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社群工具,#hashtag、LinkedIn 幫助 NGO 創造國際聲量/ 2019 NPOst 年會報導(Nonprofit Tech for Good 下篇 & 國際論壇 QA)

國際論壇對談問答。圖 / NPOst提供

活動名稱:撐起一個地球的好事:公益的數位動員/2019 NPOst 年會

日期:10/18(五)

時間:09:30-17:30(09:00 開放入場)

地點:新光人壽新板金融大樓

講者:Nonprofit Tech for Good 創辦人 Heather Mansfiled

最新消息:Nonprofit Tech for Good 連續多年推動《全球 NGO 數位應用調查報告》及《全球捐款趨勢報告》,NPOst 曾編譯多篇精華。今年,NPOst 特與 NonProfit Tech for Good 協作,將推出官方報告中文版,讓公益人能即時得到第一手資訊,也更有機會妥善應用這份全球數據,與世界的潮流站在一起。

《2020 全球捐款趨勢》現正調查中,如果你曾捐款,請讓我們邀請你一齊加入這件好事,讓臺灣的捐款趨勢被世界看見,也看見世界!https://npost.pse.is/QS8QJ

上篇請點選 數位參與帶動群眾力量!優化捐款流程,讓趨勢告訴 NGO 該如何下手/ 2019 NPOst 年會報導(Nonprofit Tech for Good 上篇)

創意的#hashtag 串連,能成功在網路上打造聲量

比起以往每個月要寫信、傳真到 NGO 才能捐款,現在捐款的方法相對多元又簡單。對於組織來說,現在的重點在如何優化捐款者體驗,有時候,組織必須使用到行銷手段與創意,#hashtag 就是亮眼的行銷、宣傳作法。

大約在 7 年前,美國許多 NGO 希望在感恩節前消費潮達高峰時,鼓勵大家掏出錢捐款,因此發起#givingtuesday(捐款星期二)捐款活動。活動規模每年越辦越大,Heather 提到,就她所知,現在美國超過一半的 NGO 都會參與#givingtuesday活動。這個活動在社群網站非常受歡迎,因為用#hashtag 串連,在社群網站上非常好上手,許多小型組織也透過此途徑接觸到更多捐款人。

2019 年會 Heather 連線實況。圖 / NPOst 提供

許多 NGO 成功動員民眾注意到#givingtuesday 後,甚至可以透過#givingtuesday 的網站、數位工具,幫助大家在社群媒體串連。當時,平均每人捐款超過 105 美元。#givingtuesday 的網站已經有超過 50 個國家的版本,臺灣一些組織也在其中,建議大家不妨看看有哪些認識的組織在裡面,如果加入,也可以幫助各位事半功倍。

Heather 認為,到 2030 年時,全球會有一千萬個 NGO 在網路上活動,屆時 NGO 之間會有更大的競爭,組織必須提早學習、因應。美國有些組織在 2000 年左右就開始做數位嘗試,因為先起步,所以較可能成功。NGO 也許要花一年或更久的時間去嘗試數位運用,這對 NGO 來說至關重要。

善用社群慈善工具, LinkedIn 讓使用者同時看見團體與領導人物

社群媒體力量很大,現代人每天花在社群媒體上好幾個小時,然而,社群媒體的演算法常常綁架組織。以 Facebook 為例,Heather 評估,現在每篇貼文只能觸及 1% 至 5% 的追蹤者,因此,若組織使用 Facebook 則必須不斷拓展粉絲專頁追蹤人數,且 Facebook 的廣告、工具也要付費取得。

對此,Heather 建議可以利用 Facebook 提供的慈善捐助工具。慈善工具讓人感覺不普及的原因是,有很多地區的 NGO 資料不夠完善,因此推行速度緩慢,Facebook 無法發揮宣傳力道。相比之下, Facebook 在美國有完善的資料庫,故可以順利推行。

2019 年會 Heather 連線實況。圖 / NPOst 提供

捐款步驟越多,捐款意願就會降低,因此能在既有的管道上造福捐款者,是比較理想的方法,Facebook 慈善捐助工具就成為選擇。除此之外,Heather 鼓勵大家透過到處留言、想梗圖等方法增加追蹤人數,提高觸及率,募款表現會更好。

