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衛福部官員,究竟什麼來頭?/談衛福部長林奏延

0

 

 

編按:

內閣改組對眾多非營利組織來說,最重要的當屬頂頭大老闆(?)衛福部的人事異動了。本篇及明日出刊的下篇特別整理新任衛福部長林奏延與政務次長呂寶靜過去政策主張與未來計畫,讓社福組織朋友們「心裡有底」。也歡迎大家幫忙補充抬面下的潛臺詞或小八卦(?)喔!

 

準閣揆林全於本週宣布新任衛福部長為林奏延(曾任林口長庚醫院小兒感染科專科醫生、前衛福部政務次長)、政務次長為呂寶靜(政大社工所教授、專長為老人福利與長期照顧),似乎是一人重視小孩、一人重視老人的組合。究竟好醫生必能推好政策嗎?好老師必能成好官員嗎?

衛福部是衛生、醫療與社會福利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同時監督各縣市政府衛生與社會局(處),在 2013 年 7 月,正式以原行政院衛生署為基礎,整合公共衛生醫療、社會福利等兩大社會民生事務,設置「衛生福利部」。現任部長蔣丙煌是歷史上首位食品科學學者背景的部長;而除了陳建仁葉金川楊志良為公共衛生背景,歷任部長多為醫師體系出身。

林奏延/兒科出身,重視兒童健康與生養環境

1507031010011770-600x400

攝影/陳柏州

林奏延過去在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擔任小兒感染科專科醫生,關心的議題聚焦於兒童健康、生育率以及生養環境。曾向台北市長柯文哲建言從社會住宅等居住條件下手,創造讓年輕人敢於生養下一代的環境。

出於對於兒科的高度重視,林奏延曾在<少子化更需要兒科醫師>文表示:「相較於老人,社會對兒童醫療的關心相對不足,臺灣 19 歲以下人口占全人口 18%,但健保總支出卻僅占 9%。」、「最大問題是城鄉差距,有 132 個鄉鎮沒有兒科醫師,且層級不均,62% 的兒科醫師在基層診所服務,醫院的兒科醫師則集中在醫學中心。」

擔任衛福部次長期間政績

在 2011-2015 年擔任馬政府衛生福利部次長期間,林奏延在 2013 年推動「兒童衛教指導服務補助方案」,除了疾病預防和保健,也加強對事故傷害與居家安全的宣導;2014 年則催生四家通過衛福部審核、正式掛牌的兒童醫院

除了兒童健康議題,林奏延任內也推動縮短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的審查時間、協助增加新藥臨床試驗案件,以利臺灣醫學中心即時參與跨國臨床試驗;並且為文對生技產業的發展提出看法,認為衛福部可扮演法規鬆綁與產業促進的角色。此外,也曾針對自經區特別條例草案中的「國際健康產業園區」政策對網路媒體舉辦溝通會,會中展現溝通誠意,但對於產業導向的自經區是否會排擠國內醫事人力,答案不具足夠說服力。

外界評語:政務經驗充實、防疫經驗加分

馬政府時期以衛生專業為背景的衛福部長楊志良、葉金川都認為林奏延熟悉健保、醫務以及衛福部既有業務,上軌可駕輕就熟;醫師公會理事長蘇清泉則認為面對眼前的登革熱和腸病毒疫情,林奏延在 1998 年腸病毒大流行和 2009 年 H1N1 新流感流行期的防疫經驗會很有幫助。

從以上政績來看,即便林奏延面對國人同時高度關注的食安問題並無專業背景,但綜合過去他在衛福部的政務經驗和團隊協助,林全選擇林奏延出任部長都應該是一張保守安全牌。

11295549_483486585150528_6519704965167605924_n

最大爭議:任內積極推動醫糾法受醫界抗議

過去林奏延最大的爭議,在於任內積極推動的《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簡稱醫糾法),受到醫界各方強烈反對而並未通過。林奏延認為面對醫界的五大皆空,病灶在於醫療糾紛;而醫糾補償基金的來源、比例則未能提出在野可接受的版本。儘管林奏延在任內積極溝通,但許多醫師及醫勞盟等團體,認為醫療糾紛的源頭在於惡劣的醫療勞動環境--如果醫師有合理的工時規範、護理師有合理的護病比、藥師有合理的調劑時間,就有機會預防數以萬計的醫療錯誤,而不應推動捨本逐末的補償法案,甚至可能反而變本加厲使醫院轉嫁賠償金成本至基層醫務員工。

正因「推動醫糾法」這個最大的歷史紀錄,使得關注醫療勞動環境的相關人士都相當反對林奏延出任衛福部長。儘管醫事人員勞動權益是蔡英文醫療政策的重要承諾,也是林奏延表示重要的改革議題,但過去就任次長期間,林奏延不被認為對此曾產生有效貢獻。而林奏延過去對於醫師勞動條件的發言則較為理想化,包括醫師不應為金錢所驅使,以及醫院應回饋營利予社會及員工,如此必能大幅改善血汗醫院的問題

由於新任勞動部長由現任勞動部次長郭芳煜接任,同樣不被勞工團體視為期待中的人選。醫勞盟呼籲兩位橫跨藍綠執政的部長同時正視並積極推動蔡英文提出的政策(例如所有受僱醫師納入勞基法等)。

 

作者介紹

陳 妤寧

在臺大政治系畢業、喜歡同時說正反觀點的優缺,在臺灣網路圈工作兩三年、喜歡網路濃濃的開放和建設個性,現在希望理性的社會工程,能夠更接納人類情感的複雜與多元。    想用採訪認識世界、用人類學開拓視野、用報導寫作讓更多專業知識變得有趣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