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非營利新聞組織要更致力於讓自己成為「數位企業」

0

在新興的非營利新聞領域中,良好的新聞工作是不夠的。儘管有基金會慷慨地支持,要成為有能力持續推出基於公共利益角度的新聞組織,單單只有高品質的報導是辦不到的。

相反地,成功的新聞組織-即便是非營利的-也必須要像個數位企業一樣,讓營收試驗、企業化和社區參與成為重要的一部分。了解怎麼打造社會和經濟價值,並適應環境及創新,和擁有好的新聞內容一樣重要。

一份 Knight Foundation 新發表的研究 Getting Local,詳盡地檢視一些成功的當地線上非營利新聞企業,並提供數據來了解這些企業如何創造營收、聯繫使用者以及說服捐款者。

研究同時也為基金會及其他有興趣知持非營利新聞的組織一些有用的思考方法,並提供這些新聞企業的聯絡方式。

儘管這些新聞企業仍未發展出清楚的商業模型,有些關鍵的成功要素越來越顯而易見。

企業發展策略以及執行能力

新聞企業剛開始可能有基金會的支持,但從一開始,新聞企業就將資源投入營收試驗中。因為基金會的資金應該被視為資本而不是持續存在的營收系統-公益支持將有可能隨著時間流逝而減少,因此需要新的來源增補,像是會員制、廣告、贊助或活動等。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 MinnPost,這家成軍五年的明尼蘇達州線上新聞組織成立於 2007 年,剛開始有基金會與捐款者支持,2010 年一百二十八萬元的營收,有三分之一屬於非公益來源,包括公司贊助、廣告和 MinnRoast 的年度募款活動(請見MinnPost’s profile)。

創新專注  建立社區參與

一群記者共同經營線上報紙不是一個永續經營的好提案。除了商業專才之外,新興的新聞組織需要良好掌握線上和線下的情況,包括精準鎖定目標讀者。同時,也必須要試驗和社區互動的方式,以對市民生活帶來影響。

舉例來說,Voice of San Diego 固定分析 6500 名早報(包含文章摘錄和完整聯結的電子郵件)訂戶,以便更深入了解讀者。今年稍早,Voice of San Diego 發起了一項大型社區活動「Politifest 2011」,其中包含市長辯論以及類似選秀節目的「idea tournament」,向居民們廣徵改進社區的好主意。

提高參與的科技能力

互動活動和參與需要更高一等的科技能力,這也超出許多記者所能。

舉例來說,Texas Tribune 就在科技方面投入相當顯著的資源,發展創新的互動功能和容易搜索的公開資料庫,這成為該網站一大吸引力,並幫助加深讀者參與。2011 年初,讀者平均上該網站的時間為將近 4 分鐘(請見 Texas Tribune’s profile)。

在新興的非營利新聞組織領域中,仍存在著許多未知數。但是有件事很清楚:成功的新聞企業所追求的不只是高品質的新聞內容。企業化營收發展、讀者目標、社區參與和其所需的科技都是永續經營非營利新聞企業的基本要件。

資料來源:Why Non-Profit News Sites Need to Act More Like Digital Businesses—MediaShift [2011-10-20]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