為了吸引年輕人,許多組織開始嘗試用 Instagram 作宣傳, Instagram 的優點是有很多圖象與畫面,但組織可能就必須學習透過視覺、影像、圖片說故事。確實, 可以透過 Instagram 導引到組織的網站,但用影像講出動人的故事是前提。

如果有組織想觸及歐、美國家捐款者,Heather 強烈建議組織把 LinkedIn 納入考慮。首先, LinkedIn 觸及效果還不錯,建立頁面後就可以發佈新訊息,國際特赦組織等大型組織都有這麼做。此外,組織高層必須在 LinkedIn 建立頁面,讓世界的人在認識你的組織時不僅僅侷限於單位,還必須看見標誌人物。後也別忘了讓 LinkedIn 頁面連結組織官網以及領導群。Heather 說,許多美國民眾反應 LinkedIn  接觸效果超過 Facebook 與 Instagram。

2019 年會 Heather 連線實況。圖 / NPOst 提供

社群網路的力量非同小可,報告指出,78% NGO 同意社群媒體確實有效改變社會,也有 70%  NGO 同意社群媒體促進大家採取政治行動,Heather 說,看看匈牙利與埃及,政府試圖關閉社群媒體,就知道社群媒體很有效。Heather 最後鼓勵與會者, NGO 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人類已經使用網路 25 年,我們的下一代更離不開網路,如何網路發揮更大效益、幫助世界,是大家可以一起努力的事。

國際論壇對談與會後問答

Q:請 Luis 針對 Heather 對數位應用的剖析發表回饋,Gawad Kalinga 未來可以在菲律賓做些什麼?

Luis:我覺得 Heather 的演說發人深省也激勵人心。我們只有一個辦公室,常態編制人員非常少,但在菲律賓的 25 省份都可以看到我們的身影。因為我們致力打造生態系,透過手機與網路去募集志工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Q:請問 Luis,菲律賓是天主教國家,大部分是天主教徒,宗教文化是否影響基金會?

Luis:確實會有影響,但換個方面想,我們也可以運用文化,給予貧窮者支援。例如我們會在彌撒時分麵包、錢。在推廣組織理念的時候,我們也會強調不是只有給資源,我們要永續地發展。對我們來說,這是基金會與愛國主義的結合,聯合國幾年前有在報告中提到我們,說我們在推動的是信仰與愛國精神。

國際論壇對談問答。圖 / NPOst 提供

Q:請問 Heather,有沒有關於志工服務的相關數據,可以跟我們分享嗎?

Heather:我現在無法信手捻來,但在捐款趨勢報告報告中有提及,歡迎大家回去翻閱。報告裡面有提到,90% 捐贈者同時有志工經驗,另外,8 成的組織認為社群媒體適合招募志工(延伸閱讀:站在上千家 NGO 肩膀上,看全球公益數位趨勢/2019 NPOst 年會前導報導)。志工的部分,我們 2020 報告版本會有中文,敬請期待(註)。

Q:請問 Luis,邀請志工加入時會有哪些挑戰?如果志工進入社區服務,當地人會不會覺得志工待的時間太短,而有夏令營、觀光的負面感受?

Luis:志工不斷來來去去,但我們的重點是有計畫地長期招募。我認為在地人並不會有您描述的這種感覺,因為體驗並非觀光化,而是持續性參與。的確有公益旅遊,很多觀察者會來參觀基金會,不過,也有參訪者後來變成我們的志工。另外,我認為這跟您提到的旅遊不衝突,有時候觀光會帶來生意,這反而是社區所需要的。

國際論壇對談問答。圖 / NPOst 提供

Q:請問 Heather,因為臺灣政府擔心洗錢而限制 Paypal,您認為有解決方案嗎?有什麼辦法能說服政府開放此管道?

Heather:Paypal 最大的價值在方便接受海外捐款,政府限制確實比較麻煩。如果真的沒辦法在短期內開放,從臺灣人收到捐款也很好。因為我不了解在地法律情況,如果你們要拓展國外捐款,可能就真的得再研究看看。

Q:請問 Luis,住宿與水源對臺灣來說是基礎政策,但在菲律賓似乎不是,你們把志工聚集起來,打造基礎建設,那菲律賓當地政府又代表什麼?另外,誰可決定住宿者資格?

