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學生不需關心勞權嗎?用專業掩飾壓迫,把勞動偽裝學習的現場

0

文/沈軒宇(東海灰社成員)

日前社福立委吳玉琴偕數位社福團體高層召開「社福團體特性與勞基法的衝突與解套記者會」欲鬆綁勞基法,在此記者會消息釋出前一晚,就有為數不少的社工反彈並擔憂其可能造成的影響,而在記者會召開完與吳玉琴立委的專訪釋出後,實務社工界更是罵聲四起,紛紛質疑社福立委賤賣基層社工,透過壓榨社工來成就社會福利等,數個社工工會更於昨日召開「全臺社工職業工會聯合記者會」,期待促使更多社福產業勞動者群起捍衛自身勞權。然而這場社工勞動權益的野火似乎只停留在實務社工界緩慢擴張燃燒著,似乎尚未蔓延至社工教育界,或許該說,根本難以在絲毫沒有勞動意識、拒談「社工就是勞工」的教育場域引發相關的討論。

在吳玉琴立委召開記者會那天,我將記者會的資訊與逐字稿轉貼到系上的臉書社團,說明這場記者會對社工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為何社工學生需要關注,也在記者會後張貼數個社工工會的聯合聲明,陳述工會立場並強調,身為社工學生的我們其實就是社福產業預備軍,社工的勞動權益我們無法置身事外。

但都乏人問津。

這不禁讓我開始思考,為何社工學生們不關心、不願關心、甚至不知如何關心?確實某種程度來說,實務社工的勞動權益跟社工學生的關聯性不高,那些勞動法條、那樣的勞動場域離學生太遠、太難有畫面,而我們的社工教育又鮮少納入勞動意識知能,僅不斷的強調社工是門專業(不知為何的空泛專業),絲毫不去討論遇到機構強制回捐時該怎麼辦?該如何計算勞健保費的負擔比率?約聘僱社工適不適用勞基法?合理的勞動環境應該是什麼樣子?

當社工過勞到連自己都無法自救時,如何能幫助服務使用者,提供社工教育所認定適切的專業服務?社工教育並不教導我們如何先身為一個勞工,才能當一位助人工作者、才積極培養我們看見工作對象的苦痛困難之能力,社工作身而為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彷彿不存在,無私奉獻成為惡魔的枷鎖,讓社工成為社會福利體系下,沒有靈魂的福利輸送工具。不是勞工,更不是人。

實習現場等同勞動現場

而從另一個觀點思考,實務工作者的勞動現場真的離學生那麼遙遠嗎?還是在我們不經意中,其實我們早已有跟實務工作者類似的勞動經驗?或許我們根本不用進入實務場域,也可以理解實務社工們對社福立委吳玉琴的憤怒?舉吳委員專訪的內容來看,吳委員提及──

我們是做人的工作,其實老人休息我也是跟著休息啊。像團體家務,我們就是像家的生活,因為老人吃飯的時候,我要陪他吃飯,老人休息的時候我就陪他休息,我們把它當家。

這樣的說法不就跟先前遊覽車司機過勞時,勞動部所說的「乘客不在了可以關車門休息做操放鬆」一樣嗎?只要照顧者在休息睡覺,就是社工的休息時間,毋須待命或處理其他社工的繁瑣業務?

這樣的工時認定似曾相識。社工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面對實習時數認定時,也可能遭遇類似情況。舉例來說,許多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中午的休息時間並不被算入實習時數內,然而這樣的休息時間也不一定可以自由離開機構,可能需要隨時待命,又或者時常被叫去接電話兼休息等;再講到工時過長、責任制,社工實習生根本沒有單日工時上限 12 小時、單週工時上限 40 小時的「權益」,有時機構活動一忙,如徹夜舉辦營隊,單日實習時數 8 小時一到,打卡下班後一樣叫你繼續工作。

或是機構週末有活動,身為實習生,實習分數被掌握在機構手中,怎麼敢拒絕參加?一樣是週一到週五苦幹實幹 40 小時,週末再繼續加班支援機構活動,這些實務工作者所經歷的勞動剝削根本不必等到畢業後進入實務界才會面對,早在學生時期身為社工實習生的時候就已經親身體驗了。只不過這些不被稱為「勞動」而是「學習」,也不被認為是「剝削」而是「學習的付出」,根本不把實習生的勞務付出視為勞動,不把社工實習生視為勞工,那社工學生如何會有勞動意識呢?如何知道自己是勞工呢?

一切的勞動都被視為學習,不就跟一切的勞動都被視為專業的應然責任一樣?所有付出的勞力、心力、時間、金錢都是為了學習,不就跟所有犧牲奉獻是為了服務使用者權益一樣?當我們不先把社工實習生視為勞工時,社工又如何能成為勞工呢?

關鍵的共感

回頭來看本文的題目「用專業掩飾壓迫,把勞動偽裝學習」,正是我們社工/社工學生所面對的斷裂。當機構不斷用社工的專業、責任、倫理來掩飾、合理化對基層社工勞動權益的壓迫,其實就跟學校/社工/機構用學生的本分、義務、責任去把實習生的勞動偽裝成學習一樣,不願去面對學生在作為一個勞動者所需面對的風險、成本等。例如,基本的保障/保險並非各校都有強制納保,也非各校都由系方負擔保費,實習過程不僅無償勞動,還得付出各種成本如幫忙寄信、買便當的油資、自行吸收帶活動的耗材等。

社工學生與實務社工的距離並不遠,我們具有相似的勞動處境,因此社工學生必須共感,不僅未來成為助人工作者後,社福產業的勞動困境正是日後的工作挑戰,現在社工的勞動處境更可能是造成社工實習生勞動權益遭忽視的原因之一。我們都面臨同樣的社福結構問題,社工學生跟社工如何看見彼此的處境進而團結抵抗,是我們可以共同合作思考的。


注:什麼是灰社?三分鐘懶人包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