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貝殼放大公益專案經理林苡秀:說一個好故事,是群眾募資最重要的心法
名稱:桃園 NPO 知識學院──105 年桃園市非營利組研習訓練
日期:南桃園場/10 月 6 日(四)
時間:12:40-17:00
地點:南桃園場/松鶴會館 3 樓
指導單位:桃園市政府、桃園市議會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社會局、桃園市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
承辦單位:ADCT 社團法人台灣數位文化協會
講者:林苡秀|貝殼放大公益專案經理
主題:NPO 群眾募資心法
文/楊亞璇
近年來群眾募資興起,臺灣的募資平臺密度全世界最高,累積了不少募資成功的案例,像是反服貿的紐約時報頭版廣告、齊柏林的《看見台灣》露天首映會等,都是靠群眾募資完成,可以看出其力量不容小覷。貝殼放大為臺灣首家群眾募資顧問公司,公益專案經理林苡秀協助過無數募資專案,特別前來分享群眾募資祕訣。
從「鉅細靡遺」到「不明覺厲」
「你還記得教授叫什麼嗎?」
「你知道為什麼要發射火箭嗎?」
林苡秀播放了一支 ARRC 前瞻火箭的宣傳片,影像與配樂的搭配震撼人心,但看完之後問起細節,現場竟無人記得。
「可是你感受到他們的熱血嗎?」全場卻一致點頭。林苡秀強調,說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種, 可以鉅細靡遺描述一個計畫的源起與細節,也可以像這支影片「不明覺厲」的概念一樣──看完影片雖然還什麼都不了解,但是就覺得很厲害。這樣的影片激起大家的共鳴,讓觀者熱血沸騰,是有力的宣傳手法。
一個好編輯會把時間花在標題上
我們活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一天會接收無數龐雜的資訊,但相對的也錯過很多資訊,因此標題顯得格外重要。好的標題才能吸引人點進去了解更多,林苡秀認為,應該多花心思在標題上,她列舉一些標題,例如「迪士尼公主不為人知的 57 個小秘密」引發人的好奇心;「『35 歲你還窮,活該你窮』馬雲說的!」除了是名人說話之外,還讓 35 歲左右或即將 35 歲的族群不得不點進去,這種指涉一群人的標題可以鎖定讀者,因此很多內容農場的標題都可以參考。
林苡秀分享後,由 4 位有集資經驗的組長帶領大家討論、交流各自經驗。組長分別為兒少組長社團法人臺灣兒童少年希望協會副秘書長李青璇、銀髮組長財團法人新北市大樹社會福利基金會企劃長常繼步、社區組長中原建築 52 屆畢業班總召集人張德晟、藝文組長桃園藝文陣線理事長劉醇遠。
建立連結,產生認同
當一個組織做的事不會直接影響到捐款人時,如何讓他們願意捐款?張德晟認為,讓捐款者站在組織的角度很重要,讓他們認同好的事情,提案就要讓他們有一樣的想法,才會讓人願意捐款。他以自己活化社區的經驗為例,他們在募資過程中引導大眾思考自己的社區,試圖讓他們身歷其境,想像「如果發生在自己的社區怎麼辦?」以此拉出連結。
張德晟坦言,有時候組織不會把收受益對象講得太明顯,讓人覺得好像與自己無關,因此可以把焦點放在更大的願景與背後意義上。不過也要視情況。有時候則要凸顯受益對象,拉出同情的心理,因為有些對象是社會共同關懷與關注的。
等一個說故事的人
「現在年輕的企業家容易受影片感動,所以我們正在籌措經費拍募款影片,希望能吸引他們投資。可是我們缺乏說故事的能力,吸引不了群眾募資,也沒經費請專門的人去做。之前有找年輕導演拍微電影,要 30 萬!我們實在拿不出來。」資源缺乏是在場的大哥大家姊共同的問題,劉醇遠建議,若沒有錢請人,可請講師上課,幫助協進會成員提升編輯能力,改善影片的架構。大家都明白,宣傳與推廣非常重要,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要如何找到方法應對,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