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自律聯盟陳琬惠:跨出舒適圈,創新才可能出現

0
圖片來源:Dave O @ Flickr

名稱:桃園 NPO 知識學院──105 年桃園市非營利組研習訓練

日期:南桃園場/9 月 24 日(六)

時間:08:30-16:10

地點:南桃園場/松鶴會館 3 樓

指導單位:桃園市政府、桃園市議會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社會局、桃園市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

承辦單位:ADCT 社團法人台灣數位文化協會

講者:陳琬惠|臺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

主題:創新思維翻轉NPO

做好事不再是 NPO 的專利

「做好事已經不再是 NPO 的專利。」在「新創思維翻轉 NPO」課程上,講者臺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祕書長陳琬惠斬釘截鐵的說。

以萬海基金惠為例,陳琬惠說,過去,萬海基金會每年都撥出幾十萬元補助 NPO,一出手就是 50 萬起跳,雖然參考企畫書,但並不特別在意補助款怎麼花。「但現在的 CSR 進化到,它不只給錢,同時過問 NPO 到底做了哪些事情。」陳琬惠說,現在的基金會,選擇支持對象時,不再漫無目的的撒錢,而是有方向、有特定的關注議題。

但即便補助環境變艱困,陳琬惠說,許多 NPO 仍然用 10 年前的方法做事,甚至非常不小心,陳琬惠曾見過一份補助計畫書,格式古板就算了,其中的股票代碼居然還寫錯。

陳琬惠說,「現在,除了 NPO,企業 CSR、社會企業、企業基金會等,都在做好事。因此 NPO 如果不跳脫框架、進行創新,還以為可以不斷複製 10 年前的方法,是不可能生存的!」

公益自律聯盟祕書長陳琬惠

公益自律聯盟祕書長陳琬惠

創新,來自跨域合作

而究竟如何促成創新?在進行講解前,陳琬惠先請在座的所有聽眾,4-5 人一組,分組討論自己的組織最近做過最創新的一件事。

這次講座的參加者,來自桃園各地,也不完全是社福組織,因此每個單位認定的創新,也全然不同。其中,有運動型協會,引入不認識的球友、舉辦球賽、增加交流;也有起重機公會,舉行吊車倒水比賽,活動盛大到吸引新聞記者到場採訪。

而所有創新事件中,最令陳琬惠欣賞的,是仁友愛心家園主任所分享的「生命故事書」活動。桃園市仁友愛心家園主要照顧中重度以上的憨兒,提供生活訓練與安置住宿。最近,仁友愛心家園將一般學校常見的生命故事書團體納入園內,引導比較不擅長表達情緒的憨兒分享各自的生命故事,並製作成故事書。

而其中對仁友愛心家園來說,最大的難關,在於憨兒狀況特殊,不能隨意讓一般的心理師介入,最後他們找了一個與憨兒有數年交流經驗的熟識團體來引導。

桃園市仁友愛心家園的故事書團體的作品/圖片來源:仁友愛心家園粉絲專頁

桃園市仁友愛心家園的故事書團體的作品。/圖片來源:仁友愛心家園粉絲專頁

陳琬惠認為,仁友愛心家園的創新,在於當他們遇到難關,願意想辦法克服,並且找了其他團體合作。陳琬惠說,她在花蓮討論創新議題時,有個組織認為,如果他們可以把自己做的服務,在原本的數目之外,再增加 3 場,那就是創新了。比如一個組織,承諾補助單位的 KPI 是10 場活動,但他們用了原本的錢,辦了 13 場,那就是創新。

「但數目上的增加,真的就等於創新嗎?」陳琬惠引導大家反思,並依照自己的經驗提出更好的方向,她說:「真正的創新,通常發生在跨域的討論與合作。」比如剛才的討論,同組的 4-5 人,全部來自不同組織,各自分享的創新案例,便可能超乎預期,在這樣的情況下,創新才有可能出現。

