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原來小時候的辛苦遭遇,成為我現在助人的優勢

0


我是一個社會工作者,在37歲的今天早上,開著車要到屏東去開會時,心裡突然找到為什麼自己很喜歡吃麵包的答案。

27年前9月的某一天,早上的課都還沒上完,堂姐就到班上來叫我趕快回家,那是我最不想記得的一天,我已經有很多年都不願意去喚起藏在最深處的記憶。因為直到今天,想起當天的情境,我仍然就像當年那個10歲的小孩面對父親的過世而嚎啕大哭,無法自己。

從那一天之後我就成為「貧戶」(低收入戶)了。我的導師住在城裡,從那一天之後就常常在四下無人時送給我一個從城裡買的麵包,那是我住的漁村沒有的麵包,而且我也買不起的麵包,所以我總是小口小口的慢慢吃,慢慢享受這難得的恩賜,在那時我覺得我是幸福的,一種不該是我的、奢侈的幸福!

在低收入戶的那段期間當中,雖然受到很多人的幫助,但是當時的我只覺得自己的命運很差,很可憐,家裡很窮,欠別人很多錢,自己應該是個不祥之人或是掃把星,否則怎麼會所有的不好的事情都讓我碰到了–10歲父親過世、媽媽被迫到台北工作賺錢(因為只有國小畢業,所以只能從事飯店打掃的工作)養家與還債(100多萬的債務還了快20年)、11歲祖父過世、住過台北的貧民區(裡面還鬧鬼)、連打躲避球都可以被球打到骨折、因為搬家,所以國小念2個學校、國中念3個學校,國三轉學還被分在放牛班……等,怎麼看都是衰神上身。因此當時我並沒有感恩的心,沒有真心的寫過感激的信給我的捐助人,都是為了應付社工員的要求,當時心裡想的是我都這麼慘了,還要我感恩,我該感恩我可以過這些悲慘的日子嗎?過好日子的小孩為什麼都不用被要求感恩。

一直到我從事社會工作好幾年之後,才慢慢發現原來小時候的這些遭遇,竟然在長大之後成為幫助別人時的優勢。這是始料未及的,一直到這個時候我才真正的學會感恩,而這不是別人可以教導的,這需要時間來體悟。

10歲時的我只覺得麵包很好吃,老師對我很好,但是不明白為什麼老師總是在沒有其他同學在場時給我,也不明白麵包當中的關心是滋養我日後可以成為一位助人者重要的養分,一直到今天我終於明白了,因為老師的細心讓我僅有的「尊嚴」得以保存完整,讓我面對命運的挫折時有喘息的機會,讓我知道自己是有人在乎與關心的,而這些都將會成為在助人時的勇氣與力量。

 

 

本文由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吳文炎授權刊登,原文在此


 

按讚,支持公益好消息!

作者介紹

吳 文炎

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私立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兼任講師。社福界的資深熟男,重度工作狂,喜歡自嘲有過動症,坐不住辦公桌,曾跟個案半夜待警察局裡時,被老婆警告家裡也快要有通報個案。喜歡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問題,努力在社福界裡不斷尋找新世界與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