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伯特一週後,臺東需要的是什麼?

0
攝影/聯合新聞網記者羅紹平

 

編按:

每逢重大災難,熱情的臺灣人總急著想分送物資、前往災區、捐款做義工,然而不同災難有其不同特性,不同的災民需要不同的幫助。這次的尼伯特,正因為臺東的鐵皮房舍與弱勢人口結構,而形成不同的特殊需求。

本文作者陳俊翰,以個人名義募集物資送往偏鄉,來往之間已超過 6 年。他成立了「愛心轉運棧」社團,集結想幫助偏鄉的善心人士,一起做公益。平時的他,其實是日本料理店的老闆,每月將店收入營餘按比例捐出,並提供限量免費餐點,同時關懷獨居老人、設立課輔班,照顧長者與孩童。

NPOst 很少刊登特定組織或個人的募資訊息,本文也並非為愛心轉運棧募資募款。而是想分享陳俊翰面對重大災難與龐大供給時的僅慎心態。掌握社會資源的人,必須有合理透明分配物資的責任,對受助者的真正需求也必須確實了解,這樣審慎的態度,是捐款人與中介機構/個人所應特別重視的。

 

文/陳俊翰

從韓國回來的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風災之後,愛心轉運棧能幫上臺東什麼忙。一方面收集許多單位彙報的最新狀況,一方面整理自己的心情。

有許多朋友掛心臺東受災的狀況,也頻頻來催促關心我 ,關切我怎麼還沒有行動。有些心急的朋友因為我沒有採取大動作,也發出了「翰桑不關心災情」的小小埋怨.。每一位善友所說的,其實我都有聽見,只是我要當領頭羊,就得謹慎,無法貿然與躁動行事。

發這篇文也是為了跟各位善友說明溝通我的想法,以及接下來的行動。

還記得尼伯特席捲臺東的第 2、3 天,有善友私訊詢問,災民的家園毀壞這麼嚴重,是否需要家電家具,我只有淡淡回應:重要的不是小家電,是災區沒有電……(此時我在韓國家庭旅遊,所以因為網路而回得有一段沒一段的)。

傳愛與行善,有時必須冷靜觀察狀況,並非我不明白災民家園毀壞之後的慘況,而是大規模受災,必須要先抓到政府救災與重建的主軸,再由民間力量補強不足(我們就屬於民間團體),否則一味地把家電家具送進災區,除了占用運輸道路,也是徒增擺放管理的工作量。試想,有這麼多家庭的鐵皮屋頂被強颱吹走,家具與家電無法安全妥當的擺放在室內,就算送進災區,也怕徒增二次受災的損失,這樣大家的美意就成為浪費。

是的,二次受災,這個問題就是我遲遲沒有出手的原因。按照目前臺東的清運狀況,有百戶家庭的房舍毀損,如果下一個颱風來臨,我真的擔心這些清寒、弱勢家庭以殘破房舍抵擋大風大雨,要如何求生?

圖片來源/爆料公社

圖片來源/爆料公社

尼伯特離開後第一個星期轉眼要結束,有很多家庭需要的是幫助遮風擋雨的帆布、鐵皮材料、修繕技工。有很多地方在地方政府貿然撤離機具與志工後,仍需要人力協助清理,以及山貓、怪手、卡車、水電工人等。這些需求巨大到非你我足以承擔。而我,平日只是個小餐廳的廚師,我不斷思考,還能夠跟愛心轉運棧的大家一起來為偏鄉做些甚麼?

