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飯,不只為了飽足/專訪至善基金會越南助學計畫

 

在越南廣治省,營養午餐不只是一頓飯而已。

4 歲的胡文梅因為營養不良,個頭長得比臺灣 2 歲的孩子還小。他瘦小的母親胡文芳今年 20 歲,16 歲結婚,除了文梅,她還有一個不滿 2 歲的兒子。胡文芳和同樣瘦小的年輕丈夫、兒子,以及夫家的其他成員一家 13 口,住在一個連屋頂都遮不滿、毫無隔間隱私的破舊高架屋裡,每天下田,靠著種地瓜為生。地瓜每幾個月收成一次,胡文芳會走 2 個小時到市場,換一些魚肉回家。

這是廣治省偏鄉少數民族的常態。他們日日以白米、粗鹽和青菜裹腹,偶爾吃點魚肉,整個村子裡有 7 成是貧戶。胡文芳最大的心願,就是 2 個孩子以後有辦法可以上大學,找到好工作。她家裡年長一點的小孩,最大的夢想是去做電工。

圖/4 歲的胡文梅坐在父親懷裡,右前方為母親胡文芳

圖/胡文芳(右紅衣)

1986 年,越南政府通過改革開放新政(Doi Moi),轉眼 30 年過去,臺灣已成越南最大外資國,越南人在臺灣是僅次於印尼的第 2 大外籍人口。臺灣人或許對對越南食物並不陌生,但極可能因著近日台塑河靜煉鋼廠汙染事件之故,才聽見更多來自越南的聲音。

台塑鋼廠與新政府上月(9/5)啟動的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反映的是臺灣看待越南的扁平角度,著重在勞資關係與企業投資。然而就在同樣受鋼廠廢水影響的越南廣治省,有另一群臺灣人,卻默默在做著扶貧助學計畫。

圖/胡文芳一家 13 口,住在這間破舊屋子裡

圖/胡文芳一家 13 口,住在這間破舊屋子裡

廣治省達克隆縣是越南最貧窮的地區之一。廣治省位於越南中部,過去曾是越南「抗美救國戰爭」(也就是美國所稱的「越戰」)中長達 20 年的主戰場。戰後,大量的地雷、詭雷和橙劑遺毒,導致中部發展遲緩,使得居民貧困,資源匱乏,基礎建設落後。

孤兒院在這樣的背景下叢生,許多父母無法負擔家計,也將孩子往院裡送。臺灣至善基金會在越南看到許多孩子被迫離家,在機構式的管理下缺乏陪伴,決心引入與在地社區結合的越南貧童助學計畫。

(圖片來源:至善基金會提供)

(圖片來源:至善基金會提供)

賦權在地,永續自立

跨越國境的國際援助,近年開始受到多方學者挑戰,認為像臺灣這樣有能力的國家,到發展中國家去「援助」,未必是助人,在長期單方面的給予之下,反而剝奪了弱勢者自我發展的機會。然而,至善的援助計畫卻不以永久外援為前提,反而積極拉進社區力量,以 2 年為期逐步退場,除了少數的補助,其餘全權交由在地社區自行發展。

這些計畫以硬體建設、營養午餐與營養改善(豆漿計畫)3 大部分為主。然而這些都只是「方法」,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孩童就學率。根據越南兒童基金會統計,如今越南 3-5 歲的孩子,還有 60% 沒有機會上學。「我們一開始考察,發現孩子怎麼都沒上學,逐一家訪後,才發現校舍破舊、偏遠、學校沒東西吃,且孩子們營養不良。」至善基金會越南幼兒計畫專員黎氏若端說。 

破舊的校舍,原本每逢雨季便經常淹水,水深可達一個孩童高,每每因此而被迫停課。且許多校舍是借用社區活動中心等地方,經常必須挪作他用,安全性、大小、空間等也不符規範,令家長們擔憂,不放心送孩子到學校。

圖/至善基金會協助新建的校舍

圖/至善基金會協助新建的校舍

「我們考察後發現,幼兒園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我們量力而為,從 2004 年考察至今,在中部地區陸續蓋了 18 所。新建的幼兒園會有廚房,校舍和老師的會議空間。」至善基會會執行長洪智杰說:「社區發展的重點,就是『參與』和『透明』。我們從一開始就跟縣政府接觸,由他們提供土地,並由社區自籌 2-3 成的經費,其餘我們負擔。我們從設計圖開始,就會充分與社區討論,確認他們的需求,所有細節都公開透明。」

