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Ost 公益交流站

Top Menu

Main Menu

  • 時事
    • 短訊
    • 新聞
    • 評論
    • 國際
    • 人物
      • 人物專訪
      • 公益者聯盟
  • 議題
    • 捐助討論:我捐的愛心都去哪了?
    • 安置機構困境解析
    • 社會工作一言難盡
    • NPO 爭勞權
    • 公益信託
    • 銀髮樂齡
    • 教育培力
    • 行動無礙
    • 健康人生
    • 性別平權
    • 自然保育
    • 社會企業
    • 胖卡來了!
    • 國際合作與發展
  • 特輯
    • 2020 社會創新實驗中心進駐團隊
    • 有性別,無差別?
    • 勞工影展 X NPOst
    • 新巨輪未完待續
    • 《大誌》與社會企業討論
    • 復康巴士抗爭
    • 養護人生 1-6
    • 2017 重大事件簿
    • 北市社企品牌特輯
      • 2019 社企專訪
      • 2018 社企專訪
      • 2017 社企專訪
      • 2016 社企專訪
      • 2015 社企專訪
    • 被歧視的歷史
    • 社區的力量在哪裡?
    • 城與鄉的界限:城鄉差距比你想得更大
    • 鄉鎮、原民、NPO/跨文化服務的善與難
    • 青年志工的跨文化旅行
  • 專欄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 褚士瑩專欄【阿北望遠鏡】
    • 林立青專欄【常民小日子】
    • 余孟勳專欄
    • 捐款人想什麼?
    • 社會創新國會
    • 網絡社會學:社會創新 X 資訊工具
    • 陳岱嶺專欄【在視界的彼端】
    • CSR@天下
    • NPO 小工具
  • 公益策略
    • 募款秘訣
    • 財務運用
    • 管理營運
    • 網路社群經營
    • 新科技改變社會
    • 影音看公益
  • 活動
    • 年會
      • 2020 NPOst 年會:最後,都要變成好事——疫情下,臺灣的公益變遷
      • 2019 NPOST 年會:撐起一個地球的好事
      • 2018 NPOst 年會:會長大的好事
      • 2017 NPOst 年會:信任,讓好事長出力量
      • 2016 NPOst 年會:超越吧!公益
      • 2015 NPOst 年會:變身吧!公益
      • 2014 NPOst 年會:創新吧!公益
    • NPOst 公益學院
    • 百樂餐
    • 公益爆米花
    • 活動現場
  • NPO 推書
  • NPO 活動幫推
    • 近期活動
  • NPO 徵才幫推
    • 徵才訊息更新
  • 關於我們
    • 徵稿
    • 訂閱電子報
  • 支持 NPOst
    • NPOst 捐款徵信

logo

SEARCH
  • 時事
    • 短訊
    • 新聞
    • 評論
    • 國際
    • 人物
      • 人物專訪
      • 公益者聯盟
  • 議題
    • 捐助討論:我捐的愛心都去哪了?
    • 安置機構困境解析
    • 社會工作一言難盡
    • NPO 爭勞權
    • 公益信託
    • 銀髮樂齡
    • 教育培力
    • 行動無礙
    • 健康人生
    • 性別平權
    • 自然保育
    • 社會企業
    • 胖卡來了!
    • 國際合作與發展
  • 特輯
    • 2020 社會創新實驗中心進駐團隊
    • 有性別,無差別?
    • 勞工影展 X NPOst
    • 新巨輪未完待續
    • 《大誌》與社會企業討論
    • 復康巴士抗爭
    • 養護人生 1-6
    • 2017 重大事件簿
    • 北市社企品牌特輯
      • 2019 社企專訪
      • 2018 社企專訪
      • 2017 社企專訪
      • 2016 社企專訪
      • 2015 社企專訪
    • 被歧視的歷史
    • 社區的力量在哪裡?
    • 城與鄉的界限:城鄉差距比你想得更大
    • 鄉鎮、原民、NPO/跨文化服務的善與難
    • 青年志工的跨文化旅行
  • 專欄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 褚士瑩專欄【阿北望遠鏡】
    • 林立青專欄【常民小日子】
    • 余孟勳專欄
    • 捐款人想什麼?
    • 社會創新國會
    • 網絡社會學:社會創新 X 資訊工具
    • 陳岱嶺專欄【在視界的彼端】
    • CSR@天下
    • NPO 小工具
  • 公益策略
    • 募款秘訣
    • 財務運用
    • 管理營運
    • 網路社群經營
    • 新科技改變社會
    • 影音看公益
  • 活動
    • 年會
      • 2020 NPOst 年會:最後,都要變成好事——疫情下,臺灣的公益變遷
      • 2019 NPOST 年會:撐起一個地球的好事
      • 2018 NPOst 年會:會長大的好事
      • 2017 NPOst 年會:信任,讓好事長出力量
      • 2016 NPOst 年會:超越吧!公益
      • 2015 NPOst 年會:變身吧!公益
      • 2014 NPOst 年會:創新吧!公益
    • NPOst 公益學院
    • 百樂餐
    • 公益爆米花
    • 活動現場
  • NPO 推書
  • NPO 活動幫推
    • 近期活動
  • NPO 徵才幫推
    • 徵才訊息更新
  • 關於我們
    • 徵稿
    • 訂閱電子報
  • 支持 NPOst
    • NPOst 捐款徵信

