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樂施會結合各式媒體策展,《看懂、看不懂》獲好評

0

 

(本文圖片取自 Oxfam

台灣對於新移民議題有楊力州導演的紀錄片《拔一條河》,鄰近的香港其實也有類似問題。香港樂施會為讓社會關注少數族群中文程度不佳,導致向上流動機會減少的問題,特別邀請知名攝影師謝至德擔任攝影者與策展者,與獨立記者蘇美智一起將少數族群學習中文的日常情景,以「策展」方式呈現於社會大眾眼前。

該系列作品除了刊登於《號外》雜誌、11 月22 日至 12 月31 日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實體攝影展、樂施會臉書動態推薦之外,展覽結束之後也將把所有作品放到網站,讓作品有更多被看見的機會,未來可能也有集結成書出版的打算。多樣性的出版方式,讓此系列展覽以各式各樣的媒介,觸及到更多觀眾,也引起更多討論。

Ibrahim-11s1

該系列作品走訪多個香港少數族裔家庭,拍出孩子面對中文課業的愁容;香港的少數族裔大多來自尼泊爾、印度與巴基斯坦等,有部份是移民來港,做插班生。但在港出生、成長的,礙於父母不懂中文,在家缺乏支援,家長也難於與老師溝通,使少數族裔學生到了學校追不上中文學習進度,也因為中文不好,出社會之後職涯受限。(作品一「中文有幾難?」、作品二「讀書以外…」)

「據 2011 年人口普查,本港東南亞和南亞少數族裔家庭的貧窮率為 23.9 %,比全港整體高出 3.5 % ……他們天真爛漫,夢想成為醫生、老師和建築師,但現實中,很多終會落入運輸、地盤和保安這三大工種,就像他們的同鄉因為學不好中文而被剝奪社會上游的機會。看懂,看不懂,當我們終於看懂他們的艱難,也許會尋到改變的起點。」

策展人兼攝影師謝至德也透過攝影工作坊,讓少數族裔學生有機會記錄下生活中的點滴,並從 70 多位學生當中選出 12 位學生的展覽作品參加實體展覽,從這些少數族裔的孩子眼中,可以看到尼泊爾家鄉風貌、擁有家鄉風格的髮型屋、回教服飾等等。

除了上述的照片與故事展覽之外,樂施會也在網站提出「挑戰與出路」,指出香港回歸之後中文運用更加廣泛,然而少數族裔在家裡或學校,都缺乏完整學習環境。樂施會建議,政府應該將中文學習延伸至幼稚園學生,並特別為少數族裔開設中文學習課程,加強「聽說」與「讀寫」的能力,並邀請社會大眾一起參與線上聯署,呼籲政府增加少數族裔學習資源。

發想這次計劃的樂施會教育經理 Stanley 表示,他個人非常喜歡這系列作品,未來可能也會考慮發展出其他主題的策展計劃。

此展覽也獲得其它公益組織包括香港小童群益會、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天主教香港教區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九龍)、愛同行(WEDO Global)、社區文化發展中心、香港國際攝影節協辦,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及社區文化發展中心場地支持。

螢幕快照 2014-12-10 下午4.21.35

 


按讚,接收更多公益好訊息!

作者介紹

張 傳佳

NPOst 公益交流站前任主編。畢業於台大公衛系、台大新聞所,曾從事主流平面媒體工作,長期關注社會議題,期待未來台灣能成為一個兼顧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的地方。 因為是理組與文組混血,故追求理性與感性的平衡;發現社會之中有 100 個平行宇宙,希望可為宇宙之間搭幾座橋。不斷重新思考公民社會的政府、企業、公民的關係,期待看待或參與孵化更多具影響力的社會創新,尤其是因應網路科技時代的新方式。

No comments