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青專欄/凱道現場的寶石阿嬤

0
攝影/林立青

編按:

2016 年 8 月 1 日,蔡英文總統代表政府向臺灣原住民道歉,並且向受邀在總統就職典禮及總統府音樂會演唱的原住民歌手巴奈說:「你想見我,就隨時來見我。」

2017 年 2 月 14 日,《原住民族土地劃設辦法》公布,將原住民原有的 180 萬公頃傳統領域,劃為 80 萬公頃。這還只是原住民得以合法「討論」的範圍,而非「擁有所有權」或真正將「使用」的大小。

原住民的「傳統領域」,代表的意義是部落得以在特定範圍中與土地擁有者「共管」,在其土地上使用自然資源,以同時兼顧「原住民生活方式」、「保存部落文化」以及「與生態環境共生」。劃定傳統領域,不代表將「土地所有權」劃歸給原住民,而是讓原住民文化得以多一重保障。例如,在任何大型開發案要試圖染指其生存環境之前,有得以抗議與阻止的法源。

換句話說,「劃設部落傳統領域」對原住民來說可謂攸關生存與文化存續;對臺灣所有人來說,也攸關我們是否願意打造一個尊重多元文化的友善環境。

然而,新法公布後,原住民傳統領域卻整整少了 100 萬公頃。也因此,巴奈與馬躍.比吼及其他原運人士,於 2 月 23 日在凱達格蘭大道上召開記者會,之後便日夜駐紮抗議到現在,期間頻遭警方驅離。

2017 年 6 月 2 日,在凱道被迫滯留近 3 個半月後,警方以確保市民行車安全為由,在傾盆而下的超大豪雨中強行拆除巴奈等人的帳篷,以及現場的桌椅、原住民搬來的木舟、彩繪石頭及各式藝術品,並且拒絕記者採訪。

2017 年 6 月 3 日後,馬躍・比吼及巴奈等已經移往臺大醫院捷運站 1 號出口處繼續抗爭、表達訴求,這場抗議行動至今已經 100 多天。

NPOst 專欄作家林立青,於日前到凱道支持馬躍.比吼及巴奈,並寫下了如下詩文:林立青專欄/馬躍比吼笑著說 & 巴奈說不哭;這回,林立青與我們分享他在凱道上遇到的「寶石阿嬤」與其參與抗爭運動的故事。

◎ 進一步理解傳統領域議題:莎瓏、馬躍/劃一條「回家的路」──了解原住民傳統領域的 16 題問答

圖/林立青臉書

2017.6.2(凱道帳篷被強行拆除當日)

這位是不說自己名字的阿嬤,今天從淡水趕回來,淡水的大雨淋得她一身溼,經過 4 小時後才從淡水回到凱道,剛好看到所有的東西都被帶上垃圾車收走。

她說她有哭,可是巴奈說這不值得哭。

她偷偷告訴我說她為同志釋憲案哭,但為同志哭很感動,生氣不值得這樣的眼淚,想想真的不應該為政府哭。所以不哭了。

阿嬤說,她下午時推開身邊的年輕原住民,一個人走向那數十個警察,還有那幾個清潔隊,警察問他,她就對警察說要尿尿:「恁祖媽放尿啦!」,裝瘋賣傻的把一顆石頭撿起來,走過清潔隊員旁邊,再撿一顆回來。

她身邊有 200 個警察,巴奈、那布、馬躍和其他原住民都被警察包圍,她叫其他原住民和到場的年輕人不要過去,她 2 隻手一次就撿 2 顆、有時撿 1 顆,她旁邊的椅子最後留下這些石頭。

她還笑著說會繼續待在凱道。然後站起來,要年輕人站累了坐下來休息一下。

身邊的年輕人對她笑說,這裡的警察不會打人。

她正色警告不准過去,年輕人統統不准去。年輕人開直播就好。
她說自己是漢人阿嬤,警察不敢打,國家不好,也應該她先被打。

今天沒有人被打。警察只是圍起來看。雖然她說她不怕被警察打。

她椅子底下有好多顆石頭。
她叫大家看,因為很漂亮,但不可以拿走。

攝影/林立青

2017.6.15(記者會當天)

這次的記者會難得只有幾個警察,在記者會結束時,馬躍拉著我去看他們的新展示藝術,幾張護貝的抗爭照片,和一堆彩繪的小石頭,像是原住民一樣,幾次驅趕,卻依舊堅毅的找到地方存續。從以原住民為名的總統府前大道,一路驅趕到紀錄族群迫害的紀念館。路旁的指示牌寫著離總統府僅有 400 公尺。

我又看到了她,那位花白頭髮,穿著簡單的拖鞋阿嬤, 她一直看著我,我之前的作家身分沒被曝光,今天卻發言了,她等到我身邊沒人後突然要請我去看石頭,她手持自創的彩虹傘,舊舊的包包裡面常有石頭,她稱之為寶石,總不遠千里的拿到各個場合。凱道百日的時候,這些石頭被當作垃圾丟在米袋裡面,那天她哭著說不哭,卻沒有找到。

那天她話很多,因為憤怒,她平常害羞,只有在憤怒和喜悅的時候,才滔滔不絕的說話。

那是 10 顆小圓石,既不規則,賣不了任何錢,除了上面有顏色和文字,幾乎隨時會被他人所漠視,丟在捷運站的景觀藝術或是水池裡。這卻是阿嬤的寶石,從臺中到臺北,她的包包裡總有這 10 顆石頭:小小的六色彩虹,上面畫有簡單的笑臉,另外 4 顆石頭上的婚姻平權已經斑駁。

她把石頭留在巴奈他們旁邊,她說這樣很好。

攝影/林立青

作者介紹

林立青

一個市場養大的孩子,一路讀完私立科大,拿著文憑進了工地,在工地現場從事監工至今。現實專長為搬弄、造謠和說謊,用來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編織的謊言能夠吸引憐憫,搬弄而成的印象可帶來同情,造謠之後好求取寬容。如此而已。然因多次祈求仍不可得一個不需說謊的人生,唯有文字是最好的卸妝品:將平日堆疊在自己和周遭人的謊言謠言一句句抹去。留下一個完整如初,卻又無法訴說感受的現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