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ll 專欄/企業做樣子、NPO 賺人力,合辦志工日一舉數得?

0

 

每年總會接到外商企業舉辦「志工日」的需求,總是讓我煞費苦心。其實,行銷公司出身的我,辦過無數類似的活動:家庭日、公益園遊會、運動會,甚至演唱會,10 年前我就有能力做的事情,現在反而躊躇不定。朋友笑我越活越回去,「哪有人每年處理金額跟聯勸一樣多,反而辦個預算不到 100 萬的志工日卻在那邊煩惱半天。」我也只能苦笑的覺得「江湖老了,膽子小了」。

我過去接觸的通常都是頗具規模的跨國企業,志工日是例行活動:規畫一筆預算、號召同仁們共同參與,不管是淨灘、園遊會,或是陪伴,希望透過半天或一天的活動,出錢又出力,為公益付出。

其實我也檢討過:不過就是辦個活動,有效率的執行、大家快樂出門平安回家就好,講那麼多「價值」、做那麼多溝通幹麻。後來我懂了,比起 10 年前滿身菜味卻自以為攻無不克的我,差別就在這裡。

圖片來源:永光化學官網

圖片來源:永光化學官網

企業與 NPO,一拍即合可遇不可求

代表企業跟 NPO 溝通,常常被問「噢,所以妳是公關公司對吧?」這才讓我意識到:身為專業的中介組織、又多了 10 年跨公部門/PO/NPO 經驗,「溝通、翻譯彼此價值與標準,找到整合所有利害關係人的解決方法」是我的價值,在 2 個小時的企業志工活動就足以看到差別。

跨國企業們理想的志工日可能是:

  1. 找個離交通方便的地方(不想花時間在路程上);
  2. 場地要可以一次容納上百人(希望促進彼此互動交流);
  3. 主題要跟企業核心價值有關(如教育、環保等);
  4. 有跟其他跨國企業合作過的經驗(確保活動品質)。

但只要有點辦 NPO 活動的經驗,不難發現:

  1. 大部分企業總部都在都會區(如雙北市或新竹科學園區),要找可同時容納上百人的場地有難度。如果找戶外活動,臺灣的氣候是非常不穩定的因素;
  2. 企業核心價值和 NPO 的核心價值都不會變,一拍即合是可遇不可求;
  3. 臺灣 NPO 跟跨國企業合作過的就那麼幾家。

到最後,最常出現的只有兩個選項:叫企業配合一下、不然就叫 NPO 勉強一點。

Canon 參與荒野「2014國際淨灘行動」/圖片來源:https://goo.gl/5c6Wkl

Canon 參與荒野「2014國際淨灘行動」/圖片來源:https://goo.gl/5c6Wkl

強求的關係總是難

跟大多數的愛情故事一樣,勉強是很難幸福的。在企業與 NPO 的關係裡,又多了一些微妙的元素(譬如金錢),只會讓這段關係更強求不得。最重要的,還是在「真心想合作」(以結婚為前提交往)的情況下,雙方要能彼此溝通、聽彼此的話。

迷思一:企業最看重的是媒體效益

我接觸的是國際企業居多,他們都有專責的公關部門負責相關活動與策略,志工日擺在媒體或網站上當然很好看,但其實這不是重點。透過志工日的 team building,企業比較希望達到的反而是創造有別於辦公室的氛圍,透過一起服務,促進同仁們交流、互動、增加向心力,也讓平常較少機會接觸的部門彼此認識。有的還會帶點家庭日的概念,邀請同仁家庭一起參與,親子同樂。

迷思二:企業只是想做做樣子

一個有明確公益策略的企業,志工日主題/合作 NPO 的選擇會符合企業核心價值與關注議題,並在這個架構下有短/中/長期執行方法。意思就是:志工日只是一部分,也可能不會是一次性的。企業希望讓同仁提高對公司的認同度、增加對該議題的關注與了解,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成果。

迷思三:集中給予 NPO 大量人力物力,可達到最好效果

對很多 NPO 來說,一次辦幾百人的活動(尤其在週末)行政成本非常高,需要許多事前規畫,還需提前額外召募志工等。還不如長期小規模的活動細水長流,效果會大於一次性的大拜拜。對企業來說,持續服務某一群人,看到自己影響力造成的改變,也會較有成就感。

迷思四:提供志工之外,NPO 最期待的是企業捐贈

規畫捐贈費用是很貼心、很有幫助的事情,但很多時候, NPO 更希望企業認同(譬如後續持續參與),甚至用實際政策支持(譬如在規畫產品及生產線時,避免產生海洋廢棄物)。

最近接觸的一個例子,是國際知名品牌的高階主管們到臺灣開會,在幾天的忙碌議程中,他們希望一起做志工。在溝通過程中,從一開始沒有 NPO 想接、企業也有點為難,到企業展現高度尊重(譬如配合臺灣時區開會、一再詢問確保人數不會帶來太大困擾);NPO 也盡全力讓外國主管們不會因語言、陌生環境等感到不適。如此互相了解後彼此折衷協調、讓雙方都達到效益,就是顧問存在的意義了。

圖片來源:資生堂官網

圖片來源:資生堂官網

志工日只是開端

如果把志工日當作一個行銷/企畫/公關活動案,按照我以前的邏輯──拿下案子、完美執行、客戶滿意的買單、明年再找我,就是我所謂的「攻無不克」。然而 10 年之後的我,正因為兩邊立場都親身經歷,也看過志工日能載舟亦能覆舟,更可以站在另外的高度與角度看這個簡單的活動。

事實上,在更廣大的藍圖與可能性中,志工日只是一個開端、一塊敲門磚,代表一次接觸的機會。其中牽涉到雙方的價值、對彼此的同理、溝通方式,說是一次又一次的互相試探也不為過。在志工日後,可能合作愉快、開啟全新的計畫與發展,也可能是浪費彼此時間、不歡而散。當然,志工日也可以只是志工日,但年復一年的開戰(開案)、拉出戰線(甘特圖)、分出勝負(檢視滿意度),企業同仁會膩、NPO 也會煩。

就看你怎麼做了。

作者介紹

Jill

10+ 年行銷經驗:醫療長照、運動產業、國際商務、美國州政府、跨國公益策略顧問等,擅長整合不同利害關係人。上百場演講、專訪,但最受歡迎的還是安靜聆聽後的中肯建議。喜歡閱讀與搖滾樂、喜歡球場上的人生智慧。十足的內向者(即使多數人不相信)。現任 Give2Asia 臺灣區負責人。(大頭照來源:CAREhER)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