2020 NPOst 年會:最後,都要變成好事 —— 疫情之下,臺灣的公益變遷

2019 年底, COVID-19 隨著全球網絡流布各國,半年內,已造成一千兩百萬例感染、近五十五萬例死亡。隱匿在數據之外,不僅是那些來不及被看見、就已消逝的生命,還有一連串被牽動的效應。 疫情之下,全球流動的軌跡一覽無遺,我們也終於再次深刻體認:這是一個不能獨善其身的時代,無論好壞,我們都將共享全球化的果實。而公益——不僅僅是錦上添花,也不獨然是雪中送炭,它不該是一種特意而為,而應當是浸潤於生活中的一部份,是連結社會運作與延展未來的千萬條神經,是每個人,自然而然,都該關心、也都參與的事。 開放、透明、關心、互助。今年年會,NPOst 要探究,疫情之下,臺灣的公益變遷;探究我們在「常態」中過渡到「非常態」,即將建立的「新常態」;探究我們如何「趁機革命」,讓巨變成就蛻變;探究我們在考驗中以創新改變社會,讓實驗釀造奇蹟。疫情終將過去,而這一切的最後,我們堅信,都將變成好事。

與增幅大師的對談——關於數位應用管制的迷思(與迷因)/2020 NPOst 年會報導

與增幅大師的對談——關於數位應用管制的迷思(與迷因)/2020 NPOst 年會報導

為什麼 PTT 的消息引起我的注意?——從數位公民看防疫總覽/2020 NPOst 年會報導

為什麼 PTT 的消息引起我的注意?——從數位公民看防疫總覽/2020 NPOst 年會報導

醫院、立法院、街頭到網路社群,促成好事的路上,從不缺席/2020 NPOst 年會報導〈NPOwer 公益行動家篇〉(下)

醫院、立法院、街頭到網路社群,促成好事的路上,從不缺席/2020 NPOst 年會報導〈NPOwer 公益行動家篇〉(下)

醫院、立法院、街頭到網路社群,促成好事的路上,從不缺席/2020 NPOst 年會報導〈NPOwer 公益行動家篇〉(上)

醫院、立法院、街頭到網路社群,促成好事的路上,從不缺席/2020 NPOst 年會報導〈NPOwer 公益行動家篇〉(上)

