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校長打造臺灣最美風景 / 專訪竹森社區鍾兆良理事長

0

 

文/銀享全球 蔡欣潔、謝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採訪編整/黃珮婷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如此美好,包含著純樸農舍中濃濃人情味,街坊鄰居互助互愛,以及人人用真誠熱絡的心交往照應。也許這些美好,過去在臺灣處處都是,但隨著都市化的發展,逐漸的被我們關在家門之外。

退休的鐘兆良校長有一個心願,他希望為社區長輩做一些事,在社區裡成立據點,讓長者有地方可休閒娛樂,也藉此培養不同興趣,減少失智發生,並且讓出外打拼的子女們能安心上班。本著這個心願,善用過去治學專才,號召一群有相同理念的人,重新喚回臺灣過去鄰里互助的情感,讓資源匱乏的農村也能建立綿密的照顧互助網絡,從社區關懷據點到日間托老中心,打造了苗栗銅鑼鄉最美麗的風景。

看見臺灣農村的貧脊

談到臺灣農村遇到的問題,你會想到什麼?青壯年人口外移?隔代教養?公設不足?城鄉差距日益擴大?資源不足?

71 歲的鍾兆良出身苗栗縣銅鑼鄉農家,是家中長子,從小看著父母辛苦下田,6 歲開始跟著母親到田裡幫忙,一直到 19 歲當老師才放下鋤頭,拿起教鞭在教育界闖蕩 46 年,一路當了 22 年校長,過去十分專心於教育工作,從來沒接觸過社區工作,只是耳聞。

「這個問題很大捏,我在農家長大,很了解農家生活,尤其農家的老人怎樣過生活。後來進入教育界,尤其在校長生涯裡,我很重視弱勢家庭子女,因為長年關注,等到退休後,對我們的老人家、年輕人也同樣關心。他們是怎樣生活?我能不能幫助他們做點事情?這是我一直在構想的事。」鍾兆良說。

1--wW-Qe2GMd-8k3JI_Vvzpw

這位退休校長認為社區是每個人最熟悉的生活範圍,竹森社區是農村型態的聚落,大部分的居民為客家族群,轉眼間自己已從滿腔熱血青年,成為受到鄉里尊重的鍾校長,但竹森村似乎還是跟過去一樣,山群圍繞,只是青年越來越少,剩下老人與小孩,農田都發包給專業公司,缺乏整體營造,更沒有老人服務的導入,這些從小到大認識的長輩,真的只能在家裡,就連自己的舅舅也獨居在家,鮮少和外界互動。

鍾校長退休後,竹森社區發展協會前任理事長前來拜訪,跟鍾兆良分享自己也即將卸任,希望找到一位願意做事的人。考慮過程中,鍾兆良拜訪了當時的理監事,了解大家對社區的想法,同時開始翻書、查資料,了解社區發展協會的運作內容,並知道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這項服務。

於是,退休的鍾校長變成鍾理事長,加入竹森社區發展協會,捲袖開始打造他的社區。

打造社區藍圖的第一步

鍾兆良理事長上任後,第一個工作是申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找來了理監事,運用學校的經營管理概念,告訴大家心中藍圖,規畫老人服務據點、社區環境改造,每位理監事負責一鄰,請大家一同著力進行。劃分村里後,再請理監事搭配志工,以家庭訪問的方式,到每位長輩家裡介紹據點、鼓勵長輩走出家門進到社區。「退休後多了一大群夜間部同學,總是在社區活動中心挑燈夜戰,開會討論籌備情形、社區反應、資源募集。」鍾理事長笑著說。

透過家訪,對村里長輩有初步掌握,據點開始運作後,也請長輩用滾雪球的方式鼓勵厝邊長輩一同加入,若長輩講到鄰里間發生的問題,理事長也會主動提出協助,請理監事或志工一起幫忙,讓竹森社區據點的向心力慢慢凝聚。

以獨到手腕經營社區

聽鍾兆良細數如何進行服務規畫,不禁讓人佩服有過 22 年校長歷練,處理人事、行政手腕之精巧。

首先運用理監事的長才,例如,有廚師證照的負責廚房,有跆拳道、空手道證照的幹部開設長輩筋骨活動課程,有車就負責接送行動不便或住太遠的長輩,設有專職財務負責記帳並確保財務公開透明,活動若需募集人氣就透過 Line 群組號召以前的學生響應,更重要的,是邀請理監事將自身參與的社團活動也導入社區據點,藉此連結資源,鍾兆良也和過去的同事們分享,帶入週邊的學校老師與學生,增加代間互動,活動特色與豐富性逐步累積,竹森社區據點慢慢打出知名度。

因為認同鍾理事長的理念,現在,竹森社區據點的油、米都有企業老闆、議員指定長期捐贈,有時長輩還會帶自家種的菜來分享,過往支出最多的伙食費,成本也就慢慢壓低下來。

1-Axz6LumAc1598rYykXDHww

從據點升級為日托

其實,鍾兆良在經營竹森據點初期,慢慢看到一個問題:「我發現一個禮拜才一天活動,還有 4 天要做什麼?社區有 246 個老人家,其中有二十幾個孤單在家,子女一定會擔心,工作中偶爾會打電話回家,問媽媽妳在哪裡?爸爸你在哪裡?萬一沒有人接電話,他會擔心長輩去哪裡了?是不是發生什麼意外?對年輕人來講,心理負擔沒有減輕。所以如果有機會應該改一個禮拜做 5 天,週末回歸家庭,讓社區裡的年輕人能夠放心的去拚他們的事業。」

