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我已經不恨當年那個躲在屋頂哭的小男孩了… 過去的慘痛經驗,讓我脫胎換骨

0

photo credit: Stuck in Customs via photopin cc

1993年7月3日下午,我剛考完三天的大學聯考,就在離開考場 ─ 中壢高商 ─ 的前一刻,我做了一件到現在都覺得很「狂妄」的事情,那就是在對完答案之後向在場的考生及家長宣布:「本人已經考上日間部大學了,夜間部就留給你們去考吧!我就不陪各位玩了!」然後狂妄且意氣風發地離開現場,現在想起來都還覺得當年真是個大傻瓜,其他人一定覺得這個人大概讀書讀到腦袋壞掉了。

10歲到19歲期間,我的人生目標只有一個:考上大學。考上大學對我來說代表多重意義,它代表一個只有國小畢業的寡婦,即使負債超過新台幣100萬(在1984年),依舊可以栽培他的孩子念大學;它代表一個窮小孩踏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大步 ── 「脫貧」;它代表一個窮小孩,可以讓他的媽媽在所有親戚面前,把頭抬得高高的。30年了,我還是忘不了辦完父親喪事之後,我的媽媽如何被親戚們數落與欺負,他們甚至惡毒地說:「死錯人了!死的不該是我爸爸!」而當時我只能跑到屋頂躲起來偷哭,什麼都不能做,我恨我自己不能幫母親的忙,我很恨我自己當時沒有勇氣保護我的母親,於是在那個無法忘懷的午後,我對自己發誓我一定要考上大學,為媽媽出一口氣。

忍辱負重9年之後,我終於做到了!所以當我知道我考上大學,我不是替自己高興,是替我媽媽沒有白費辛勞與委屈而感到高興與欣慰,是替我媽媽在沒有人看好的情況下,教出家族中第一個大學生而感到欣慰。當你了解我的脈絡,還會覺得我當年很狂妄嗎?還會覺得我當年腦袋壞掉了嗎?還是你覺得,如果是你,當年跟我做同樣的事情只是「剛好」而已呢?也因為這件事情,讓我相信即使所有人都不看好,只要願意努力還是有機會反敗為勝!因此,從事社會工作的過程中,我始終相信別人看不看好,從來都不是能否成功的關鍵,關鍵在於我們夠不夠努力,有沒有找對方法。

今天我到一個本會(博幼基金會)外展合作的安置機構個案研討。這是第三次討論,記得第一次社工員在報告這個個案,我明確的感受到工作人員的無力感,因為孩子的缺點實在太多了,也沒有學習意願,工作人員都束手無策,實在無法想像孩子的未來有什麼希望。當我提出孩子未來可能可以念大學、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等期望,工作人員的表情告訴我,很難相信我說的狀況會出現。

這樣一面倒的情況對我來說並不陌生,而且正因為如此,更激起了我的高昂鬥志,我心裡很清楚這時已經到了「捨我其誰」的地步。 這個孩子的機會可能不多了,若無法在短時間之內讓狀況改善,恐怕會越來越棘手;而現在,我應該將自己當作孩子的最後一道防線,我的努力可能決定孩子是否落入貧窮與犯罪。當我想到這裡,我不禁頭皮發麻,不得不正襟危坐的面對與處理。今天我們已經開始討論孩子未來職業的可能性,我看到每個工作人員都開始相信已經看到孩子未來的曙光了,而改變最大的是孩子的社工員,他開始說到孩子的表現與優點時嘴角會上揚,不再面無表情了,而他也發現這2個月來自己也開始改變了,更有能力去協助孩子了,這不就是我們追求的反敗為勝嗎?

我覺得我應該有「反骨」性格,因為我喜歡挑戰別人不看好的事情,別人越是跟我說不會成功,常常我都不太相信,而且我會越想試試看,因為沒有試過的事情怎麼知道一定不會成功呢?況且是不同的人在執行,憑什麼別人不會成功,我就一定會失敗呢?一切等我試過失敗後,我才相信自己不會成功。

我的邏輯其實很簡單,一個人的價值在於人的特殊性,如果你跟別人沒有差異性,那麼如何顯現出你的價值呢?別人無法成功的事情交到我手上,如果我也無法成功,那麼表示我跟其他人一樣,並不會覺得我比較差;但若是「不小心」成功了,那不是就顯示出我很厲害了嗎?

這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嗎?天底下還有哪種生意比這種生意更好呢?就是因為這個道理讓我在工作上無往不利啊! 這幾年流行一個觀念就是男孩子要「窮養」,因為窮養可以激發出男孩子的潛力與韌性,而潛力與韌性對男孩子的未來非常重要,經常是能不能勝任工作的關鍵。

對照在我身上來說完全符合,因為我其實是一個生性很懶惰又胸無大志的人。可以躺著,我就不想坐著;可以坐著,我就不想站著。可是因為小時候環境的因素,讓我不得不努力,若不是那個午後的痛苦經驗,我不會發誓要考上大學。

若不是因為家裡經濟不好,我想我會渾渾噩噩過一輩子,我也絕不會走上社會工作這條路。所以當我將這些慘痛的成長經驗與現在的我聯結之後,我終於懂了!就是因為這些磨練,讓我可以擁有助人的能力與方法,讓我可以擁有協助弱勢者反敗為勝的機會。

這一刻,我不再恨當年那個躲在屋頂偷哭的小男孩,也不再恨當年那個沒有勇氣保護自己母親的小男孩了。因為那個小男孩已經脫胎換骨了,已經進化成一位有「權能感」的社會工作者了。


按讚,接受更多公益思維!

作者介紹

吳 文炎

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私立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兼任講師。社福界的資深熟男,重度工作狂,喜歡自嘲有過動症,坐不住辦公桌,曾跟個案半夜待警察局裡時,被老婆警告家裡也快要有通報個案。喜歡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問題,努力在社福界裡不斷尋找新世界與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