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離開之後?「D4SG 資料英雄計畫」,以社會影響力延續資料的生命力

圖/Franki Chamaki @ unsplash

 

文/洪玉盈  NPOst 特約記者

g0v 零時政府 於 2018 年 10 月 5 日到 10 月 7 日舉行零時政府高峰會,其中一個分場《對社會好的資料:什麼才是對的配方?》無疑是一場民間、地方與中央的自我叩問。無論是借力「 D4SG 資料英雄計畫」(以下簡稱「D4SG」) 、拉近法律距離的法律扶助基金會(以下簡稱「法扶」)、藉此輔助社工運作的北市社會局,或者猶在觀望官方、民間與產業 3 方整合的「政府開放資料平臺」,都在等待資料開放的下一步,是否能作為訂定政策的依據,具體落實公共服務?

D4SG 的英雄「主意」

自 2015 年開始,由《智庫驅動》(以下簡稱「DSP」)所發起的 D4SG,以媒合平臺的方式協助許多政府機關及 NGO 團體改善營運現況和災變預防。支撐這個公益計畫的背後是一群來自民間的資訊英雄,DSP 執行長劉嘉凱表示:「英雄們會從提案中選擇有興趣的題目,以 3 個月完成一個專案的方式進行。」  D4SG 挑選專案的標準以可行性、可複製性和影響力為考量,審查十分嚴格:「3 個月內有成功的機會、內容有現成的資料且企畫獲得內部中高階主管支持,題目又要能創造社會影響力,運作成果能否複製到相似的單位更是重要考量。」(參考:2018 年會搶鮮爆:集結一群「有愛」的資料分析師,D4SG 引爆公益領域資料革命

劉嘉凱舉高雄市消防局所提案的「火災預防」為例,要降低火災的發生,得先確保居家的消防結構是否安全。過去消防局亂槍打鳥式的居家訪視,4 家只有一家需作消防改善,命中率只有 26%。但依循 D4SG 整合災變資料後所製作的預測模型和風險地圖再作訪視宣導,命中率可達 8 成,劉嘉凱說:「2 個月前我遇到科長,他表示火災數量已明顯下降。」

法扶的新嘗試:數據縮短法律距離了嗎?

在 2018 年 6 月總統盃社會創新黑客松競賽中,從 100 支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的 5 支團隊,就有 3 隊是 D4SG 的「畢業校友」,其一的「法扶-如虎添翼隊」便是以數據分析建構出人口覆蓋率的互動地圖,指出「弱勢民眾在哪裡」以縮短「法律的距離」。

法扶副執行長林聰賢發現,新北市政府登記在案的中低收入戶者,來法扶做申請的並不多,「似乎我們過去只著眼在怎麼做,卻沒有真正去接觸申請人的面貌。」於是,法扶開始將內部和外部的資料做比對,得出全國 23 個分會的案件覆蓋率有多少,各分會做了哪些事以及其占比是否達成平均值,並從最常接觸的法律案件類型反推指派的律師需具備哪些專長。

法扶副執行長林聰賢 (圖/g0v Summit 2018 紀錄組

「我們發現,在弱勢族群中最普遍受到的就是民法詐騙,尤其與財產爭議有關,或是涉及毒品的刑事案件。」林聰賢表示,過去法扶認為「在地化」的推行交由各分會最為適切,但數據化後便可由總會下達參考指令:「數據中顯示,六都裡面以臺南民眾主動提告的占比最高,非六都中的花蓮和苗栗比例極低。」假定以提告作為具有法律意識的展現,林聰賢認為,這和都市的人口結構及教育程度有關。

在社會創新黑客松競賽中,「法扶 -如虎添翼隊」也將議題聚焦在「老人資源分配」於互動地圖上的運用,亦即以老人移動的便利性為重要思考,「用最少的時間聚集最多的人口」。於是,法扶和新北市政府的文康活動車合作,讓律師站到最前線,把案件帶回來,「一臺要價 300 萬、可以唱卡拉 OK 的車子,讓所有老人全部跑來!」

讓林聰賢狐疑的是,「民眾明明就有(法律)問題,(在這之前)怎麼不覺得這是問題呢?」他也提到,政府單位有法律巡迴服務車、新住民服務車,法扶全國有 3000 多名律師,這些公私部門的資源應該整合。法扶目前也致力將數據分析開放給學術單位,並以數據分析為基礎,派遣研究員深入地方做田野調查,使決策更貼近民眾。

圖/Kevin Ku @ unsplash

北市社會局的數據冒險:脫貧還是空瓶?