當鍾兆良有了延長據點活動天數的念頭,改變契機悄然而至。2014 年行政院宣布「臺灣 368 照顧服務計畫」,提出一鄉鎮一日照的願景,延伸各縣市推出「日間托老」的方案應運而生。「103 年,縣政府告訴我有日托方案,問我要不要試一試?那時候還沒有人做啊,我說我要第一個報名!」鍾兆良邊說,眼角魚尾也在笑,這個笑,有溫暖、有堅持,還有一股不怕挑戰的氣魄。

當社區據點從 1 天變 5 天,工作量與所需經費馬上加乘 5 倍,鍾兆良認為一定要先與理監事取得共識,同時也探尋身邊得力助手的想法。

鍾兆良對搭檔邱宏洋執行長拋出直球,問到:「假如政府補助的錢不夠用,怎麼辦?」不愧是好搭檔,邱宏洋阿莎力地回應,說:「不夠就我們倆來分!」

鍾兆良欣慰的說:「好,這樣的話就叫一拍即合!那就馬上申請托老方案,我們是苗栗縣第一個,捷足先登!」

做了才看得到問題

當時苗栗還有其他社區在一旁觀望,想先了解政府究竟補助多少再決定是否跟進,擔心自己負債太多、負擔太重,結果猶豫到現在都沒有做。「很多事情如果盤算的太精確,你可能就做不來,而且很多事情都是真的做了之後,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像現在我們很多資源,都是當初想不到的對象贊助來的,我覺得只要目標正確,福利眾生,就會獲得迴響。」身為過來人,鍾兆良有深刻的感觸。

我們好奇追問:「結果你們倆放了多少錢進來?老婆會不會不開心?」有些擔心理事長和執行長會不會把自己的老本花光,暗寸這個職位真是辛苦,出錢又出力。鍾兆良俏皮回答:「沒有放『很多』啦,我放『許多』,不是『很多』。」接著為我們細數竹森社區的財務情形:「以去年來講,一年下來大約需要 150 萬,我們運氣好,碰到從天而降的貴人,去年各界捐款加起來約 128 萬,因此還差 22 萬,我請理監事自由捐款,我當理事長就要拋磚引玉,先捐 3 萬,執行長捐 2 萬,理監事陸續 1 萬、5 千這樣捐,財務缺口很快就彌補了。直到今天,公部門的錢都還沒進來喔,但現在我們收支平衡。」

1-rs5tqlPsj7yHdCHrk4Bpcw

說完,鍾理事長神彩奕奕的繼續補充:「我們有自信啦,只要持續做對的事情,財源大概不會有困難。至於老婆嘛,一開始會念啊,怎麼退休後還找了這麼多事情來做,但現在也陪著我一起進來社區服務,很支持我啦!」

現場,有位包著尿布的奶奶表示,因為有理事長的鼓勵,從否認自己生命的價值,到對社區據點半信半疑,現在竟然能夠一起參加活力秀,重拾自我信心。並能漸漸放開心胸,願意跟別人打招呼,行動不便仍願意持續進入據點參加活動,都是受到鍾兆良理事長的鼓舞。另外還有高齡 91 歲的奶奶,也認為理事長嘴巴很甜,平常課程前都會先鼓勵長輩,讓大家倍感信心,所以她才願意進到社區與大家做朋友。

竹森社區雖然是農村型社區,社區資源不多,但透過眾人努力,2010 年開始經營社區關懷據點,2015 年開始承接日托服務,嘗試 5 天都有服務課程,也因如此,除了健康長輩,還有更多亞健康的長輩來到據點使用服務。

後記

此次訪談裡,採訪小組一踏入竹森社區,就感受到大哥大姐散發的熱情。

「我們受到鍾兆良的熱誠所感召!」邱宏洋執行長與同為幹部的兄弟邱勝坤異口同聲說,鍾兆良 5 年多前從國小校長退休,全心投入社區工作有如辦學,社區活動熱鬧滾滾,不僅是全國示範,評鑑都名列前茅,兄弟倆因此提供自家土地,打造竹森社區環保小學堂,一起為社區及環境盡心力。

不論是鍾兆良理事長,還是他身邊的幹部,來自於對家鄉的情感,走入社區,運用了身邊各種資源,像過去教過的學生們,也都變成募款對象,一路雖然艱辛,但這是鍾兆良退休後一直堅持在做的事情。

農村型社區表面上看似資源匱乏,但透過深入挖掘以及感情建立,針對既有資源進行適地、適人的良好分配設計,也許形塑的在地安老網絡,是最豐富多姿的。聽完苗栗竹森社區鍾兆良理事長的故事,我們感受到臺灣鄉村裡濃濃人情味,甚至對如何發展老老照顧、善用高素質的退休公職人員走入社區,都有了很好的想像。

鍾兆良理事長將於 2016/10/14 銀浪新創力國際週演講,也期待藉此故事分享,讓臺灣最滿美的風景,遍地開花。


參考資料:第一屆「金點獎」全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表揚 個人獎訪視記錄表 — 苗栗縣銅鑼鄉竹森社區發展協會-竹森據點

延伸閱讀:人生已多出 30 年,你將如何運用它?

作者介紹

銀享全球

銀享全球是一家為銀髮相關組織提供國際交流、培力與行銷服務的社會企業。銀享全球的創立理念來自兩個概念:「活躍老化」和「在地安老」,為了落實這兩個概念以因應全球人口快速老化的趨勢,我們希望創造國際化平台,以工具加速知識的分享,鼓勵並協助台灣銀髮健康照護產業業者提供更好的安老養老服務,協助打造台灣成為亞太區銀髮創新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