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聖誕節最盛大募款活動「玻璃房」,用漫天喊價的方式募款行不行?

1
2008 年在 Breda 舉辦的玻璃房活動,請到世界知名 DJ Armin van Buuren,吸引了萬頭鑽動的人潮。(圖片來源:flickr #Hans Splinter

每年年底,荷蘭都會舉辦「認真請求(Serious Request)」活動,常在年底關注荷蘭電視節目的朋友對它應該不陌生。「認真請求」由 3 FM 廣播電台舉辦,內容是將 3 個 DJ 關在戶外密閉玻璃房裡,由民眾「請求」、向他們點歌,點歌的民眾需捐款做慈善。整個活動為期 10 多天,還有紀念 T 恤可以拿,荷蘭每年都有許多城市爭取玻璃房設在自家廣場,競爭很激烈。

玻璃房成為觀光一環,各城市爭相爭取

玻璃房能為城市帶來人氣與名聲,甚至成為城市觀光的行銷方式,畢竟名氣響亮的 DJ 不是白白被關在玻璃房內,玻璃房外的鎂光燈與麥克風可不會閒著。活動的亮點除了名人與點歌外,最重要也最讓人興奮的是捐款的總額。

媒體會以競賽形式報導目前為止的捐款總額,並與過去幾年的「善心」成果做比較;而捐款箱跟玻璃房一樣是透明的,大家都能看到誰走過去捐款。簡而言之,玻璃房是一件全荷蘭都在關注的事,電視頻道也會不時現場直播玻璃房內外的動態。

直播捐款不是什麼新鮮事,用名人與特別名目刺激大家加碼捐款也立意良善,但這樣溫馨的活動挑在氣氛也很溫馨的聖誕節舉辦,或許可做另一種解讀。

歲末助人氣氛濃

12 月的天氣通常很冷,大家也最期待這個時候下雪,白雪皚皚好不應景?到處都是蠟燭、聖誕樹、聖誕裝飾,氣氛非常溫馨。而我們聽過的聖誕節故事,大多是關於幫助窮人、讓可憐的人也可以參與聖誕節,大家都不願看見聖誕節時還有窮人流落街頭、挨餓受凍,這些想法已經成了許多人對聖誕節的既定觀念。

而這種觀念是出於什麼心態呢?年關將近,最受歡迎的大腦活動是「反省」,住在舒服房子裡的人忽然發現他們一整年都忙於工作,他們回家看報紙、吃飽看電視、累了做愛睡覺的生活多麽自私。大家突然發現自己做的好事少得可憐,於是玻璃房募款的登場良機就出現了。

20141216_3fm_serious_request_Haarlem2

由 3FM 廣播電台主辦的 Serious Request 今年( 2014 )在 Haarlem 舉辦,主題是 Hands off our girls。(圖片來源:3FM 官方網站

現在聖誕節、新年送禮已成為集體性消費行為,送禮不再只是為了對別人好,而是為了好玩、甚至是為了面子與良心。人們對自己過去一整年「自我中心」的生活感到慚愧,又意識到送聖誕禮物給親友其實也很自我中心,於是,為了不讓今年累積下來的不安成為明年的負擔,就需要找一個可憐人或窮人接受慷慨的慈善。

玻璃房活動成為整年不當好人的的藉口?

所以捐款給隨便一個慈善機構,就成了許多人年底的重要待辦事項之一。畢竟,任何慈善機構多少都能代表路上的流浪漢。反正我捐了嘛,可以爽爽回家準備烤雞了,窮人這樣就有機會吃飽,我也已經幫了一個愛滋病患的母親-現在就讓我來煩惱一下,聖誕燈飾到底要用什麼顏色吧。因此,更恐怖的解讀是,玻璃房活動甚至可能會變成整年不當好人的藉口。

看到這裡,看倌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善心一旦被拿來比較、衡量,毫不遮蓋的漫天吆喝,就與我們計較颱風、海嘯發生時各單位捐款的多寡一樣荒謬,而我們在溫馨的聖誕鈴聲中捐再多也無法抹去「史顧己( Ebenezer Scrooge,註 1)」的污點。更何況,現場 DJ 忙著點歌與鼓嘴唇舌,出門的人在無聊冬夜有了可以駐足的地方,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的人則可能舒服到快睡著,有誰在體現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呢?