有別於林聰賢陳述法扶與 D4SG 合作的後續效應,北市社會局綜合企畫科科長蕭舒云著重的是和 D4SG 提案的動機與心路歷程。提及她在社會救助科科長任內,從一場期末發表聽聞新北市社會局與 D4SG 的合作,發現原來社會工作者的個案也能透過數據分析討論!熱血沸騰的她隔日即與同仁召開會議、盤點問題,在備妥資料後向 D4SG 遞出「脫貧計畫」專案。

「長期以來,我們累積了大量的個案數據,卻無從一一追蹤他們是否順利脫貧。」蕭舒云的提案動機,通過了 D4SG 嚴格的篩選,開始與資料英雄們展開為期 3 個月密集地溝通,在中低收入的審查定義上做了許多闡釋,最終產出了一個「脫貧潛能預測模組」。她表示:「起初我希望能作成一個計算機,只要設定好最低生活費基準,輸入個人項目之後就能算出潛能。」但礙於專案執行時間有 3 個月的限度,她改為再次收整內部資源,重新向 D4SG 尋求協助,後來更以此入圍了由聯發科技所主辦的「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的初賽,現正如火如荼地建置一個訪視流程的 App ,讓蕭舒云的計算機夢想繼續延伸。

2018 年下半年,蕭舒云再以「經濟弱勢者就業市場」為主題遞出專案,10 月 28 日將有成果發表。她形容與 D4SG 的合作使人上癮,不僅成果能被複製運用,亦能回饋到內部使流程改善。她更因此學習到,「在建置系統前,就得先判別這些資料未來是否還能再繼續被分析與運用。」她和同仁都從投案的經驗中,意識到不應讓資料成為無用的數位廢棄物

臺北市社會局綜合企劃科科長蕭舒云 (圖/g0v Summit 2018 紀錄組)

政府開放資料平臺:Open Data 之前先 Open Mind

法扶和社會局同樣以社會弱勢為服務對象,處理「人」的問題;而作為公部門幕僚單位的行政院科技會報,涉及的則是舉國上下的民生,面對的是政策的走向。科技會報執行祕書蔡政宏表示,臺灣自 2013 年以來開始設立「政府開放資料平臺」,但真正成立「政府開放資料小組」、鼓勵各機關將資料彙整運用,卻直至 2015 年才有所進展。早期臺灣在國際上 Open Data 的表現是以「量」取勝,曾獲選為英國 Global Open Data Index 評比第一名,是近年才開始強化資料的品質與運用。

就蔡政宏的觀察,Open Data 的使用者有一大部分是相關產業界,另外才是 NGO 和一般民眾。比方傳統零售業者和交通運輸業者,很需要透過政府的 Open Data 來完成最佳的資源配給,「當開發者端與應用端擁有良好環境時,就能觸發許多應用 Data。」蔡政宏提到資源分配得考量供需之間的媒合,「Data 應用所展現的成果若要長期營運,得有商業模式作為參考,業者才能從中受益。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蔡政宏以宏觀的角度表示,「政府開放資料平臺」要遍地開花且走向國際 Open Data 的標準格式,亟需產業的參與。他提及自己本在臺大任教,因緣際會來到科技會報,本身並不是公務員,他不諱言「在促成與民間合作的過程中,『改變公部門的文化』是最困難的。」

劉嘉凱最後表示,D4SG 的提案人將成果帶回組織後,有些會回頭重新檢視組織的資料品質,也有的因此調整內部工作流程。然而,3 個月的專案結束後,資料還有生命嗎?如何讓計畫永續發展,讓資料能不斷產生社會影響,不僅是提案人下一步的關切,亦是 D4SG 不間斷的自我省思。


延伸閱讀:

百萬群募打造民間版開放資料平臺,全民監督抓出空汙兇手

2018 年會搶鮮爆:集結一群「有愛」的資料分析師,D4SG 引爆公益領域資料革命

看 D4SG 謝宗震心中的公益創新規模化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