讓「不足」與「過剩」碰頭,為終結浪費而生的食物分享地圖—— 專訪 eFOOOD / 2020 NPOwer 公益行動家 6

讓「不足」與「過剩」碰頭,為終結浪費而生的食物分享地圖—— 專訪 eFOOOD / 2020 NPOwer 公益行動家 6

疫情下,我們開始獵巫 —— 談假新聞與社群傳染病/2020 NPOst 年會小聚報導

疫情下,我們開始獵巫 —— 談假新聞與社群傳染病/2020 NPOst 年會小聚報導

非營利組織的內外夾擊,數位協調人才何處尋?—— 疫情下的生存之道/2020 NPOst 年會小聚報導

非營利組織的內外夾擊,數位協調人才何處尋?—— 疫情下的生存之道/2020 NPOst 年會小聚報導

從總統大選、國家政策到養寵物,「青民協」讓青年展現話語權 / 2020 NPOwer 公益行動家 5

從總統大選、國家政策到養寵物,「青民協」讓青年展現話語權 / 2020 NPOwer 公益行動家 5

當無家者的故事不再只是聽說,而是眼見為憑 —— 專訪「街遊」/2020 NPOwer 公益行動家 4

當無家者的故事不再只是聽說,而是眼見為憑 —— 專訪「街遊」/2020 NPOwer 公益行動家 4

下一劑「繪本」疫苗,親子共讀,讓預防勝於治療 —— 專訪展臂閱讀協會/2020 NPOwer 公益行動家 3

下一劑「繪本」疫苗,親子共讀,讓預防勝於治療 —— 專訪展臂閱讀協會/2020 NPOwer 公益行動家 3

病房裡充滿歡笑的療程 —— 專訪「紅鼻子醫生」 /2020 NPOwer 公益行動家 2

病房裡充滿歡笑的療程 —— 專訪「紅鼻子醫生」 /2020 NPOwer 公益行動家 2

20 年來,始終為同志接通的電話 —— 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20 NPOwer 公益行動家 1

20 年來,始終為同志接通的電話 —— 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20 NPOwer 公益行動家 1

我們堅信,最後都會變成好事: 一同探究疫情下的公益變遷—— 2020 NPOst 年會

我們堅信,最後都會變成好事: 一同探究疫情下的公益變遷—— 2020 NPOst 年會

艱困時刻,仍然與善意並肩同行── 2020 NPOwer 公益行動家出爐!

艱困時刻,仍然與善意並肩同行── 2020 NPOwer 公益行動家出爐!

【年會系列活動】2020 NPOst 年會小聚第二場|疫情下,我們開始獵巫 —— 談假新聞與社群傳染病

【年會系列活動】2020 NPOst 年會小聚第二場|疫情下,我們開始獵巫 —— 談假新聞與社群傳染病

【年會系列活動】2020 NPOst 年會小聚第一場|疫情下的生存之道,NPO 活下來!

【年會系列活動】2020 NPOst 年會小聚第一場|疫情下的生存之道,NPO 活下來!

疫情、債務與社會不平等 —— 除了防疫,不能忽視的第二波衝擊(下)

疫情、債務與社會不平等 —— 除了防疫,不能忽視的第二波衝擊(下)

疫情、債務與社會不平等 —— 除了防疫,不能忽視的第二波衝擊(上)

疫情、債務與社會不平等 —— 除了防疫,不能忽視的第二波衝擊(上)

COVID-19 中的數位社會創新運動:防疫科技蓬勃之餘,不忘改善隱私保護/2020 NPOst 年會前導文

COVID-19 中的數位社會創新運動:防疫科技蓬勃之餘,不忘改善隱私保護/2020 NPOst 年會前導文

組織價值的重新審視 —— 後疫情時期,NGO 應立即著手的 3 件事/2020 NPOst 年會前導文

組織價值的重新審視 —— 後疫情時期,NGO 應立即著手的 3 件事/2020 NPOst 年會前導文

歷史文章

支持 NPOst

支持NPOst

關於 NPOst 公益交流站

由臺灣數位文化協會所推動、全臺最大的公益議題媒體。矢志串聯全臺非營利組織,深入討論社會福利與創新。相信行善的無限可能與多元突破,支持跨領域合作以邁向社會共好。關心所有邊緣弱勢,探究助人的倫理與學問,期許成為全臺服務與倡議團體之最大交流平臺。

聯絡我們:contact@npost.tw

法律顧問:安正國際法律事務所 陳以蓓律師

© Copyright NPOst.tw. All rights reserved.
  • 隱私權政策
  • NPO巡禮
  • 加入NPOst
  • 關於 NPOst
  • 作者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