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遊行聯盟:群眾募資效益,宣傳大於實質收入
臺灣同志遊行聯盟募資專案負責人草莓:「募資平臺除了能宣傳活動,也讓我們接觸到很多以往沒碰過的客群。」
文/林庭萱 編整/李修慧
說起「臺灣同志遊行聯盟是怎麼樣的組織?」,大家可能會想到歡樂的嘉年華、教壞孩子的組織,也有人認為聯盟綁架了同志遊行,臺灣同志遊行聯盟募資計畫負責人草莓承認,聯盟的確無法替所有同志發聲,內部也不斷在凝聚共識,但正因為聯盟的多元,所有聲音都可以在這裡被聽到。
草莓在 2012 年加入籌備志工,歷經 4 屆同志遊行,在他看來,最能展現同志遊行聯盟多元特色的是第 11 屆,也就是 2012 年以「看見同性戀2.0」為主題、高喊「正視性難民,鬥陣來相挺」的遊行。雖然主題備受抨擊,有人認為雙性戀、跨性別被邊緣化,性難民的定義也眾說紛紜,但草莓卻認為,無論是同性戀、雙性戀、泛性戀或者其他特殊性癖好的異性戀,所有因為性而受到責難的人都是性難民,「這一屆反映了臺灣同志遊行聯盟多元平臺的概念」。
草莓希望,每年至少有這麼一天,讓所有不同性向、性別的人都可以高舉看版、大喊口號,大聲告訴這社會:「我是這樣的人!」舉例來說,有一年遊行,有人舉著「我戀童」的牌子自我揭露,卻被拍下來 po 到網路,因而遭受撻伐。但聯盟希望大家去探究的是,他為什麼舉這個牌子?為什麼戀童?先理解對方的原因,再決定支持或反對,是臺灣同志遊行聯盟的初衷。
從組織定位著手,尋找贊助者認同
討論到臺灣同志遊行聯盟跟其他 NPO 的差別,草莓說,同志遊行的時間都很固定,每年都幾乎是 10 月,一些店家也會藉此機會陸續辦同志活動。聯盟目前是個只有一位正職員工,其餘皆以志工協力。每年辦完遊行,草莓形容:「籌備志工全部陣亡,大概到 3、4 月時,10-20 人左右的籌備幹部群才會有人跳出來喊『該動工了吧!』,再招募約 50 個籌備志工,9 月之後再尋找約 150 名現場志工。」
2014 年時,臺灣同志遊行聯盟的募款組開始嘗試群眾募資,聯盟發現 flyingV 平臺除了募資,定期會有「進度報告」、「問與答」及「回饋品」,都成為一種非常好的宣傳手法,且募資平臺可以幫助他們找到許多原本支持者以外的族群。有了這一年的經驗,聯盟在 2015 年將募資專案從原本的義賣募款組改為由宣傳組來統籌,將群眾募資正式納入廣告宣傳範圍,並特別設計宣傳影片,以及 fltingV 的回饋品,讓募資提案更為精緻。
宣傳影片是提案的重點之一,第一年的影片只說明同志遊行的緣由,原原本本地將文案錄給大家看;第二年的影片由設計組經手,當時剪輯師認為,影片的訴求應該是激發情緒,傳遞跟文案不一樣的東西,長度也縮短到 2-3 分鐘,聚焦在「站出來,給其他跟你一樣的人力量」。
2014 年宣傳影片
2015 年宣傳影片
群眾的真正需求:支持、隱私與連結
第 12 屆同志遊行在 2014 年 10 月 25 日盛大展開,那一年從 9 月18 號開始,最高的捐款額落在達標前一天,達標後捐款開始低迷,直到遊行前的 24 號陸續出現一些小額贊助。第二年依照這個狀況,聯盟將募資時間縮短,經過計算,聯盟發現捐款時間大多在週五晚上,草莓笑稱,「可能是因為週五,大家失心瘋想買東西吧!」去年也嘗試在遊行後一週再結標,但活動結束後的確比較少人關心,直到結束前一天才有一小波捐款。
經過分析,贊助同志遊行的人可分為兩種:對一般同志而言,贊助遊行會有「贊助聯盟就是幫助自己」的想法,第二種是非常支持同志的「直同志」。和其他捐款較為不同的是,贊助者很重視匿名與隱私問題,例如回饋品的包裝會不會有同志遊行的字樣?信用卡帳單會不會顯示「臺灣同志遊行聯盟」?隱私程度因此成為聯盟選擇群眾募資的另一大理由,因為贊助者的帳單會顯示金流公司或募資平臺的名稱,確保贊助者不會因為捐款而受到旁人質問,另一方面,聯盟也可透過群募平臺來了解自己的支持度。
募資回饋品中,最受歡迎的東西是「跟自身有連結」的物品,譬如徽章、毛巾,日後拿出來使用,都能讓捐款者證明自己出過一份力。其中很特別的是,2015 年終於有了些許盈餘,聯盟用這些盈餘租了間辦公室,卻慘遭祝融,搶救出來的物資中有一批毛巾,聯盟便藉力使力,將這批毛巾命名為「煙燻毛巾」,結果竟大受好評,雖然金額頗高,竟也很快賣完。
2015 年的群眾募資收入在聯盟的總募款收入中占了兩成,但郵資、手續費、回饋品製作也占了遊行總體支出的 10%,雖然群募帶給聯盟額外的捐款,但也耗費了許多人力,聯盟今年因此仍在考慮是否使用募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