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職員薪水高,身分是否跟著高?

0

 

編按

NPOst 於上週末刊出了褚士瑩專欄最新作「外派 NGO 工作者,到底該不該有『艱苦加給』?」,本篇為追加討論,進一步延伸討論了國際員工與本地員工薪資差別的源由。

 

翻譯/劉晏汝 編整/葉靜倫

數年前,我曾經到西非的國際人道 NGO 大廳等候面試。我端詳著油漆剝落、佈滿黃色斑點的粉橘色牆壁,研究該組織張貼的公告,其中一張詳細記載員工駐外工作的住宿費和每日津貼(餐費與雜費),然後發現一件事--NGO 准許外派或國際員工得到更多津貼,比起在同一地點工作的本國員工,他們可以住更好的飯店。這彷彿讓我想到 50 年代美國南方的差別待遇。

津貼費用只是這個領域不平等的冰山一角。在國際人道救援和協助發展的領域,大部分機構都會採用雙重資薪制度,一套用於從國際間招募到的員工,一套通常開價較低,用於從當地勞工市場招募到的本地員工。

給予國際員工的補貼,通常會提升他們真正的酬勞,幾乎超越了國內員工的想像。國際員工有家用零用金(讓你購置家具)、晚上或週末可以使用組織的車輛(通常是四輪傳動休旅車),同時還有勞務和生活費補貼。部分組織願意提供教育津貼,讓員工配偶和子女能住在員工照料得到的地方。每個孩子每年的教育津貼通常是上萬美元,進而帶動「國際學校」的副產業,這些學校多為發展計畫員工的孩子和當地政治菁英及企業家子女。

在國內外的分界中,我只有待過「外派」這一邊。雖然我曾經也默認如此荒謬的現況,但在那之後擔任人道救援員工的幾年來,我漸漸看清這個體系的不公平。我不了解為什麼 NGO 無法依據工作性質和職位,而是以招募地點和員工的國籍,創造出整合的資薪與補貼系統。當然,整合薪資系統裡,下至夜間警衛,上至執行長,薪資差異甚大。但統一的系統至少能顛覆國際和國內員工之間無法改變的差異,那就是我們和他們,來自「提供協助」的地方和「被幫助的地方」。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個現象,我用社群媒體詢問後得知,至少在聯合國體系中,區分兩者是有目的的。國際和國內員工招募的規範是參照聯合國兩個委員會在創建前期設立的並行原則。國際招募人員資薪方法須參照諾貝爾梅耶原則(Noblemaire principle),諾貝爾梅耶原則將「專業人員」的標準提高,採用美國公務人員資薪制度,以利吸引不同國籍的人才應徵。聯合國國家聯盟籌備委員會提到:「聯合國員工的薪資與補貼制度必須和高薪國內外機構一致」,聽起來真不錯,誰不想加入呢?

而國內招募員工所適用的佛勒明原則(Fleming principle)同樣源於聯合國建立初期,這項原則也將標準提高,並提及為了要招募最好的人才,若當地招募的員工能提供「一般服務」,聯合國應該資付和當地最高薪資水準一樣的酬勞。

如果你想要最好的人才,就必須開出最高的報酬,這我也支持。但我愈了解這個體系,卻愈弄不清楚。舉例來說,當地招募的員工提供的「一般服務」,和國際招募員工提供的「專業服務」之間,有沒有明確的區別?這些差別到底有多大,以至於我們無法創造合乎兩種目的的統一分級資薪制度?更甚至是,這兩個原則有何差別?儘管在一般印象和其他組織的認定中,聯合國是旨在消除國家差異和偏見的組織,但這個組織卻在國家國內員工和其他國際員工之間築起無法跨越的高牆。

我聽過不少支持國際員工資薪較高的理由,例如為了招募到最棒的人才,NGO 必須開出誘人的薪資;或因為國內員工的親友住比較近,他們會比國際員工更容易貪汙;抑或為了確保外派員工願意到不同地點工作,援助機構必須盡可能確保這些工作很吸引人。這些理由都站不住腳,國際資薪制度比較像是障眼法,讓我們覺得因為自己不是當地人,所以假裝自己不屬於當地運作體系。

最終我還是無法了解為雙重資薪制度作出的任何辯護。難道建立一套統一的資薪制度,規範不同層級的職務、責任、資格和專業,並提供優渥的酬勞,無法達成同樣的目標,避免讓這虛假的地方外派區別延續下去?

我最終通過面試,前往西非替該國際 NGO 工作,而我在當地的生活總是非常詭異。我們和國內員工的住宿地點被區隔開來,我和我的「國際同事」住在高級海邊飯店,而我們的「國內同事」則住在當地簡便合宜的飯店,其中至少有 3 名員工是來自鄰近國家,因此他們甚至不是國內本地員工。

我們身處的體制中,有許多不可多問的禁忌,而這不就是權力運作的方式嗎?但我們卻思忖後深信,或只能期望,這些特別待遇都是我們應得的。

 

原文編譯:The Local/International Divide: Reflection of a Deeper Problem in Humanitarian Aid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