嗎?」

但你可知道,一個社福團體如果要自己做鳳梨酥,前期必須投資多少錢,購買烘焙設備、開模、租用場地、申請食品工廠的牌照、採購原料、聘請專業人事管理……才能符合法律對製造食品的規定?

我不是專家,但如果以一家麵包店的基本規模來想像的話,借用網路上看到的數字,先期投資就要超過 200 萬,接下來每個月的固定成本差不多要 33 萬元,也就是一年 400 萬元左右。

示意圖來源:https://youtu.be/5611esvHDOE(僅為示意圖,與文中所指組織無關)

示意圖來源:https://youtu.be/5611esvHDOE(僅為示意圖,與文中所指組織無關)

社福團體為什麼要賣鳳梨酥?一是為了增加收入,二是為了增加工作機會。

但這 2 個原因,社福團體都很難理直氣壯。

如果為了增加收入而必須先籌措第一年營運所需的 600 萬元,對於小型的社福團體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真的能夠快速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嗎?

如果是為了增加身障者、精障者或其他弱勢族群的工作機會,必須考慮不同的障別,工作效率可能不會跟一般人相同。尤其是精障的團體,無法保證病友可以每天穩定上班,也不能保證有固定的產量。在這種情況下,若為了應付源源不絕的訂單,勢必不能全部依賴機構的服務對象,而必須另外聘請熟手或全職員工,才有可能如期交貨。

示意圖來源:https://goo.gl/jkrnqo

示意圖來源:https://goo.gl/jkrnqo(僅為示意圖,與文中所指組織無關)

所以,如果以「職能治療」的角度來看,希望藉著使用「有目的性的活動」來治療或協助生理、心理、發展障礙或社會功能上有障礙的人,使他們能獲得最大的生活獨立性,當然有重大的意義。但如果單純從增加就業機會→創造經濟規模的角度來看,是非常有限的。

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鳳梨酥」到底跟社福團體有什麼直接關係?不要鳳梨酥可不可以是綠豆椪?不賣月餅的話,賣太陽餅有比較好嗎?直接賣鳳梨不行嗎?如果社福團體的宗旨,跟鳳梨根本沒有關連,為什麼非做鳳梨酥不可?

臺灣的社福團體很愛賣月餅、賣鳳梨酥,就像美國的女童軍賣餅乾,本來就只是眾多募款管道的方法之一,無論是自己做的還是代工的,其實對於贊助者、消費者來說,都不應該是重點。只要認為這是有價值的、值得鼓勵的,就用消費來表示支持;不認同的話,就不要消費。整件事沒有那麼複雜。

示意圖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m/pin/465559680199615362/

示意圖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m/pin/465559680199615362/(僅為示意圖,與文中所指組織無關)

教肯納症患者騎自行車,成本很低嗎?

就算賺錢這麼難,賣 100 萬元的鳳梨酥,才能為機構賺進 10 萬元的工作費用,然而這 10 萬元,難道不夠一個機構請老師來教肯納者患者騎自行車嗎?

讓一個肯納症患者,每天 8 個小時坐在廚房做鳳梨酥比較「困難」,學會騎腳踏車比較「容易」。真的是這樣嗎?

我特別請教了某一個肯納症基金會的執行長,為什麼 10 萬元竟然不夠一個肯納症患者學會騎腳踏車,執行長解釋:

買一臺腳踏車雖然不到  1 萬元,但是肯納症患者可能要持續花一年才學得會騎腳踏車,需要請一個特教老師擔任家教固定來教導,每個月的家教費以 1 萬元來算的話,一年就要 12 萬元。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有 13 萬元的預算,才能讓一個肯納症患者學會騎腳踏車一年,且一年後還是學不會的可能性也非常高,但這是無法預期的。

美國的社福體系,會提供亞斯伯格以及其他肯納症成人免費的駕駛課程,我身邊就有一位母親,說到她兒子在美國如何花了一年多,終於考上摩托車駕照時,淚流滿面:「我從來沒有想到,他有一天會有自己行動的能力。」

美國有 3/4 的人口可以自己開車,但是肯納症患者只有 1/4 能夠開車,而且還有很多自我設限,比如說拒絕在晚上開車,或是不開上高速公路等。即使如此,能夠獨立行動,無論是騎腳踏車、摩托車,還是開車,對於減輕肯納症家人接送的負擔,以及肯納症患者自己的信心建立,都有極大的意義。這 13 萬元是否「划算」,不是其他沒有親身面對的人能夠置喙的。

示意圖來源:http://www.runningforautism.com/

示意圖來源:http://www.runningforautism.com/(僅為示意圖,與文中所指組織無關)

別當社福奧客

如果你相信一個社福團體,願意用商業機制來減少對大眾捐款的經濟依賴,相信這是件對的事,那麼無論是工廠代工的鳳梨酥,還是自製的窯燒藝術玻璃創作,只要喜歡、有需要,不用想太多,就買吧!如果你認為花 13 萬讓一個成年人擁有獨立行動的自由是值得的,就支持吧!

如果覺得賣鳳梨酥不對,但他們做的計畫很對,難道不能直接捐款嗎?明明捨不得直接捐款,覺得換看得見、摸得著的鳳梨酥比較划算,卻又嫌東嫌西,這樣真的會顯得很討人厭啊!

褚士瑩

褚士瑩,資深 NGO 工作者阿北,年近沒有半百,打交道的公益組織超過百餘,喜歡胡搞,語不驚人死不休,從來不怕吵架。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