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士瑩專欄【阿北私會所】要追的議題太多了,到底該如何關心世界?

0
圖片/flyingV 官網截圖

 

編按

NPOst 邀請資深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阿北,每週六晚上隔空問診(大誤),回答關於非營利工作領域的問題。無論你是志工、NPO/NGO 工作者、捐款人、有志投身公益者,都可以來填表單問問題喔!褚阿北每週將抽出 1-3 個不等的問題來回答,現在就來舉手發問吧!

困惑的大學生:

NGO 領域有那麼多的議題,從改善貧困到教育,從環境議題到男女平權,好像每一個都很值得關心,問題是如果什麼都關心的話,根本關心不完,而且我覺得自己能力有限,到底應該怎麼選擇該關心什麼、關心多少?

什麼都分得很清楚的褚阿北:

「把慈善當作專業」跟「透過慈善覺得自己是好人」,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事。

阿北主頁

當網路變成像一串鑰匙般可以隨身攜帶的時候,「做好人」似乎變得太簡單,我們可以隨時到任何一個國際慈善募款入口網站,按照受歡迎度,或是地區,像在超級市場逛一行一行的貨架那樣,觀賞架上陳列著各式各樣待價而沽的不幸,選擇動物、藝術、文化、兒童、氣候變遷、民主與治理、災後籌建、經濟發展、教育、環境、健康醫療、人權、人道救援、饑荒、微型貸款、科技、運動、女性……喜歡的就放進購物車裡。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以地區別來「選購」世界各地的災難,非洲、亞洲、大洋洲、歐洲與俄羅斯、中東、北美、中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區,意思就是說,如果今天正巧特別關心緬甸的話,網站上就有十數種不同的計畫讓我隨意選擇捐助。

關心時事的話,也可以像商店推出本週精選商品那樣,專門挑選現在新聞上正熱門的話題,像是救助敘利亞的難民,幫助菲律賓颱風後的重建,日本東北地區海嘯後的復原工作,無論多麼巨大的災難,只要有 10 美金,相當於 300 元臺幣,任何人都可以下單「選購」一個計畫,立即享受作為一個「好人」的感受。

f

圖片來源/www.globalgiving.org

我一直覺得,這種超級市場風格的慈善募款計畫,門檻太低,造成一個誤解,好像只要每個人掏出 10 元美金,有了錢世界上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這種態度讓像我這樣的專業工作者,喜憂參半。

反過來說,當災難變成商品化的時候,也有像 flyingV 這樣在臺灣向群眾募集資金的群眾募資計畫。表面上很類似,拿出 100 元臺幣就可以參與,卻有本質上的差異。

因為提案者站在商業效率的立場,公開自己的募資計畫,並提供相應的回饋吸引群眾贊助,以獲得足夠的計畫和支持者與執行費用,就像在網站上說明的:

產品設計者能預先掌握生產量,有效降低開模、庫存的負擔;非產品的提案者則可以直接向支持者募取資金,讓計畫順利執行、並得到即時的建議。除了資金,在集中各領域使用者的群眾募資平臺上揭載專案,過程中也能達到推廣、宣傳和行銷專案的效果。

既不是逛災難超市購買好人卡,也不是當創投尋找下一個臉書或下一隻寶可夢。

目前臺灣的群眾募資,因為法令限制,將贊助者投入的資金都視為捐贈,贊助者投入資金後,可以獲得提案者承諾的回饋,這屬於「附條件式的捐贈」,但在一些國家,也有接近創投的群眾募資平臺,創業者透過群眾籌資,以債權性質或股權性質呈現。flyingV 目前為止不僅是臺灣最大的募資平臺,也是全世界第一個與主管單位(金管會櫃買中心)簽訂合作的群眾集資平臺。

_______-07

圖片來源:http://crowdwatch.tw/reports/829

募款跟集資,這兩種表面上都是募集金錢完成夢想的方式,對我來說,卻有一個很重大的區別,那就是「回饋」這兩個字。好人、行善是一種主觀的感受,但實質的回饋,則是一種商品、一份承諾,和一種無可諉卸的責任。作為一個 NGO 人,我羨慕 flyingV 能堅持把對支持者的回饋,在設計階段就放進夢想者的心裡,採 All or nothing(未達募資目標則全額退還)的制度,也提醒提案人不能夠中途七折八扣、便宜行事。

議題的關注,與其注重廣度,不如注重深度。

真的想要當好人,就請把幫助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件事,看成一種專業,而不是在有罪惡感的時候,精明地比較 CP 值後,用最低廉的價格購買到最亮的光環。

真正的關愛,不會是觀音菩薩的楊枝甘露,到處都來一滴,灑得越廣越好,而是能不能對自己真正關注的一兩個議題負責持續不懈,並且把每一件決定開始關心的事情,關注到底,變成生命中理所當然的一部分,這才是學習成為一個真正「好人」的養成之路。

作者介紹

褚士瑩

褚士瑩,資深 NGO 工作者阿北,年近沒有半百,打交道的公益組織超過百餘,喜歡胡搞,語不驚人死不休,從來不怕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