我知道有許多住在國有地,違建鐵皮屋、貨櫃屋的貧困人家,本次受災是無法申請風災房屋受損補助的。就連很多社福團體、教會、機構,在這次風災肆虐後,也從助人者變成了受災戶,極需重建扶助。或許愛心轉運棧資源有限,無法提供建築材料與工班,這需要仰賴民間的修繕愛心團體,以及企業、基金會來提供愛心材料或認養工程,才能有效幫助大規模復原。

但我在想,或許我們可以提供災區真正需要的物資,而不是匆忙送進一堆用不到的物資,形成浪費,可惜了善友們的愛心,成為另一種物資災難。據我所知,有部份村里部落已經因物資爆倉而困擾,並開始發文在重建上要求金援,並已不冀望政府單位協助重建。

攝影/聯合新聞網記者羅紹平

攝影/聯合新聞網記者羅紹平

根據我訪查多個單位,獲得初步結論,提出來讓各位參考:

1. 一般物資已飽和

白米、礦泉水、泡麵、手電筒、蠟燭、雨鞋等,此類物資不必再送,因為各救助據點已飽和。

2. 家電家具類需事先確認

如電鍋、桌椅、床墊、熱水瓶、電扇等,需要事先確認對方真的有此需求,以免運送到當地後,需另外尋求安全不會漏水處存放,等災民房屋修好才能發出,徒增作業流程。特別是要避免運送大型家具造成空間占用的困擾。目前有各行善團體已統籌進行處理此類需求。

3. 社區供餐需詢問各中心是否需要支援

可能會有需要支援供餐單位的食材,這些供餐據點分布在各教會課輔班或以社區老人服務中心、健康站的形式,煮飯給社區獨居清寒長輩,因為這些長輩在災區是最無力逃生,或自我照顧能力較差的族群,得仰賴有人送餐 或是供餐共食,才能夠度過災害的修復時期。

4. 災後消毒衛生用品另有需求

如常備藥品(止痛藥維他命等)、簡便醫藥箱、消毒水、漂白水之類物資。臺東原本醫療資源就比較缺乏,尼伯特之後,若是能補足社區與教會、各個救助據點有關這方面的衛生資材,那麼在簡單的保健救護方面,就能增加各單位的自我照護能力,小傷小病能夠先行處理,在第一時間解決身體不適之後,更要加強衛生與防疫。

愛心轉運棧在尼伯特風災之後,或許在幫助災區預防登革熱與腸病毒方面,能夠投入他們需要的防疫物資(包括捕蚊燈、防蚊拍、蒙古包式的防蚊帳之類),綠島與蘭嶼也正委託善友持續追蹤關心。

5. 特殊狀況協助需待評估

對於災後重建的狀況,進行專案特別協助,但此類協助往往需投入極大的資源成本(人力物力等),必須經過各樣評估或由我特別再向各位善友說明後募集,非常需要審慎進行。

6. 助學工作需持續進行

預期今年因為尼伯特風災,原有助學工作將會顯得更有必要性,因此會持續進行。

以上是我的初步想法,請各位善友多多體諒。

圖片來源/國防部

因為愛心轉運棧的善款與資源是來自社會各界,許多善友點點滴滴的付出,很多善友都是在社會上辛勤打拚認真生活,行有餘力來捐款捐物,幫助偏鄉,身為社團負責人的我有責任妥善管理運用這些資源,不能貿然處置,必須對善友負責。所以這次有很多單位提議要捐款、要發動志工或幫助特定教會或某些團體,這些我都採取冷處理。

事實也再度證明,有些已具規模的機構在四、五天不到的時間,即可馬上獲得數千萬的重建基金,實在不需要錦上添花,而有些團體身家資本雄厚,只是決策者本身執行認知上的問題,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協助偏鄉的事情非其不能,實乃不為也,無論任何宗教或是政治立場皆是如此。

行善最怕有所圖,助人單純最快樂,特別是災難之後,我個人更是對於機構團體跟政治人物的口水作秀深惡痛絕,相信很多善友跟我一樣。我們付出一份單純的愛心,並不祈求受助的單位或個人回報,也不會勉強對方一定要有回饋動作或回捐物資、回捐善款,也不要受助者非要接受特定宗教或是政治表態,而對方若是接受善意,得到感動,願意自發回饋,擔任義工,進而加入傳愛行列,成為一場愛的循環,則是每位善友所樂見。

尼伯特風災重建之路將會是一場漫長的旅程,短則半年長則 2 年。我衷心希望,在這段路上,所有的助人天使,受助的每一位,都一起變成愛的循環中的一份子,把愛傳下去。也謝謝大家對我行事的每一次包容。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