陳琬惠建議,未來設計方案的時候,多想一想,能不能不要執著於活動數目上的增加,而是多拉 3 個不同領域的夥伴或團體共同加入,花同樣的錢、做同樣的事情,卻把讓影響力擴及原本無法觸及的人,讓同溫層之外的人也一起加入。陳琬惠說,「當你透過跨域合作,把 13 場活動的效益,做進 10 場裡面。這中間,創意跟創新一定已經產生!」

這也是為什麼陳琬惠要花近 1/3 的時間,讓組織分組討論,並且一一發表。陳琬惠說,「今天與你討論的組織,可能都是你未來創新的資源。」這個活動,重點不在於討論了多創意的方法,而是創造一個場域讓大家有機會換到名片,當這些原本領域不同的人成為夥伴,這樣的網絡便是下一個創新方案的發源地!

多數活動的意義,在於拓展人脈並互相交流,創造跨域聯結/圖片來源:COD Newsroom @ Flickr

多數活動的意義,在於拓展人脈並互相交流,創造跨域聯結。/圖片來源:COD Newsroom @ Flickr

創新團隊分享

最後,陳琬惠分享公益創新的不同層次,以及國內外的實際案例。陳琬惠說,跨域創新大約可分成 4 種層次,包括產品服務的創新、流程工具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以及社會系統的創新。這 4 種層次,大多數時候也並非那麼涇渭分明,一個團隊也可能跨足 2-3 種創新模式。

而國內最值得一提的創新團隊,莫過於紅鼻子醫生及心展物聯網。

紅鼻子醫生將小丑劇引入醫院,提供院童娛樂及陪伴,創辦人由於並非社福或醫療體系,而是戲劇背景,因此可以納入不同於「戲劇治療」的嶄新服務。除了服務產品創新,紅鼻子醫生也勇於嘗試不同的金流及宣傳方法,原本默默無聞、不為醫院所接受的紅鼻子醫生,由於在群眾募資平臺 Flying V 上成功募資,群眾募資的大型宣傳方式,讓他們成功打開知名度,獲得院方信任,有了長期合作的醫院。(參考:兒童病房裡的即興演出-專訪紅鼻子醫生的歡樂計畫

而心展物聯網,企圖透過電子捐款箱,改造公益團體小額捐款的模式。具資訊背景並有競選經驗的創辦人黃則斌,將捐款箱連上網路,做成不同的造型,甚至與泡泡機結合,吸引孩子們的目光。而電子捐款箱最特殊之處,便是能即時產出收據,記錄每一筆捐款金額,免去捐款內控的麻煩,甚至可以與財報結合,公開資料。特殊的捐款模式,既能讓捐款人安心,又能吸引目光增加宣傳,更能讓 NPO 免去細數捐款金額的繁瑣工作。(參考:「臺灣的公益募款好有創意!」心展物聯網重建臺灣捐款信任感

紅鼻子醫生創辦人為劇團出身,跨足病房陪伴服務,成功創新/圖片來源:沙丁龐克劇團

紅鼻子醫生創辦人為劇團出身,跨足病房陪伴服務,成功創新/圖片來源:沙丁龐克劇團粉絲專頁

而國外的團隊,陳琬惠介紹加拿大製作無障礙斜坡的 StopGap Foundation,創辦人Luke Anderson 本身是一名身障運動員,不同於其他組織僅提供無障礙斜坡租借,StopGap Foundation 更賦予斜坡倡議的功能,他們故意將斜坡做的色彩繽紛,希望藉此因起大眾對無障礙設施、無障礙環境的注意。

StopGap Fundation 無償提供無障礙斜坡,並標誌先驗的色彩,讓人意識到無障礙環境的重要。/圖片來源:Desiree Walsh @ Wikipedia

StopGap Fundation 無償提供無障礙斜坡,並塗上鮮豔的色彩,引起大眾對無障礙環境的注意

綜觀紅鼻子醫生、心展物聯網及 StopGap Foundation,之所以能產出不同於以往的創新方法,都是因為原本並非公益社福背景的人的加入,才讓公益服務設計,變得更具創意!

作者介紹

李 修慧

臺大中文系畢業。寫詩、散文,喜歡文學、美。 想用文字軟化生硬議題,用文學延展有限生命。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