「我們也都跟社區說得很清楚,2 年後,這些幼兒園都要全權交由社區自行管理營運。有需要的話,我們只會補助一點點的營養午餐經費,以及每年一次的教師訓練和孩童健康檢查。」

DSC04078

一頓飯讓孩子專心上課、父母安心工作

在這裡,營養午餐是把孩子留在學校裡的最大動力。越南縣立學校不提供午餐,父母和學校也無設備讓孩子能帶得了便當。偏遠地區的孩子們到了中午,經常又得走一公里的路回家吃一頓白飯拌青菜,吃完飯自然也就不再回學校去了。

這每頓相當於 8 元臺幣的營養午餐計畫實施後,像胡文芳這樣的母親,終於可以放心下田,把孩子交給學校,胡文梅也能好好待在學校一整天,完成下午的課。許多比胡文梅更貧窮的孩子,平日在家裡只能吃早晚 2 餐,如今也都開心上學,就為了中午那一頓好吃又飽足的午飯。這樣的孩子在達克隆約有 1200 個,他們的父母則提供木材或白米,合力讓孩子在學校吃得飽。

DSC03983

圖/至善供應的營養午餐,讓孩子就學率提升、父母安心工作

圖/至善供應的營養午餐,讓孩子就學率提升、父母安心工作

豆漿供應,給孩子讀書的力氣

教育是脫貧的金鑰,但營養不良是教育的大敵,已經有無數嚴謹的討論,證明營養不良對幼兒的學習能力與未來發展影響深遠,且 5 歲前後正是孩童發育與智力成長的黃金階段,但廣治省偏遠地區卻有約 80-90% 的孩子營養不良。為了提升孩童就學意願與能力,讓孩子們順利接軌小學,並且讓像胡文芳這樣的父母更有時間去工作,提升全家收入,至善除了為孩童興建學校、供應營養午餐,更進一步提供豆漿,以克服營養不良問題。

同樣在越南中部,順化省的黎天寶也是豆漿計畫的受惠孩童。天寶有個 37 歲、罹患精神疾患的母親,有嚴重的溝通障礙,還曾將天寶遺留在路上而不自知,天寶的父親在 6 年前離棄他們母子。天寶自幼靠著年近 70 的外公外婆下田、賣小點心將其撫養長大,對外婆有著深厚的情感。

圖/至善提供的豆漿機與原料

圖/至善提供的豆漿機與原料

圖/廚工每天 6 點到學校,準備豆漿

圖/廚工每天 6 點到學校,準備豆漿

家訪時,外婆說到家裡的狀況,紅了雙眼,卻萬分感謝至善相助。豆漿計畫最初也由臺灣的彰化基督教醫院指導而成。豆漿在越南是營養價值極高又極便宜的東西。一公斤的白糖加上一公斤的黃豆,可以讓 40 個像天寶這樣的小朋友飽足一杯,卻只要 1.5 美金。至善從 2012 年開始提供磨豆機、原料、廚工和廚工的指導及車馬費,讓超過 4500 個孩子每天一杯,再加上每週 2-3 次的豆渣餅,透過每學期初和學期末的身高體重量測及全國平均值比較,顯見已將營養不良率人數占比降低 5%,在偏遠地區的達克隆,甚至降低了 30%

圖/黃豆渣做成的豆渣餅,小朋友每週吃 2-3 次

圖/黃豆渣做成的豆渣餅,小朋友每週吃 2-3 次

國際援助是臺灣的軟實力,像至善基金會這樣的援外團體其實並不少。然而,非邦交國的援助發展計畫,通常只能靠民間小額捐款來支持,偏偏教育扶助又必須是長期計畫。十幾年來,至善每年都有許多興建中的、服務中的和已結案追蹤的幼兒計畫要經營,成效已然卓著。如今也有些過去受過幫助的孩子,上了大學主動來捐款、擔任實習生,靠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

「相較於越南,臺灣還是發展較好的國家。我們希望能做到大愛無國界,人類都能互助。」洪智杰懇切的說:「誠摯邀請臺灣的朋友,一起來支持越南幼照計畫。」


(本篇報導由 NPOst 赴越南採訪,至善基金會贊助)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