所以我們能說,玻璃房的流行很難完全擺脫贖罪或作秀成分。不過,它流行的原因絕對不僅如此,對很多人來說,玻璃房給了他們一個引人注意的舞台,許多公司也希望透過這類相對便宜的方式打廣告。例如,以公司名義提出「請求」與捐款,公司名就會出現在電視上,運氣好還可以接受媒體採訪,這做法簡直一石二鳥:不但幫到了窮人,還能打便宜的廣告。公司老闆不但因為當了好人而能神清氣爽的回家,公司知名度還 Up Up。

其實,玻璃房玩得真的很大,前面提過荷蘭各大城市都競相爭取玻璃房的到來,市政府一碰到這類活動就會很捨得花錢,除與慈善機構合作能提升市府名聲與國内知名度外,辦得好市政府還能沾光。玻璃房成功的關鍵就是讓大家搶著做善事:參與者通通都能得利,無論你要的是錢(被請來弄玻璃房設備的公司雖然可能是免費代勞,但也可能有收費)還是名譽(免費提供服務給玻璃房的公司,名字一定出現在玻璃房外的看板上),或想放下心中的石頭。

你也可以做到的理性捐款

不過,如果真的想透過捐款來幫助弱勢族群又該怎麽做?一個人真正有心捐款的人,心理應該有幾種想法:第一,我必須知道慈善機構的受益族群,以判斷哪個機構最需要我的支持;第二,我必須知道這些機構分配善款的措施,也必須知道會有多少錢真的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如果有心,你一定希望用最直接的方式捐款,而不是被某些複雜又沒效率的慈善機構私吞,讓他們背後的「老闆」賺飽飽,這樣捐款恐怕只會解決慈善機構自己的危機,而幫不到真正的弱勢族群。

20141216_3fm_serious_request_leiden

2011 年在 Leiden 舉辦的玻璃房活動,玻璃房外擺設了非洲貧童的看板。(圖片來源:flickr #Hans Splinter

其實和玻璃房活動最像的,不是前陣子很紅的冰桶挑戰(你今天潑冰桶了嗎?),也不是其他形式的募款活動,而是大胃王比賽。玻璃房內的 DJ,就是大胃王比賽的參賽者,他們要在 10 分鐘( 10 幾天)内吃下最多漢堡(募到最多款),而旁觀者為了表達對他們的支持,紛紛慷慨解囊,把錢投進玻璃房,但這些善款卻是要給挨餓受凍的非洲小孩。漢堡大胃王比賽的場合掛著面黃肌瘦的非洲小孩,小孩眼睛滿是淚水,求救似的望向鏡頭,看到這麽可憐的小孩,大家就更樂意捐款了。

玻璃房玩的一年比一年大,是種很奢侈、很浪費的募款方式,但趨之若鶩的透過這種活動捐款卻很令人陶醉。將捐款變成娛樂,當完好人就回家繼續過自己的聖誕,該吃的吃、該玩的玩、該送的禮物送一送,好人的火雞往往比較好吃-「當好人」的氣氛,是否讓你我剛吃飽的腸胃開始翻騰了呢?除了諷刺還是諷刺,但只要看倌知道筆者不是在說你就好。思考捐募款真正的意義與方式,才是做慈善最需要的態度。

註1:史顧己是查爾斯.狄更斯的著名聖誕系列故事《小氣財神》( A Christmas Carol )中的主角,故事主要敘述刻薄的吝嗇鬼史顧己在聖誕節時碰上的靈異經驗。

 

延伸閱讀:
1. NPOst < 把錢捐給慈濟就不管了,算不算做善事?
2. NPOst <你的愛心捐款,是救災還是釀災?


按讚,接收更多公益深度資訊!

作者介紹

荷事生非

「荷事生非」為全台唯一荷蘭資訊平台,五大主題:社會與文化、設計與建築、人文與藝術、環境與科學、吃喝與玩樂。

1 comment

Post a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