Luis:關於住宿順序,我們不分信仰、文化,我們視貧窮程度,由組織自己決定。我們主動去尋找需要幫助者,而不是讓他們來申請。我們不是看收入總額,我們一次拜訪一個家庭,去看實際狀況。

關於土地問題,有一種方法是「現場開發」,確保貧窮者得到該筆土地權益。第二是尋找開放土地,讓家庭建立新家園,我們稱「重置」。入住者的篩選標準也很簡單,首先你必須願意來蓋房子,再來你必須來參與我們所謂的價值對話,包括尊重生命、共善等。最後,你要跟我們簽合約,同意不會把房子租出去,避免二房東或把房子拿去貸款的狀況發生。

至於政府的角色,我們需要政府核可土地開發,許多土地屬於政府,即便私有土地也要政府允許才能動工。我們跟政府有簽署三角保護協定,若政局改變,家庭還是受到保障。不過也因為如此,我們致力成為國家級規模,才能成為貧窮者的保護傘。我們要持續成長,不只蓋房子,也要社區營造;我們不是建商,我們是社群營造者

國際論壇對談問答。圖 / NPOst 提供

Q:請問 Luis,如何減少政府貪污對你們的影響?

Luis:我們不接受任何官方經費,所有經費都來自民間,我們跳脫政黨黨派,也不為政治人物背書。組織成立 16 年來,因為我們的堅持,現在菲律賓的政治人物會開始尊重我們的做法,沒有政治人物會來要求我們做什麼。不過不可否認,很多菲律賓 NGO 面臨到的問題是,隨著組織茁壯,政治人物會想要拉攏。

Q:請問 Luis,有沒有跟菲律賓南部反抗軍交手的經驗可以分享?

Luis:社會問題環環相扣,貧困則是很多社會問題起源,所以很多人對終結貧窮這件事產生共鳴。一直以來,多人對我說做事要專心,不要多頭馬車,但我想說,因為想要終結貧窮,所以得做很多事。

一開始投入菲律賓南部時,我們很擔心沒有辦法成功,當地以伊斯蘭教家庭為主,因為文化與習慣都不同,我們曾一度猶豫要不要繼續下去。但後來慢慢發現,在菲律賓國內很多衝突都有歷史淵源,也不是我們能短時間解決的。

我第一次去菲律賓南部時還聽到槍聲,那邊衝突頻繁,但我們不會因為對方的宗教背景、政府軍、反抗軍身份選擇性服務。我們有很多志工有進入衝突地區的經驗,志工會去跟居民慢慢累積彼此信任,很多天主教志工也因此第一次走進伊斯蘭社區。

其實,這也改變我身為天主教徒的意義,遇到不同文化的人,反而讓我希望自己變成更好的人。當然,很多時候關懷是需要勇氣的

Q:請問 Luis,您提到的社會貨幣如何運作?

Luis:每個人可以透過參與志工方式累積工作時數,就連小朋友都可以有所貢獻。而社會貨幣來自於我們的努力、汗與時間,我們會把志工時數轉換成日薪、月薪。參與的人很多,不管你是貧窮者、志工、觀摩者大家共有,就不會有特定人事邀功的問題。


註:關於《全球 NGO 數位應用調查報告》與《全球捐款趨勢報告》官方中文版,請見《撐起一種名為「無限」的可能/關於 NPOst 的這件事一文:「在接觸 Heather 後,我得知在 2019 的調查截止前夕,臺灣只有 5 家組織參與調查,佔比 0.000008%,沒有猶豫,我們當即推廣調查。因調查是全英文,能夠正確填寫的組織有限,我們又立即決定與 Nonprofit Tech for Good 協作轉譯,催生中文版官方報告,提供中文調查內容,並且微調調查項目,提供具有臺灣意義的參考指標。」


延伸閱讀:

學習說一個好故事、設計一個溝通之旅/2019 NPOST 年會報導(綠色和平) 

數據與法律相遇,「法扶」成為探索服務破口的引路人/ 2019 年會前導報導

 

責任編輯:傅觀

核稿編輯:高翠敏

作者介紹

傅觀

NPOst 特約記者╱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