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公益避免按讚冷漠,你可以做得更多

圖/Thomas Angermann @ flickr, CC BY-SA 2.0

插畫創作/Mr. 畫惹畫

社群媒體是方便人們用來創作、分享、交流意見、觀點及經驗的虛擬社區和網絡平臺,它讓使用者可以享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和編輯能力,而目前流行的社群媒體,包括了 blog、vlog、FacebookInstagramplurkTwitterGoogle+ 等,而讚(Like)則是 Facebook 網友用來對發文者的表態,透過「讚」的按鈕,對該頁面進行讚賞或支持。雖然這不是 Facebook 發明的,但確實是 FB 讓「讚」以按鈕的形式出現,才讓它在使用上更加廣泛和盛行。

好像經歷過了,其實什麼都沒發生?

先前有看到NPOst 公益交流站上的一篇文章,「不只是發文按讚,NPO如何有效運用社群媒體來助人」,開頭提到:「無論你喜不喜歡,社群媒體(social media)已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5 年前,許多非營利組織(NPO)還認為社群媒體根本不值一提;現在,幾乎所有組織都有 Facebook 與 Twitter 帳號。當一大堆 NPO 拚命衝刺社群媒體經營時,領導者必須捫心自問:社群媒體到底與助人工作(公益)有何關聯?

確實,Facebook 和按讚好像已經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愈來愈多人開始使用社群媒體,截至 2015 年 6 月底前,根據官方公布的資料顯示,每月至少瀏覽 Facebook 一次的登記用戶高達 14.9 億,約占全球 30 億網友的一半,相對的也愈來愈多行業想利用社群媒體這塊大餅,達到大量的宣傳和爆光機會。於是各類型的行銷手法紛紛出籠,成功吸引到不少使用者按讚或留言。

但是按讚之後,到底代表了什麼?好像沒什麼人可以回答出來,就像一位香港作家韓麗珠所說:「在 Facebook 裡,弱勢者傾向對同樣弱勢或更弱勢的人抽刃,起因可能並非惡意(雖然終究會形成一種惡意),只是人性的角落裡需要衝突,在衝突之中,才能引起極端的愛與恨,自己才能同時成為加害者和受害者,讓讀著的人在等候一輛列車的時候、上課的時候、在工作中開小差的時候,或在會議的途中、跟朋友吃飯的同時、任何想要逃離當下的時候,讀到那段狀態,飛快按一個讚,同時經歷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快感,讓人好像一瞬間經歷了很多,雖然,其實什麼都沒發生過。」

按讚可以是冷漠,也可能是力量的傳播

按讚後,如果沒有後續的關心和行動,很可能什麼事都不會發生。

這個社會的確有許多需要大家關心的族群和議題,也能成功吸引每個人的目光焦點。例如,根據善耕 365 公益媒合平臺所提供的數據,其粉絲團最有人氣的單元「愛心地圖」,單篇最高觸及人數竟然高達 450 多萬人次,平均下來每篇都有近百萬觸及數。此外,截止 2017 年 7 月底前,善耕官網的會員人數也高達 2 萬 3338 人,由此可看出,世上真的不缺有善心、愛心的人。

只是,從中卻也發現,實際報名參與志工的人數僅有將近 5964 人左右,占比例約為 25.5%,相當於每 4 人中,只有 1 位會真正關心並付出實際的行動。從這個簡單的數據分析得知,即使議題成功受到關注,實際上參與志工服務的人卻往往不如想像中踴躍。讓人覺得時代與科技雖然進步,網路分享的傳播速度與便利性提高,卻很可能造成一種假參與和疏離感,形成另一種冷漠。

善耕 356 公益媒合平台官網會員與參與志工的比例。圖/善耕提供

善耕 365 公益媒合平台「愛心地圖」頁面。圖/@ 善耕 365 公益媒合平台,NPOst 自行截圖

避免按讚冷漠,你可以做得更多!

曾經聽過許多社福團體抱怨,部分志工報名參加活動後,活動當天卻缺席,無故不到。由於活動服務人數都經過詳細規畫與安排,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造成主辦單位極大的困擾,且沒有提前告知主辨單位,也造成主辦單位無法緊急調派支援的人力。

或許你會說:「我才不會做缺席這種事呢!我只不過是幫忙按個讚而以。」但換個角度想,那些按了讚之後沒有實際付出行動服務的人,讓社福團體面對一個看似很多人關心話題、人氣很高的假象,等真正需要有人力相挺的時候,卻發現根本沒有這麼多人可運用,這和報名要參加志工服務後卻無故缺席的人相比,很可能是相同程度的傷害。

當然,許多時候是因為 NPO 本身也沒有提供志工參與活動的多元選擇,使一般志工除了按讚、關心或捐款,不太知道還能做些什麼。臺灣的 NPO 總會討論缺志工、經費和宣傳管道等問題,卻往往也缺乏「創意」。早在 2014 年就已經有單位針對志工的服務意願進行調查報告,其結果說明了志工們的想法,顯示活動的類型和主題是左右志工持續參與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與人接觸的服務及動物或環境保護相關的活動,是最容易吸引志工們的主題,但許多 NPO 卻為了交通與作業的方便性,經常只舉辦公益講座或僅開放行政服務類的志工服務。有些 NPO 則單純把志工當成免費人力,無法在志工之間產生凝聚力。

也因此,NPO 除了努力提高志工們的參與感,最好也能讓志工們真正了解、關心議題,可以很有效的加深志工服務的意願,使其長期參與合作。

其實相較於過去做公益的概念:「我有、我穩定了,再來幫助別人」,新世代的年輕人似乎並不這麼想:「就算我沒有,或這是我儘有的,我也願意幫助別人」。正所謂手背向上是「施予」,手心向上是「接受」,很多新世代還在「接受」的時候,就開始想到怎麼關懷,怎麼做事。然而時代日新月異,網路科技發達,在「按讚文化」流行的今日,或許可以更積極的考慮用實際行動來關心那些真正需要協助的人和單位。因為這些身體力行與所帶來的改變再微小,也如一滴水般,能濺起層層的漣漪。

如同知名專欄作家、電臺主持人謝文憲所說:「人生最不需要的,就是一群只會按讚的朋友。」


延伸閱讀:

不只是發文按讚,NPO 如何有效運用社群媒體來助人?

逃避經營社群?別落入那僅剩的 5%/2017 世界 NGOS 網路社群工具應用調查

志願服務改變了誰?(上):來去匆匆,還是能做個好志工

公益活動讓學生志工覺得枯燥乏味!輕鬆 4 個步驟讓你找到豐富的志工資源/善耕 365

作者介紹

羅羅亞.索隆

熱愛《航海王》、熱心公益的熱血志工,時常參與不同類型之志工活動,也關注如環境保育、家庭親情、動物保護、弱勢關懷等社會議題。曾經認為夢想是遙不可及的東西,在年紀漸長後,才意識到人如果沒有夢想,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不要以為你的夢想不能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